第465章 太后的心思
“这倒也是,这么大费周章若是漏了一星半点儿也没什么好处。那就好,既然和咱们没关系,找个人盯着就是了,若真是一对有情人倒也是难得,怕只怕是心怀叵测。”
“奴婢已经安排可靠的人注意那边了,一旦有什么动向他立刻就会过来禀报的。”
楚凝芷点点头,“昨儿晚上是谁拔得头筹的?”
“是诺美人。”
“诺美人?”
“是,陛下说诺美人的花别有风味。”
“哪里是花别有风味呀,是人吧。自从上回的事儿之后,陛下已经有许久都没去过诺美人那里了吧?”
“之后就一次都没有去过了。”
楚凝芷叹了口气,道:“希望她能长长记性吧,不然什么都是一场空,迟早还会像上次一样的。”
“她们为了昨天费了不少心思,突然被一个没防备的人抢了,只怕又要闹一场了。”
“由着她们闹去吧,您就稳坐高台控制着别太过火就行了。她们不太和平,陛下也就放心了,没空想那些事情来为难您,省得您左右为难还要得罪人。”
“这样的日子也快了,等到秀女入宫,宫里就热闹了,王梓莹和常玥斗起来,我就能脱身了。”
“这批秀女家世高的不少,到时候只怕不只是王、常两位姑娘,很多人都要斗得不可开交呢。”
楚凝芷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觉得有些陌生,但仔细看看又没有什么不同。
“那就是以后的事了,现在是没什么办法的。摆膳吧,一会儿还得去太后宫里一趟,太后昨天虽然,没去赏花宴,但她的眼睛可是去了,发生什么都知道,肯定要问那两个人的。”
“好,奴婢一早吩咐小厨房做了牡丹卷,娘娘昨天说爱吃的,今儿正好多用些。”
……………………
用过早膳,楚凝芷简单收拾了一会儿便赶往寿康宫。
一进门太后便问道:“怎么没带孩子们过来呀?”
楚凝芷心道,这次过来太后肯定要问常玥和王梓莹的事,带孩子过来不是污了孩子们的耳朵吗?
“回太后,昨儿几个孩子在广和宫都快玩疯了,闹了一日,连午歇都不肯,还是臣妾回去之后又哄了好一会儿才睡下,这会儿还一个都没醒呢。”
“既是如此,便让孩子们睡吧,小孩子多睡一会儿更好,才长得快。”
太后又绕着几个孩子说了一会儿才道:“哀家听说昨儿赏花宴上出了两位极有新意的姑娘,逗得皇帝龙颜大悦还赏了东西?”
“正是,一位是常太傅家的二女儿常玥,另一位是先下都督府长史的女儿王梓莹。这两位姑娘带来的花既有新意又有寓意,连臣妾见了也觉得很是欢喜,也难怪陛下会喜欢。”
太后却是冷哼一声,“什么新意什么寓意,不过是哗众取宠、投机取巧罢了。尤其是那个什么像生花,赏花宴她弄个假花过来,真是上不得台面,皇帝竟还要嘉奖她!”
“像生花很是个好意头,陛下会喜欢也是难免的,太后何必为这个生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好。”
“这样的人满肚子心思,还没进宫就闹出这么多事来,进宫还不知要怎样,到时候这后宫可真就什么乌七八糟的事情都有了。”
“太后,您就放宽心吧。”楚凝芷劝道:“臣妾知道,做母亲的总是担心孩子,但陛下不是一般人,陛下睿智明达,前朝的国家大事都处理得那般妥善,何况是后宫这些琐事呢?”
“陛下必然是心里有数的。常家姑娘与陛下是青梅竹马,又被陛下惦记了这许多年,如今终于身子好了可以进宫,也算是了却了陛下的一桩心事。”
太后重重叹了口气,“皇帝未登基时,时常去常家向太傅讨教学问。哀家也见过常家的二姑娘几面,当时只觉得是个十分娴静淑雅的人,怎么如今竟变成这样的。”
楚凝芷不动声色地垂眸,“常姑娘病了这么久,如今好了有些变化也是正常的。不论是什么性子,陛下喜欢才是最要紧的。”
“太后若是担心常姑娘性子太过活泼,以后有违宫规,臣妾就在选秀时给常姑娘安排一个规矩最好、最为严厉的教引嬷嬷,一定让她将宫规铭记于心。”
太后这才欣慰地拉过楚凝芷的手,“还好这皇宫里还有你贴心,万事都想得周到,也识大体。哀家听人说,你给昨天来参宴的官眷都送了孔雀石?”
“是,臣妾想着总要好意头,也省得叫她们白费这些心思,带那些花来也怪不容易的。而且昨日百花齐放,真是各有各的新意呢。”
“正是呢,就该百花齐放才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该如此才对。”
“好孩子,亏得你有这些心思,你行事妥帖又稳重,后宫诸事交到你手里,哀家再放心不过了。昨天的事你做得极好,难为你头一回办宫里宫外这么多人的宴席,还能面面俱到没出一点儿岔子。”
“臣妾的本事都是太后您教的,若是臣妾什么都不行岂不是丢了您的脸?”
太后又夸了楚凝芷几句,然后不动声色地将话题转到了王梓莹身上。
“王家丫头已经成了孤女寄住在亲戚家中?那日子可是不好过哟。”
楚凝芷一时没想明白太后这样问是什么意思,谨慎回答道:“王姑娘的父亲是亡故在任上的,陛下还他是勤政爱民的好官。王姑娘如今住在叔父家中,太后没瞧见臣妾昨天却是见过的,气度很是不凡。”
“哦?你的规矩一向是最好的,能叫你称赞一句气度不凡,可见真是十分出色了?”
“王姑娘的身形规矩、礼仪风范都很是不俗,若不说是待选秀女,只说是宫里出来的也瞧不出什么不妥来。”
“哦?竟这般好?那倒是不容易,寄人篱下还能有如此风姿,可见不是凡人也,难怪能有那般见识,不愧连皇帝也记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