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249章 出使西域使团归国

第249章 出使西域使团归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秋收后。

    老百姓沉浸在喜悦当中。

    连续三个丰年。

    交完田租,家中存储的粮食开始丰盈起来。

    朝廷除了田税所得,也收购一部分粮食。

    单凭长安太仓和洛阳河阳仓两处官仓,存粮有限。

    只要不出现大灾大难,接下来几年内,大周可调配粮食会越来越多。

    为了增加粮食储备,保证粮食安全。

    小皇帝与朝臣商议后。

    令工部于同州华阴县渭河南岸修建永丰仓。

    洛阳再建常平仓,回洛仓。

    卫州黎阳县(河南浚县)建黎阳仓。

    增设四处官仓,以备不时之需。

    经过三年的开荒,可垦荒地已经开发十之八九。

    百姓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山地。

    一片片梯田在勤劳百姓手中开垦出来。

    利用山间泉水,溪流灌溉。

    有了曲辕铁犁和耕牛,哪怕是山间田地,也一样能深耕细作。

    加上沤肥之术,产量不会相差很多。

    种上几年,把田种熟后,只要光照充足,和平地没什么两样。

    三年的休养生息,社会开始恢复生机,展现出无穷的活力。

    除农业之外,手工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各种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社会生活物资日渐丰富。

    特别是制茶业,得到飞速发展。

    对外贸易使得茶叶的需求大增,促进了制茶工艺发展进步。

    传统的织染技艺也有所发展。

    蜀锦,青河绢,潞州绸,扬州绫等,代表了当下丝织品的最高工艺。

    中原铁制农具和厨具深受番商喜爱。

    当国家远离战乱,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就能蓬勃发展。

    ……

    十月下旬。

    出使西域的使团返回长安。

    他们于天元二年十月出发,在河西走廊会同裴矩后出敦煌进入西域。

    出使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国。

    谋求商贸往来,建立大周使馆。

    而后,越葱岭,前往河中之地的西域诸国。

    数百人的庞大使团。

    回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百来人。

    其他人都留在了西域各国,驻守大周使馆。

    裴矩也没回。

    他带一些人前往萨珊波斯去了。

    使团带回大量西域特产。

    种子,干果,香料,琉璃,宝石,波斯地毯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使团给小皇帝带回一匹汗血宝马。

    这是康国国王回赠给大周皇帝的礼物。

    张骞出使西域时,盛产汗血宝马的大宛国,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大宛国所在的费尔干纳盆地成了康国的地盘。

    发源于天山山脉的药杀水(锡尔河),汇集盆地三面高山上的冰川河流,流经整个盆地。

    相当于关中平原的渭河。

    虽然地处内陆地区,但盆地开口向西,能接收到最后一丝大西洋暖湿气流,获得一定的降水。

    是这一地区为数不多能从事农耕的风水宝地。

    张骞返回长安后,汉武帝派使者携重金远赴大宛求购汗血马。

    大宛王不允,还杀了汉朝使者。

    惹得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讨伐大宛。

    李广利首征失利。

    再征,大军围城,断其水源。

    最后迫使大宛贵族斩杀国王,献上汗血马,以示屈服,才得以免除灭国之祸。

    如今。

    以传统月氏人为主的昭武九国成为这片区域的主人。

    但是受到西突厥的霸凌,不得已成为附庸。

    达头可汗之所以敢和沙钵略死磕,也正是倚靠其掌控了辽阔的西域。

    随着大周统一北方,重开通丝绸之路。

    西域诸国迫切希望与中原展开贸易,摆脱西突厥的魔掌。

    只是大周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

    他们暂时心里也没底,还不敢完全和达头可汗撕破脸。

    处于尝试接触,保持观望的状态。

    此次使团返回长安。

    随他们一起回来的就有一些国家的使者。

    这些使者受到大周朝廷的热情接待。

    由鸿胪寺卿长孙晟亲自接洽。

    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一一安排上。

    带他们参观东、西两市,感受长安繁华的商业氛围。

    也去了昭武坊,会见了聚居于此的九姓商贾。

    康艳典的父亲作为翻译,全程陪同。

    康父如今可是朝廷商业司的工作人员,就算是九国使者都不敢怠慢他。

    在小皇帝的授意下,商业司设立了大周商品展览馆。

    里面陈设了大周所有的贸易商品。

    丝绸,茶叶,瓷器,纸,漆器,铁器,铜镜,烈酒……

    凡是大周用于对外的商品,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实物。

    看着丝绸裁制的汉服,一众使者无不为其精致华美赞叹不已。

    这些服饰是用来展示丝织品的。

    在西域诸国使者眼中,无疑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当下长安城内,随时都能看到胡商的身影。

    宇文衍下令国子监设立孔子书院,专门教授番邦人士学习汉语。

    此举一出,番商们争相报名,前往孔子书院学习。

    他们都清楚,想要与中原通商,语言沟通很重要。

    哪怕花钱能请一个翻译,也不如自己能说得好。

    通商后。

    除了西域商品,还带来了胡姬和昆仑奴。

    在胡商的眼里,这些奴隶也是能牟利的商品。

    他们还把私奴分成不同的等级。

    长相貌美,能唱会跳的胡姬以及健壮勇猛的昆仑奴。

    价值堪比一匹上等战马,能卖几十上百贯。

    最次的奴隶就同牲畜一样,一两贯钱就能随意买走。

    小皇帝原本是想禁止这种非人道的人口买卖。

    但在奴隶社会国家,封建社会国家并存的大背景下。

    很多大市,都有专门从事人口买卖的牙行。

    并不是一纸诏令就能断绝的事情。

    宇文衍也只能作罢,留待以后再做打算。

    不过,朝廷还是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所有奴隶必须在官府登记造册,并且有两名以上保人签字画押,才允许交易。

    而且,需要缴纳五成的商税。

    西域女子,蓝眼睛,高鼻梁,阿娜多姿,柔情似水。

    比起小皇帝赏赐的番邦小娘子,异域风情的胡姬让中原男人更加血脉喷张,趋之若鹜。

    昆仑奴有两种。

    一种身黑如漆,高大威猛,孔武有力。

    还一种身材矮小,皮肤棕黑,善水。

    昆仑奴性格温顺,忠诚度高,深受贵族的喜爱。

    胡姬和昆仑奴因其稀奇及不菲的身价,一下子成为显贵豪门彰显身份的标配。

    作为贵族子弟,身边不跟随几个胡姬和昆仑奴,都不好意思出门。

    不论什么时代。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装逼炫富的情况出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