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77章 “三省六部制”

第77章 “三省六部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时。

    尉迟迥脑子飞速旋转,思虑片刻。

    当即下令,便让其四子尉迟惇联合相州附近各州总管,召集军马。

    他和狐狸先行赶往京城。

    走到半路,便得知杨坚夺权失败,皇帝亲政的消息。

    尉迟迥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直呼“陛下真神人也……”。

    在驿站歇息一宿,拉着狐狸好好喝上了几坛美酒。

    “蜀国公快快请起!”

    小皇帝满脸堆笑,上前把他扶了起来。

    “陛下神机妙算,逆转乾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尉迟迥如今想想都还觉得后怕。

    他尉迟家与宇文皇室唇亡齿寒,如果大周覆灭,他家铁定也没什么好下场。

    之前天元皇帝失德,辱其孙女尉迟炽繁。

    气得这位年愈六旬的老人哇哇直叫,捶胸顿足。

    要不是宣帝及时做出补偿,又想到了那位让他印象深刻的小皇帝。

    他都难保自己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

    “当时情况确实凶险,朕也是别无他法,只能放手一搏。”

    小皇帝轻笑,示意其坐下。

    “老伙计,也多亏了有你在,要不陛下亲政也是困难重重啊……”

    尉迟迥看向韦孝宽,有些感激地说道。

    “陛下聪慧,志存高远,我一个黄土都快埋到脖子的人了,还能发挥一点余热也是死而无憾矣……”

    郧国公笑着摆了摆手。

    他俩连同申国公李穆,本就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伙计,私下感情很深。

    他们不知道的是,小皇帝的胜出,避免了两个老伙计兵戎相见。

    历史上。

    韦孝宽大军攻破邺城,尉迟迥自知大势已去。

    他没有选择逃亡,而是端坐在大殿之上,倒下两碗烈酒。

    韦老将军独自一人入殿,走到近前。

    两位至交好友眸光相视,却是没有说话。

    韦孝宽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转身出了大殿。

    尉迟迥畅怀大笑,痛快地喝下了另一碗酒。

    而后,毅然拔剑抹向了自己的脖子。

    唐朝常乐公主劝说宗室反对武则天篡唐时曾言:

    尉迟迥,周之甥也,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

    可见,尉迟迥之死,亦死得忠义,死得壮烈。

    已经掌控军政大权的杨坚得报,心下大喜。

    下令坑杀追随尉迟迥起兵的官员、军士及家眷二三十万人。

    又把原北齐国都邺城夷为平地。

    而韦孝宽在班师回朝后,郁郁寡欢,一个月不到便去世了。

    可见这件事给他带来莫大的伤害。

    若是没发生这样的事情,他是不是能多活几年呢?

    除了邺城,杨坚还毁了另一座城,那就是南陈的国都建康。

    在隋灭陈后,这座数朝古都也被其下令夷为了平地。

    为了保住其夺权篡位得来的江山。

    不仅杀光了宇文皇室的男丁,还把北齐、南陈的都城也铲除掉。

    企图以这样极端的方式来消除前朝的痕迹。

    如今。

    宇文衍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时空的历史走向。

    这两个老伙计不用再刀兵相见了。

    然。

    隋历二世而亡,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些端倪呢?

    总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广身上吧!

    “两位老将军都是大周柱梁,朕欲实现武帝遗志,还仰仗两位鼎力相助呢……”

    宇文衍看着他们,笑得很是灿烂。

    以二人在朝中的威望,绝对能够镇住场子。

    有了他们的支持,自己的这个皇位暂时算是坐稳了。

    “谢陛下, 臣等万死不辞!”

    两人拱手躬身道。

    接下来几天。

    宇文衍分别接见了另外几位回京的藩王。

    这些皇叔公都表现正常,对于宇文衍亲政似乎也没什么异议。

    数日后。

    宇文衍下诏实施“三省六部制”。

    任命:

    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临国公颜之仪为中书令。

    上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上柱国,申国公李穆、义国公乐运为侍中。

    上柱国,酆王宇文贞为吏部尚书。

    上柱国,郯国公王轨为兵部尚书。

    上柱国,于翼为户部尚书。

    上柱国,许国公宇文善为礼部尚书。

    上柱国,毕王宇文贤为工部尚书。

    上柱国,宇文椿为刑部尚书。

    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左右仆射是宰相之职。

    宇文衍暂时还不打算任命左右仆射。

    中书令,侍中,及六部尚书都属于正三品。

    以上任命组成当前大周的权力核心。

    之前六官中的一把手成了各部尚书。

    暂时把他信任的郯国公王轨放在兵部尚书的位置。

    中书令和侍中一下子任命了五人,也是为了进一步分散权力。

    除此之外,以下各层官员,包括九寺五监分别各有任命。

    大周官场,自上而下实行全新的架构。

    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大换血。

    一朝天子一朝臣。

    凡是与杨坚、刘昉、郑译等人密切相关的官员全部清洗撤换。

    从此。

    包括县一级的所有官员,全部由吏部统一任命。

    “三省六部制”地实施,在官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不论官职大小,大家都切身感受到,大周这是变了天了。

    同时。

    宇文衍下诏增设左右门监卫和左右千牛卫。

    负责皇宫和京城诸门的警卫,以及皇帝贴身宿卫。

    千牛卫下设龙武卫和羽林卫。

    龙武卫负责皇帝贴身护卫,羽林卫负责整个京城的防卫。

    任命柱国王鹰为千牛卫大将军。

    任命元胄为龙武卫将军。

    任命元威为羽林卫将军。

    任命尉迟伽为门监卫大将军。

    任命侯定为左监门卫将军。

    任命杜咤为右监门卫将军。

    ……

    就在宇文衍更换大周官制,大量任命官员时。

    有紧急军情从扬州传到京城,放在了小皇帝的案几上。

    杨坚党羽果然占据扬州及周边的郡县,企图割据一方。

    其二弟杨整、三弟杨瓒、四弟杨嵩、五弟杨爽。

    以及卫玄、李德林、窦荣定、宇文述等少数官员也去到了扬州。

    已然拉起了一支近三万人的军队。

    这些人与颜之仪彻查出来的名单对上了。

    他们在京城的府邸已被尽数查抄!

    宇文衍脸色铁青,一掌狠狠拍在案台上。

    所有高层第一次齐聚一堂。

    商议如何处置这件军国大事?

    “陛下,扬州收复时间尚短,百姓对大周归属感不强。”

    “应当趁杨坚党羽立足未稳,派大军剿灭,否则可能留下大患……”

    韦孝宽作为征南大元帅,深知扬州的实际情况。

    二月才打下来,留在当地的百姓,心肯定不在大周这边。

    再有,扬州与南陈隔江相望,若是这些人与陈朝联合一起。

    对大周来说无疑是个定时炸弹。

    “陛下,臣赞同郧国公之言,宜快不宜慢,不能让其有喘息的时间!”

    王轨作为兵部尚书,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颜之仪,乐运表示此事关乎国体,必战不可!

    其他六部尚书自然也看清楚了当下形势,纷纷表示赞同出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