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生疑
“将军,北坞传来的急报,并没有开火。”
沈明谦时刻关注着北坞那边的动静,可他预想中的状况却没有发生,北坞似乎平静得如同无风的湖面。
“不应该啊,也琴往年的现在正是忙着囤冬货的时候。”
沈明谦反复看着手下副将从北境传来的书信,要不是他认得这个字迹,简直就要怀疑这信被人给调换过了。
也琴怎么可能没有行动呢?
他和也琴打了好几年交道,自从他当上北坞首领之后,沈明谦就和他是死对头。
两人是战场上的老对手,彼此熟悉的不能在熟悉。
也琴狡诈,却也爱民,他不可能不给自己地界的人们囤冬粮。
“北坞邻国呢?有没有什么行动?”
“没有。”
从北境来送信的信使和兵士赶着往京城里递消息,日夜骑马往南奔,腿边和屁股都磨破了。
沈明谦听罢,不能说是狐疑,已经算是有些恐慌了。
这也太不正常了。
他记得蔺问渠前阵子还说京都的炭火都买不到,各种东西还涨价,怎么北坞那边反倒静悄悄的。
似乎也琴部落的小日子过得很是不错啊。
难道这一切都是他们捣的鬼?
“我要去北境一趟。”
沈明谦坐不住了,他不能眼看着自己静心策划的寒冬围堵计划就这么失败。
这关系到明年对北坞的作战,还关系到大燕边境的安全。
也琴若真有什么行动,而他却不知道,那简直太被动了。
“将军,这”
这也太突然了吧。
“将军,那您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明日就动身。”
“是!”
兵士顿时颇受鼓舞,沈将军亲自带他们出发。
这下他们什么都不怕了,北坞就是再异常,有沈将军在,都能把他们给镇住。
沈明谦回沈府,邓澜正坐在屋前打量着新得的绣品。
“夫人,我要出一趟远门。”
“去哪里?”
邓澜意外,没听他说有什么行程安排啊,怎么突然要出远门。
沈明博经历了上次的变动,暂时没什么外出的打算,也就排除了他是要与二弟一起外出的。
“我要去北坞。”
“什么?!”
邓澜猛地起身,虚披在肩头的裘皮披风跟着滑落。
冬天不是不打仗了吗,怎么又要去北坞。
莫非又要开战?
“老爷,是又要开打了吗?”
“不打仗,是也琴那边有异常。”
沈明谦光是说说,就焦灼起来。
他得赶紧收拾东西去北坞。
“老爷,别急,发生了什么事,要不要和陛下禀报?”
“要,不过还是先和蔺大人商量一下。”
沈明谦眉头愈发蹙紧,“夫人提醒我了,我实在太着急,都忘了去找蔺大人商量。”
沈明谦一个转身,“备车!”
喊着仆从又要往蔺府赶去。
“老爷,别急。”
邓澜上前牵住他,“我和你一起去。”
两人去到蔺府,或许因为蔺音心去沈家练武的原因,或许是沈铭和邓澜找到了丢失的蔺音心,又或许是沈二叔。
总之,蔺家和沈家的关系比以前更紧密,沈明谦夫妇去蔺家的频率也愈发高了。
“你是说,也琴完全没有像我们所预想的那般着急或寻机会找物资,而是平静得很?”
“没错,这太不符合也琴的做派了。”
蔺问渠跟着点头,是不正常。
他原本一听沈明谦要去北坞,还以为是也琴大部队出动了。
结果竟是无动于衷?
“难道也琴提前知道了我们的计划?”
蔺问渠眼睛盯着案台上的茶水,脑子飞快转动。
“当时只有你我和陛下在场。”沈明谦回忆了一下,“哦,还有太子。也琴怎么可能知道呢。”
这里面每个人都值得完全的信任,蔺问渠身为首辅,和他的立场是一样的,陛下总不会泄密。
至于太子
两人同时抬眸对视。
不是吧?
太子?
蔺问渠瞳孔骤然缩紧,这念头,他说都不敢说出来。
沈明谦何尝不是呢,两人即使默契地想到了一起,但谁都没有说出口。
这只是他们的推测而已,隔墙有耳,贸然说出,万一传出去,那可就惹到太子了。
但他们谁都没有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而是埋在心中。
“如此说来,还是你亲自去一趟放心。陛下那里,如实秘密禀报就好。”
不要让太子知道。
这样,是对太子的一种试探,验证他们的猜测。
“最好的情况便是北坞那里没有异常,只不过是也琴推后了时间,那京都这里也就无碍了。”
这般商议后,沈明谦又一次出发,去了北坞。
太子把给也琴的物资运过去,也就意味着北坞有实力度过这个冬天,更意味着沈明谦的计划宣告失败。
?闲下来,他的脑子便又活络起来,开始想些有的没的。
天书过去了,封禅的事也过去了。
这两件事都是他设计的,本来的效果也达到了,但后续的效果却不那么持久。
他很是气不过,还曾问冯勉,为什么只持续了那么几天,大家就好像集体遗忘了这件事一样。
冯勉干咳几声,这天书本来就只是祥瑞之兆,一时闪现之意,就是持续又能有多久呢。
“殿下,要想持久,就要有人不断地提起,可就拿天书来说,降世之后就过去了,再怎么提呢。”
是啊,怎么提呢。
这段日子里,他一直在想,怎么能让人不断提起。
绞尽脑汁,还真被他给想出来了。
能在父皇面前不断蹦哒的,无非就是那些大臣。什么御史,或者阁臣。
他们最喜欢上疏,如果能由他们说起,那不就可以一直提起了吗。
而什么条件能让他们踊跃出现在父皇面前呢,那自然就只有升官。
这么一想,他愈加兴奋,对啊,谁要是上疏,他就想办法给谁官职。
这样,那群人不就要挤破头一拥而上了吗?
至于贞和帝,太子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他一定不会拒绝这种吹捧。
天书那事就是父皇和他身边的贴身内侍朱德全授意。
并非是他一开始想出来的、
而且天书降世时,贞和帝那喜悦是掩饰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