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必有大造化
对于这些,这些林奶通通不在乎,林奶在乎的只有八毛钱的学费,两个人就是一块六毛钱。
交完学费回去的时候,林奶就跟腌过的咸菜一样,整个人走路都不利索。
林小米扶着人回到家,林奶才算是打起一些精神来,只是看哪儿哪儿都不顺。
林小米是个敏感的,见势不妙立马拍拍屁股,跟她奶说了一声跑去猪场赚工分了。
至于林小娥,她原本就不想干活,对于割猪草来说自然是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
结果跑的慢的她,无疑成了堵林奶枪口的炮灰。
林小米刚进猪场,吴小红嗑着南瓜子伸着脑袋就过来了,“小米,你真要去上学了?”
说实话,吴小红有些羡慕,她小时候也想上学,奈何家里不让,不然现在咋也认识不少字,能去记工处当个记工员也说不定。
“我奶已经交学费了,等明天就去上学,而且明天大霞姐就过来了,上学挺好的,我就是有些舍不得小红姐。”
大霞是大队长的孙媳妇儿,明天就能来上工了,而林小米这棵临时的萝卜自然就该换个坑了。
对于林家两个女娃要上学的事儿,村里人是惊讶的,毕竟这俩娃儿都这么大了,在家干个几年活儿,就差不多要出嫁了,干啥花这个钱。
不得不说林奶虽然也有些重男轻女,但对于家里的女娃那也是疼的,不然说啥也不会同意俩人上这个学。
对于这一点儿,林小米觉得她奶是村里很多老太太都比不上的。
当然,别的老太太也不是没有优点,优点就是没她奶爱骂人。
现在村里人,除了左邻右舍的了解林奶的,其他人一般都不敢招惹她奶。
第二天一早,林奶把两个饭盒塞给两人,里面一人一个玉米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其实中午是可以回家吃的,但是这一来一回路上要不少功夫,所以干脆就把饭带着了。
没有书包,林小米就用之前逃荒路上编的那个草编包。
路上林小米没管身后磨磨蹭蹭的林小娥,率先去了学校。
教室是按个子排座位的,上课的时候林小娥毫无疑问被分到了后面一排。
像她这种矮冬瓜直接被老师提溜到了第一排,离黑板最近的地方。
林小米很满意,在前面视野开阔,还不会被打扰。
一天下来,林小米看着自己故意写的歪歪扭扭的字叹了口气,感觉这装文盲比学习还难。
她趴在桌上一副濒死的状态,坐在前面的坏处就是,她刚一趴,诸葛老师敲桌子的声音伴随着点名的声音就在她的耳边炸响。
“林小米,林小娥放学去我办公室。”
林小米正想着去趟办公室,看能不能问老师借本字典。
结果瞌睡来了送枕头,林小米把本子一装,立马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
老师姓诸葛,是位女知青,平时板着个脸看起来很严肃。
他们俩进去的时候,诸葛老师正在批改作业,见两人来了这才放下了手中的笔。
“作为农村娃,能上学本来就不容易,何况还是女娃,你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你奶那天掏学费的时候你们看到没有?都快哭了,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一些,不要对不起你奶对你们的期望。”诸葛老师叹了一口气。
昨天林奶送两个女娃来上学的时候,她还惊讶了一下,虽然现在到处宣传男女平等,但这人的思想哪能这么快转变过来,而且还是农村,所以对于林奶的思想觉悟,她是打心底里敬佩欣赏的。
可这俩人一天下来,一个个跟神游似得,一点儿不知道努力,丝毫没将老太太的期望放在心上。
“老师,我觉得您说的很对,所以能不能将您的字典借给我?”林小米伸着脖子瞅着诸葛老师桌上的新华字典。
她家里连个带字的报纸都没有,别说字典了,她想找本字典加速一下她的学习进程。
“你先把老师今天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学会吧!明天老师检查,作业也别忘了写。”上课都不认真,要字典做什么,诸葛静觉得这些皮孩子就没安好心,指不定把她的字典扯去做什么。
这些书她平时爱护的紧,自然不可能给她。
“可是老师在课堂上教的那些,我都会了,我想提前多认识些字儿。”
林小米低头盯着自己的脚尖,情绪略微低落,“而且家里人赚钱不容易,我还想跳级,给奶省些钱,奶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你奶不是说你们就上过一年学?”诸葛静拧着眉,脸上没什么情绪。
她给他们安排的是二年级,但现在所有的学生都是在同一间教室上课,一般都是她讲完一个年级的课程,这个年级就自己学习,她继续讲另一个年级的课程,就算这丫头脑子好,这二年级的课程会了,完全可以听其他年级课,咋地也不能在课堂上神游。
“对啊!但是老师的课讲的太好了,所有的东西我一听就会。”
林小娥默默的站在她姐身后,听着他姐吹牛逼的同时不忘吹马屁,嘴角不禁撇了撇。
“所有的东西?也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不管几年级的课你全都会了?”诸葛静很生气,语气也不怎么好。
在她看来,这娃儿就是在说谎,只是说的谎太不高明,等会儿她倒要看看她怎么编。
“对!”林小米点了点头。
“行,那老师考考你。”
诸葛静冷笑一声,倒也没有为难她,只是挑了她原本二年级课文。
诸葛静没想到的是这孩子居然真的会。
于是诸葛静又挑了其他年级的课,可结果一样,这孩子都能完完整整的背下来,甚至还能默写下来。
诸葛静猛地站起来,盯着林小米的眼睛放着光。
这个孩子了不得!
“小米你确定以前就上过一年学?”
林小米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这个我奶可以作证的。”
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她还从未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这孩子以后必定有大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