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最早的活字印刷
“丽质,这个过程你一定要记好,回去让陛下记录在史书里。”
李丽质见李岩说的慎重,脸上露出严肃的表情认真的点点头
“首先要把这些黄泥用水泡开过滤掉渣子,留下最细腻的泥土使用。”
李岩从地上捧起李闯砸开的细碎泥土,倒入陶罐中。
“然后用小锤子捣碎,力气不用太大,但要仔细一些。”
李岩把小锤子递给李丽质,坐在她身边指导。
“岩哥哥,这样可以吗?”
“可以了,然后把水倒入搅拌,这个过程小兕子来试试。”
兕子在一旁饶有兴趣的等了好一会,听到李岩让她来,急忙端起水倒进去,两只小胳膊抡圆了用力搅拌。
泥土很快就搅拌成浑浊的泥水,再用细纱布过滤沉淀,多余的倒掉后,一块柔软发些红的软泥出现在眼前。
“哇~~锅锅~好漂酿的泥吖~”
小兕子赞叹的看着罐子里的软泥,这可是她亲自和的泥巴,现在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试一试,
“丽质,这部分记录好了吗?”
李岩拍拍陶罐继续补充:
“选泥要用黄河下游细腻的黄泥,过滤要用细纱布。”
李丽质检查了一下小本,确认无误后轻轻颔首。
“第二个部分就是玩泥巴。”
李岩从罐子中掏出软泥,一分为三分给李丽质和兕子各一份,说道:
“把软泥压成厚饼,再切成小方块。”
揉泥的过程很简单,只是切块的时候李岩可不敢让兕子用刀,自己持刀帮她切成一个个小块。
接下来就是自然风干,正常的风干需要三天时间。
但他们也不用等这么久,直接拿出李闯风干好的成品进入一个步骤。
“第四个步骤则是写字和刻字。”
用毛笔在风干好的泥块上写字不是李岩擅长的,这就全靠李丽质和兕子了。
《三字经》全篇先写在纸上,然后再反着写在泥块上,这一过程足足用了数个时辰。
文字写好,早已安排好的雕刻工匠开始沿着字体雕刻,李岩这才有空带着她们去吃饭。
时间来到第二日午时,雕刻部分完工,三人又兴冲冲的赶了过来。
小兕子虽然不知道大家在做什么,但忽然就喜欢上了这个参与的过程,尤为积极认真。
雕坏的七个字由小兕子亲自补齐,然后将泥活字入窑烧陶。
窑炉工匠经验丰富,很意外的一个都没有损坏。
李岩满意的把烧好的陶活字放入锅中,倒入小米和白芷熬煮,填充烧制留下的孔洞。
“锅锅~好香吖~几个好七咩~”小兕子趴在大锅边闻着小米粥的香味,很是心动。
“这个不能吃,会崩掉你的小牙。”
李岩笑呵呵的抱起小兕子让她能更清楚的看着锅里的东西。
停火后,陶活字经过最后的一次烘烤,终于变成一粒粒坚硬精致的完成品。
李丽质看着面前一堆东西,手都在发抖。尽管李岩已经给她详细讲解过活字印刷,但当这项发明真正出现在她眼前时,她还是被震撼得不行。
府内的木匠按照李岩要求,用木条做好印刷版放在桌上,兕子开始从一千多个陶字中像拼拼图一样,按着顺序寻找。
“锅锅~「此四方,应乎中」,兕子要乎吖~~~”
“乎乎在哪呢。”
字看的多了,李岩感觉自己脑子都懵住了,好多字即便看到了大脑也已经不再识别。
“兕子,在这!”李丽质找到一个乎交给兕子,心情莫名的很开心。
“「此五行,本乎数」,还要一个乎哒~”
这下李丽质也找不到了,从第一个看到最后眼花了好几次都没找到,脸颊微微鼓着表情十分迷茫。
“李闯,给我把府里识字的全部叫过来,全部!”
李岩一声令下,售货窗口关掉电影院关掉,别管识不识字格物院所有人都过来了,这可是先生第一动用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憋着劲想表现一把。
所有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把李岩他们围在中间,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李岩数了一下,完全识字之人只有四个,全是李承乾手下的读书人。
能识字过百之人大约有二十人左右,几乎都是一些账房和绣娘管事。
四个读书人分别带着五个识字的,每个小组分走一百多枚,兕子要什么字他们就找什么,进度果然快了很多。
中途城阳终于做完功课,急急忙忙的钻进来,凭空得一员大将进度又快了几分。
人多果然力量大,大约半个时辰,随着「戒之哉,宜勉力」的力字插入木框,大唐第一本活字印刷正式诞生。
“哇~~~~拼好呐~~~”
小兕子开心的手舞足蹈,身体像一颗海草一样扭了好几下。
“哇~~~~~~”
四周众人看兕子开心,连忙跟着伸手欢呼。
虽然不知道自己在欢呼什么,但是主子都欢呼了,自己不跟一下总是不好的。
“还没完呢,一会儿再欢呼。”
李岩哭笑不得的从人群中拨开一条缝隙,出去拿了一个墨块返了回来。
“兕子研墨,丽质执笔。”
李岩笑着把文宝递给她们。
李丽质明白李岩一语双关,说的是只有她们才能听懂的话,柔柔一笑间眼眸笑盈盈的眯起来。
小兕子傻乎乎的张着小嘴笑着,开始仔细研磨,
嘴里还哼哼着炸学校之歌。
李丽质把毛笔蘸饱满,认真的把每一个字都涂成黑色,然后擦掉再覆盖一层。
反复三次,李岩才叫停。
李岩接过一张宣纸,缓缓覆盖在活字板上。
李丽质则拿着一个木笤弯着腰仔仔细细的刷了一遍,两人对视一眼点点头,掀开纸张。
「人之初,性本善」
一张活字版书页,完美的呈现在众人眼前。
李丽质捂着嘴眼眸里亮闪闪的,话都说不出来一句。
格物院的普通人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四名读书人却早已经激动到语无伦次、神色激动。
没在这个时代读过书的人,永远不知道一本新书对读书人究竟代表着什么。
读书首先是士族阶层和门阀的特权,教育垄断严重,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代读书根本就是贵族的活动。
隋唐虽然开了科举制度,却在录取人才之时,公然偏袒士族。
甚至根本不需要在暗地里做手脚,只需要把考题往士族藏书方向引导,普通阶层就根本没有希望。
那些书本都没读过,又该如解题?
而就在刚才,格物院第一本启蒙书籍正式诞生,名为《三字经》,伴随着还有一项神奇的活字印刷技术。
这其中竟然还有他们的参与和见证,怎能不让人激动!
“兕子,署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