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书籍
李恪正在两仪殿里召见一个将领。
“你就是郭湛?”李恪看着眼前这个很是拘谨的将领笑道,说真的,看着眼前这个将领的模样,很难想象这是苏烈在最新的奏章中,大力吹捧的将领。
郭湛确实很拘谨,自己只不过带着两百骑兵去烧草场,顺便玩了个夜袭,没想到乱军中将吐谷浑叛军的两个重要人物给砍了。
李恪好好嘉勉了郭湛一番,就让郭湛回去休息去了。至于奖赏什么的,早就发下去了。
苏烈派郭湛过来,除了让李恪亲自嘉勉一下外,就是汇报最近的战果。不得不说,李积的策略挺狠的,大唐堡垒防线控制的区域,吐蕃人和叛乱的吐谷浑人是一点辙都没有。
因为,这些一线的堡垒周围基本上都不放牧,全靠后方的粮草运输。至于截断这些堡垒的后勤,洗洗睡,每个堡垒里都存了三个月的粮草。
吐蕃人和吐谷浑人围困这些堡垒一个月没事,超过一个月就会有事了。
至于为什么有事,在青海府待着的苏烈表示,吐蕃人和吐谷浑人啊,你们觉得某会看着你们围困一个堡垒一个月吗?至于从堡垒间渗透到唐军后方,禄东赞玩了几次后表示,那就是纯粹的送人头。
大唐在陇西青海部署了整整三万轻骑,就是来和吐蕃人打游击的。
现在比较麻烦的是,当初灭慕容伏允时,李世民没有借机大力剿杀吐谷浑贵族。以至于这些吐谷浑贵族反叛,带动了大量吐谷浑人叛乱。
可以说,老爹李世民当初就该狠心点,将吐谷浑不亲唐的贵族全给灭了,李恪现在都不用这么烦心。
当然,李恪烦心的事最近也不少,比如选秀。
没错,朝臣们再次提起选秀的事情了。也由不得朝臣们提起这事,谁让李恪的后宫就两个女人,一个出身兰陵萧家,一个出身弘农杨家。
萧家因为大力支持李恪,看看现在过得有多滋润。
至于弘农杨家,朝臣们都摇摇头,真的是看不懂这家人了。
对于李恪选秀这件事,关中河东不论世家还是寒门都极其热心,毕竟李恪对妻妾的态度大伙都看在眼里。连不受待见的弘农杨家出来的杨婉,李恪都给了淑妃的封号,如果自家的女儿进了宫,讨了李恪的欢心,说不定能将淑妃封号抢过来呢。
毕竟,李恪的母亲杨妃就是先淑妃后封后的。
也就是说,在李恪这一朝,皇后之下的四妃中,淑妃的封号应该是第一了。
当然,朝臣们更是佩服杨婉的识时务。
在发现自己难以争取到本家对李恪的支持后,杨婉竟然能做到毫不犹豫地放弃正妻的位置,还劝自己的儿子放弃王世子的位置。要知道,要做出这一步,是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现在李恪比较烦恼的是,国子监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但国子监的藏书却是个问题。
武院那边问题不大,朝廷馆藏的兵家学说就已经足够了。当然,世家要是愿意献出他们藏得兵书,李恪也很欢喜。
文院这边……
朝廷馆藏的书就不太够,就算加上萧家的献书,也还远远不够。李恪要得可不仅仅是儒家经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学说都要!
李恪很是清楚,当年的百家争鸣诞生的各派学说,虽然迭遭乱世导致大量书籍散佚。尤其是那时候的书籍载体是竹简,学富五车这个成语,就说明了当时读书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可是,世家手里,还是保存了各派不少典籍的。
儒家学说李恪表示你们献不献的随意,但是百家学说,尤其是法家和墨家学说,李恪是必须要弄到手的。
墨家的学说里,包含了大量古代科技的结晶。至于法家学说,李恪表示,要想做到服天下,最好的工具其实就是法!
当然,李恪不会搞严刑酷法那一套。
可以说,当弄到大量法家和墨家书籍时,李恪就可以对工部、刑部、大理寺和将作监这四个部门来一次大改革了。
要知道,长孙无忌已经开始编修《唐律疏议》了,只不过,李恪的靖难打断了这一切。
李恪接手的《唐律疏议》,也就编写了个开头,可就是这个开头,让李恪都很无语。为什么让李恪很无语了,因为看完开头后,李恪就很确定了,《唐律疏议》这个法律文本,是很维护世家的利益的。
但李恪要的法律文本不是这样的。
李恪当初管控江南八州、南海和安东三地,主打的就是一个不管谁犯法,都得受罚,而且,是真的依法办事。可以说,李恪在江南能迅速收获人心,执法严和犯法必究是很重要的原因。
可是,现在目前大唐的《贞观律》,对贵族世家的容忍度太强了。虽然里面也规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但对比犯法的普通百姓,唉……
不过,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了。
杨家献书了!
没错,杨毅说动杨家那群掌权的献书了。
李恪顿时大喜。
要知道,河北那群清醒的世家,虽然献出了土地和隐匿的人丁,但对于书籍还是看得死死的。李恪也不是没有让人暗示过,可河北那些世家还是装聋作哑。
李恪如何不清楚,河北世家只要掌控了大量的书籍,那么大量的寒门弟子就还是得仰他们的鼻息。这样一来,大量的寒门弟子还是河北世家的学生,还是会替河北世家说话。
暂时献出田地和隐匿的人丁又如何?
只要朝堂上倾向河北世家的臣子多了,河北世家就有信心将田地和隐匿的人丁给拿回来。
李恪是真的无奈了。
献书是真的得让河北世家们自愿,李恪也不愿逼迫过甚。毕竟人家已经交出田地和隐匿的人丁了,再逼他们献书的话,那么朝廷的口碑就搞不好真的要玩砸了。
现在好了,杨家献书了。
别看杨家不是五姓七望中的,但论起杨家藏书,那可不比五姓七望弱。甚至,比起五姓七望中的一些还要强上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