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视察封地前
历绍这边,将家中事项安排好后,便打算出发去视察封地。
按照景国新封侯爵第一次视察封地的规矩和流程,除了幕僚,贴身侍卫和精通财政及各种专业知识的家臣之外,还要携带仪仗队。
历绍是真不想搞这么大的阵仗,但是视察封地不光是他个人的行为,更带有很强的国家象征意义。
借此可向百姓展示景国的繁荣和强大,还有皇帝对有功之臣的恩宠。
在景国,侯爵作为贵族阶层,通常会招揽一些有才能的人作为家臣,为自己服务,协助其处理政务,征收赋税等。
历绍自然也是随着规矩,给自己选了些家臣,这世上,或者说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有本事但不得志的所谓有才能的人。
忠勇侯要招纳家臣和幕僚的消息一传出去,便有不少人毛遂自荐。
再加上历绍这些年在京城也结识了不少好友,他们都向历绍推举了一些有才能,忠诚可靠的人。
历绍从中选了些人品和能力都不错的,打算将其中部分人安置在封地,可以对当地的官员起到监督作用。
出发的时间定好后,作为安阳县县令的岳章自然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即刻命人加紧准备迎接历绍的各种事项,整个安阳县的所有街道都要打扫的一尘不染,残破老旧之处都要重新修缮。
主要街道也都挂上了红灯笼,旗帜以及写有历绍功绩和欢迎话语的条幅。
并在县衙专门为历绍精心准备了下榻的院落,院落的每个房间内都摆放着华丽的家具,精美的瓷器和珍贵的字画。
同时,侯爵视察封地,查的就是当地的官员履职,政令执行,经济状况以及民生情况。
一众官员将本县的户籍,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资料全都整理的漂漂亮亮,好供历绍查阅。
又想到历绍来视察,万一心血来潮,搞点儿什么体察民情,为民做主的事儿,查到他们头上可就不好了,便又是一番提前打点。
尤其是岳章,每一件事,每一个准备的细节他都可谓亲力亲为,面面俱到,就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惹到历绍把他给撸了。
其他的大小官员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算盘,安阳县作为历绍的封地,虽然真正的主人,做主的还是皇上。
但是历绍在很大程度上也能算是半个主人,说是能主宰他们这些小官的未来仕途,乃至于身家性命也不为过。
要是能借此机会搭上忠勇侯,那他们以后还不平步青云,荣华富贵,便都暗地里摩拳擦掌的等着表现自己。
……
历绍被封忠勇侯的消息传到赵家村的时候,整个赵家村仿佛炸了锅。
不过这次这个消息,既不是有人在镇上看到了告示,也不是赵家人往外说的。
赵父觉得虽然是天大的好事儿,但是告示没出来前,还是不要在外面瞎说比较好。
而赵母也还在家里消化着她成了侯爷丈母娘的事实,一家子神奇的全都没往外传。
还是岳章派人来赵家村贴告示,还有修建牌坊的时候,全村人才知道这个喜讯。
在赵家村修建牌坊这事儿,一半是皇上旨意,一半是岳章想讨好历绍。
景向霆的圣旨中写明要在历绍的封地内为其修建牌坊,上面刻有对历绍的赞美之词和封赏内容,以彰其功。
也是显示皇上对功臣的恩宠和嘉奖,让百姓看到皇上对功臣的重视,从而增强百姓对皇权和朝廷的敬畏与忠诚。
不过没写具体在哪儿修,修几个,岳章便打算在县中心,县内的每个镇中心以及赵家村的村口各建一个牌坊。
虽然历绍是外来落户在赵家村的,但是他的户籍落在赵家村,又娶了赵叶,怎么也能算是赵家村人。
所以自从他通过武举入仕,并逐步高升后,当地官府便对赵家村多有照顾。
这种照顾在历绍为国出征,连连得胜后更是有增无减,官府适当减轻了赵家村的部分赋税和徭役。
村子到镇上的路修的又宽又平,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平坦的大路方便了村民的来往出行和货物的运输。
历绍开在村中的酒坊,由于酒水本身品质高,再加上他的身份加成,怎么扩大产量也是供不应求。
实在忙不过来,孙六才写信给历绍,征得他的同意后,在村里又招了不少人进酒坊,酒坊的规模一扩再扩。
此时的历绍,自然也不必再担心,进入酒坊做工的人中会有人胆敢泄露酒方。
除了招收村民进酒坊做工之外,赵家村每年产出的各种粮食,也基本全都供给了历绍的酒坊做酿酒原料。
他们种的粮食便不用辛苦运到镇上,还被无良粮商压价,现在的赵家村已经成了周边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历绍在赵家村村民的心里不仅是整个景国的大英雄,更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和财神爷。
这也是为什么赵母每天各种“高贵”,各种吹嘘炫耀,大家还都围着她,捧着她的原因。
怎么说她也是历绍的丈母娘,历绍是孤儿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赵叶这个夫郎就是他在这世上最亲,最近的人。
而且历绍夫夫去京城之前,住在村中时,历绍对赵叶的百般疼爱,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捧着赵母都是为了讨好赵叶,讨好历绍,谁叫人家有本事,生了个顶有本事的好哥儿。
因为赵叶,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了赵家村及其周边很多地方重男轻女,重男轻哥儿的现象。
虽然那些爹娘的出发点和动机都极为不纯,幻想着自家姑娘或小哥儿长大后也能找个有本事的男人,以后带飞娘家。
但是不得不说,这让很多姑娘和小哥儿得以度过一个没那么不受疼爱的童年。
得知历绍封侯这个天大的喜讯后,村民们全都跑到赵家道喜,又是将历绍和赵叶夸的天上有地下无。
村长还在工匠修建牌坊时,组织村民帮忙,村民们也都全无半点儿不乐意,觉得这也是他们村子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