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蜜枣
姜稚月回到时家食肆时,厨房炊烟渺渺,竟还未吃饭呢。她加快脚步推开大门,结果一进门差点儿惊呆了。满院子都是人,或坐或站着,听见动静此时都朝着她看过来。
被这么多人盯着,姜稚月也有一瞬间的脑子空白。不过她很快从这些人之中找到一些熟悉的面孔。
“外祖母、外祖父。”她挂上小脸,走过去。
“嗳,月儿回来了!”许老太立刻眉开眼笑地迎上来。
姜稚月走过去稍微注意了一下,许老太和许老汉以及老大许丰都在院子里。其余不认识的人,除了最开始对他一瞬间的打量,后面也都透着几分善意。都是些年纪大的成年人,原先和许老汉他们正在聊得热火朝天呢,这会儿因为姜稚月进来而被打断。
她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些人,只是瞧着都是长辈,虚虚地行了个礼,然后和许老太招呼一声,便去厨房了。
厨房里,许氏和卢桂枝正在忙得紧,案板上已经有几道炒好的菜用盘子盖上,此时卢桂枝还在炒菜。
“月儿?你怎么回来了这么早,不是说点心铺子里有事么?”许氏一抬头就瞧见人了。
“不是什么大事儿。”姜稚月含糊一句,冲着卢桂枝笑了笑道“辛苦大舅母了。”
“这有啥了,都是一家人。”卢桂枝笑着摇摇头。
姜稚月洗了洗手走进去“那也该我来才是,大舅母歇会儿,剩下的我来吧。”
“成,今儿人多,你做得也好吃些,我把这个炒完了就给你打下手。”卢桂枝边说边加快颠勺动作。
姜稚月好奇,低声问许氏“娘,院子里那些瞧着不大眼熟,是哪里的亲戚么?”
许氏往外面看了一眼,摇头道“我也不认识。”
啥玩意?
姜稚月瞪大眼。
许氏扑哧一声笑了“我说的是此前未曾见过,那几位都是金元村的。不知从哪儿听说云儿的事儿,这不,一大早的就提着东西上门来探望了。”
“为首那个听说是村长的儿子,跟云儿在屋里聊了好一会儿,瞧着还挺热切。”
金元村四时家的祖地,自打时章迁坟之后,时云一他们这一支算是和金元村联系多了,再加上此前时云一联系开班私塾的事儿,所以往来还挺多。亲戚之类的走动起来,有个病痛什么的,自然都会前来看看,更不用说时云一刚刚又拿了个案首,不说巴结,就算是道贺,这些人也打算来一趟。
想明白这些,姜稚月便比对着卢桂枝做好的菜,又添了好几个大菜。
卢桂枝做些家常菜炒菜还行,但做红烧肉。糖醋鱼这种大菜,就不行了。好在她准备的食材还都未下锅,只炒了五个热菜。
姜稚月接替后,红烧肉是必不可少的,外加软炸里脊、土豆炖鸡、水煮鱼、红烧狮子、汤便是一道简单的番茄蛋花汤。每道菜分量都是足足的,主食是许氏在外面买的馒头。
最后,卢桂枝又顺手弄了个拍黄瓜和糖拌西红柿,一顿丰盛的午饭便成了。
人多,桌子坐不下,小玖和程儿就没有上桌,姜稚月和许氏、卢桂枝也没有出去。许老太和许老汉招呼着一桌子满满当当的人,倒也不露怯。
每道菜都有留下来一些,许氏和卢桂枝还有两孩子就在厨房的案板上就吃了。姜稚月则是端着二人份,去了东厢房找时云一。
时云一半躺着,一只手还不忘拿着本书看,见姜稚月进来,随手将书扔在床铺里面,面色不带任何的慌乱。
姜稚月也没注意,过去将人扶起来道“回来得晚了,也没料到家里来了这么多人,饿了吧。”
“整日躺在那里,哪有那么快饿。”时云一笑了笑,“辛苦了,今日忙坏了吧。”
上午处理点心铺子的事儿,这会回来后又要做这么多的人饭菜,如今又要来伺候他,怎么看都不得闲。
“你好好养伤便不辛苦了。”姜稚月摇摇头。她将那些吃食放在托盘上,时云一看了一眼说“你也没吃呢?”
“嗯,桌子坐不下,娘和大舅母都在厨房吃的。金元村来的都不认识,外祖父和外祖母去打交道了。”姜稚月说完,纳闷道“金元村离得近也便罢了,外祖母他们怎么也知道得这么快啊?”
时云一苦笑道“他们是来道贺的,院试榜文的事儿已经过了好几日了。只是没想到最后道贺没成,反倒惹得外祖母哭了半天。”
姜稚月已经能想到,自己没回来时候的场景了。
“对了,上午程怀进也过来了。”时云一抬头说道。
姜稚月讶异“不是说要在府城多待几天么?”
“不清楚,估计兴许这几日也玩儿够了。”毕竟他们还在将军府呆了几天呢。
“他方才提了一个大兜子过来,说是从都城买的果子,还没来得及打开,金元村的人就来了。里等会儿瞧瞧都有些什么。”
姜稚月应了一声,压不住心头的好奇起身打算去看看。
上门看人带的礼品都堆在他们屋子里了,早上应该是已经来了一拨邻居了,整个梳妆台下都堆了不少东西。有的是一封点心,有的是一布兜鸡蛋,也有拿了两包红糖的,都归置在此处。
时云一说兜子,是个蓝色的布袋子,挺大挺沉的。
姜稚月打开,从里面掏出了几个大石榴,那石榴当真是很大,都快赶得上碗口了。除了石榴,底下是一兜子新鲜的小枣,青的红的都有。
“呀,这石榴不错,这枣也好。”姜稚月也不嫌弃,用手绢擦了一颗枣放在嘴里,脆甜的。
“我去洗几个给你吃。”姜稚月说着,便起身将那枣拿去厨房。
许老汉的大红枣姜稚月没少吃,但吃的都是干货,这种新鲜的小枣还是头一次吃。她高兴地拿到厨房去洗了洗,约莫着有两碗,洗完红绿相间地放在碗中,格外的好看。
“娘,大舅母你们尝尝,这个枣可甜了。”
卢桂枝尝了一个,笑道“是还不错。”
许氏也吃了,吃完对着姜稚月说“这才哪到哪儿啊,你要是喜欢吃脆的,回头去外祖家看看,这会儿正是大枣多的时候呢,个个又大又红,比这个甜多了。”
许老汉家里有个枣园,结的枣子又大又甜,但是山上的枣多,在附近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出村子又比较麻烦,所以每年都会晒成干货去卖,也算是一笔收入,但到底比不上卖新鲜的值钱。
所以,许氏他们对这个脆枣就不是很感冒了。
姜稚月讶异,问了卢桂枝每年枣树的产量和能卖多少钱。
卢桂枝也觉得没啥不能说的,当即就跟姜稚月说道“每年中秋前后收成,好的坏的约莫着能有个小千斤。不过晒干了之后就没有多少了,再给亲戚里外送点,给孩子们吃些。最后差不多能卖三四袋,赚个几两银子,便是咱们家一年的嚼头了。”
他们庄户人家的收成不多,每年田地里产出一些,再就是这枣树。但能拿到手的银两有限,家里孩子多,吃穿用度都是需要银两的,一年到头也省不下来什么钱。
姜稚月点点头,一家的产出有限,若是一个村子的枣树都联合在一起呢?摆个摊子专门售卖这些蜜枣似乎也能想象。
再不济,点心里面用到蜜枣的也多,此前季节没到,若是趁此机会推出两道蜜枣的点心,似乎也不错?
如果反响好,日后点心铺子也能吃下一批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