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卷_468 王家乔迁
默认卷_468 王家乔迁
霍千凝听到这番话,终于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进门这么些日子以来,今日是最开心的。
不仅因为她过生辰,她还得到了盛贵妃的接纳,这个生日比从前任何一个生日都过得开心。
送走盛贵妃之后,霍千凝长长舒了一口气,蹦蹦跳跳找苏云卿去了。
“小云,谢谢你,要不是你,我和母妃两个人没办法敞开怀说话。”
苏云卿笑看着她,道:“不用谢我,这是你努力得来的结果,若是你不用心,盛贵妃不会感觉到你的诚意。”
顿了顿问道:“你打算如何处置崔嬷嬷?”“王爷已经处置她了,说是打二十大板扔出十二王府。”
苏云卿有些意外,还以为他们会把崔嬷嬷处死。
看来司徒湛还是有些念着这么多年的旧情,毕竟是他的乳母,没有下太重的手。
十二王府终于消停了下来,霍千凝拿着手中的银子打算去置办点产业,跑来问苏云卿的建议。
“你不是说崔嬷嬷手中的庄园现在已经收回来了吗?有了庄园可以再买一些田地,以后府中的吃食就不用到别的地方去进货了。还有可以经营一些店铺,当然,你若是没时间打理怕亏本,还是买些不动产租给别人安稳一点好。”
苏云卿给司徒湛和霍千凝提了不少建议,又带着他们跑了好一些地方。
从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两人此刻是越来越佩服苏云卿,也觉得受益良多,仿佛一下子长大成熟了不少。
不久之后,王家宅子竣工,择了个黄道吉日,一家人欢欢喜喜搬了进去。
不过为了不引起他人的注意,并没有大肆操办,只是请了一些亲近的亲朋好友前来一聚。
大安镇内,陈慧心把李皮子一家和李光秀一家都请了过来,一来是叙叙旧,二来是苏云卿有些关于大安镇改造的事情要与他们商讨。
李皮子从前是去过逸王府的,见过了大阵仗,此刻到王府来,看到这里比逸王府差不了多少,心中虽然惊叹,但还能强迫自己不太过大惊小怪。
倒是李光秀一家,整个就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觉得哪里都新鲜。
李光秀都不似平常一板一眼的形象,双手背在身后到处转悠,直言这里比皇宫还要漂亮。“大雷子,你们家大虎子可真是出息了!给我们石头村争光啊!”李光秀拉着王大雷在角落里感叹道。
在王飞林面前他可不敢说这话,王飞林现在是正四品官员,他得叫他王大人。
王大雷嘿嘿一笑,道:“这哪是我们家大虎子出息了,这都是小云的功劳!”
李光秀并不知道苏云卿就是逸王妃,听到这话,拍了拍王大雷的肩膀道:“你有这么一个远房侄女是你的荣幸,也是我们石头村的荣幸!”
李光秀现在虽然住在镇上,可祖上是石头村的,他不会忘本。
两人正说着,苏云卿从旁走了过来,笑道:“亭长,不知道这些日子过去,我交待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李光秀顿时懵了,他不知道她交待了什么。
“小云,你……”苏云卿微笑道:“大安镇的地图什么时候能够给我,还有豆腐和火炕推广得怎么样了?”
听到这话,李光秀心中一惊,张大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半晌才道:“这……这是怎么回事……?”
王大雷也懵了半天,好久才想起来李光秀好像还不知道苏云卿身份的事,拍着大腿道:“亭长,你还不知道小云是逸王妃的事吧?诶呀你看我脑袋糊涂得,都忘记和你说这事了。”
这话一出,李光秀的嘴张得更大了。
他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苏云卿,实在没想到这个曾经在石头村住了一年的女子会是启国的公主,现在还成为了逸王妃!
难怪他们那个鸟不拉屎的镇会成为逸王妃的封地,还即将修桥铺路改造,他早就应该要想到这件事!
若是不认识的人,哪会有闲情逸致把银子花在此处,除非脑子被驴踢了。
思及至此,李光秀心中激动不已,往后退了两步,扑通一下行了个跪拜礼。
“大安镇亭长李光秀见过逸王妃,感谢逸王妃为大安镇做的一切,大恩大德必当铭记在心!”
苏云卿看到这阵势,立即上前扶住他,道:“亭长不用行此大礼,从前我流落民间之时是石头村收留了我,那里对于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现在也算是感谢乡亲们的信任,想要为乡亲们办点实事。”
还记得从前黄氏带着人想要把她抓走的时候,是李光秀带领整个石头村的人保护她。
那时候的李光秀完全没有想什么利益得失,只把她当作了石头村的人,自然而然挺身而出。
这份情,苏云卿永远记在了心上。
李光秀看着她,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被搀扶起来之后,抿着嘴用力点头道:“逸王妃有这份心,是石头村几世修来的福气,大安镇所有百姓也会感谢逸王妃的大恩大德。”
苏云卿微笑道:“好了李伯,我们就不说这些恩啊德的事情了,一起齐心协力把大安镇建设好才是正经事。”
李光秀一边用衣袖抹着泪一边道:“是是是,我一定把逸王妃交待的事情办好。”
接下来,李光秀把这段时间所做的事都给苏云卿仔仔细细地汇报了一遍。
火炕已经有一百多户在他这里报备了,他整理之后就会把名单呈上来。至于豆腐,少数几家有石磨的已经磨了豆腐在街上叫卖,镇上比从前热闹了不少。
完整的地图还得过完年之后才能给到,毕竟大安镇山山水水众多,有些地方极难走,需要一点时间摸索。“地图细节上的东西可以慢慢探,你先给我一个大概的,我得重新规划一些镇上的位置。”
之前的镇上离石头村有些偏,并不在大安镇的中间,石头村离得最远。
每次乡亲们到镇上去,都要走上几个时辰,一来一回,一天随随便便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