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这村妇配不上朕的儿子
裴流风垂下眼帘,轻声说:
“当年儿臣去安定府找慕容神医治病,偶然间与玉秀发生了一段私情。
“只是儿臣那时不知道玉秀怀孕,令她受了许多委屈。
“去年儿臣去安定府,身负重伤倒在山林,正是孩子发现儿臣,唤来了玉秀,儿臣得到玉秀的救治,才能活到今天。
“陛下,儿臣的一双孩子聪明伶俐,长得像儿臣。
“您若是见到孩子,定然不会怀疑孩子的血脉,她们就是儿臣的亲生孩子。”
听了他的讲述,老皇帝冷静下来,说道:“朕要去换衣裳。”
顺便思考如何处理这桩意外。
任凭他千算万算,也算不到谭玉秀会在七年前生下裴流风的孩子。
太荒唐了!
他这九儿子裴流风自小被国师预言将来会遇到真命天女,奈何活到了二十几岁,弟弟侄子都娶妻生子,裴流风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真命天女迟迟不出现。
怎么裴流风七年前就跟民间女子谭二娘有了孩子?
谭二娘难道是裴流风的真命天女?
国师可不是这样说的。
换好衣服出来,老皇帝看着裴流风:“小九,你怎么想?你不等你的真命天女了?”
在国师的预言里,裴流风的真命天女去年才出现,明显不是谭玉秀,毕竟裴流风和谭玉秀相遇得太早了。
“儿臣很喜欢玉秀。”裴流风望向谭玉秀,黑眸泛起柔情,“儿臣喜欢谁,谁就是儿臣的真命天女。”
谭玉秀嫣然一笑:“说得好,我确实是你的真命天女。”
老皇帝不想知道两个年轻人的感情如何好,他的儿子他了解,他不认为裴流风会迎娶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为妻,问道:“谭二娘,你是什么出身?”
谭玉秀如实说:“我是乡村农妇,爹娘兄长务农。我给人治病赚了钱,开作坊做了生意,宫中用的香皂正是来自我的作坊。”
嗯?
用过一回香皂就把澡豆、胰子淘汰的老皇帝露出诧异之色,听得谭玉秀继续说:
“京城流行的护肤霜来自我的作坊,去年秋天京城人饮用的果酒也和我的作坊有关系,我的作坊还能造玻璃。”
“你倒是有些本事。”老皇帝用惯了好东西,握着全天下的财富、权势,应有尽有,谭玉秀的能力在他看来不过如此,“可是,就算你给小九生下儿子,你也配不上小九。”
裴流风这儿子他不怎么喜欢,但他再不喜欢裴流风,裴流风都是他的亲儿子,他接受不了谭玉秀做裴流风的正妃。
她的条件太差了。
没答应谭玉秀要做王妃的妄想,也没要求谭玉秀根治自己的小毛病,老皇帝把裴流风和谭玉秀赶走。
寻常女子应有的大方得体,谭玉秀没有。
见到皇帝,她敢直视,敢一口一个你,一口一个我。
即便是裴流风,她也直呼其名,粗俗傲慢,不知礼数!
说起来,裴流风怎么不把谭玉秀教得懂了敬畏和礼节再带她进宫?
老皇帝陷入了沉思,直觉裴流风在跟他耍心眼。
……
……
从台阶上走下来,裴流风看向谭玉秀,见她的头发被风吹乱,小心地理顺,道:“陛下会同意你做我的王妃的,不必担忧。”
六皇子裴其敏被老皇帝冷落,老皇帝现在最疼爱十一皇子。然而十一皇子尚未成年,母族势弱,将来是当不了皇帝的。
他出生太晚,太吃亏。
其实裴流风出生也晚了,比他年长的皇子都比他占便宜。
“我没有担忧。”谭玉秀牵住他的手,“这件事不急。”
急的是大太监要打开脑壳取瘤子,他的义子得知谭玉秀有空了,赶紧来请她:“谭二娘子可否为我义父治疗?”
“可。”谭玉秀颔首,“带路。”
裴流风跟上她:“你真要打开别人的脑壳?”
谭玉秀反问:“不然呢?”
裴流风说:“脑壳被你打开,人不会死?”
谭玉秀从容地道:“戳瞎了眼睛的方才我能治好,病歪歪的龙应辰我能治愈,脑壳里长了瘤子的人我当然也能治好。”朝他一笑,“怎么?不相信我的医术?”
“不是,这太神奇了。”裴流风的认知被颠覆,握着她的手紧了紧,对她传音,“有的人不想让你把人治好,有的人盼着你把人治死。”
“他们注定会失望。”谭玉秀说。
宫里的一切风吹草动瞒不过老皇帝。
被小太监告知谭玉秀去给偏瘫的大太监开脑壳治病,老皇帝捋了捋胡须,冷哼道:“她若是把朕的老奴才治死了,朕砍她的头。”
不过,老皇帝也是有好奇心的:“她怎么打开小福子的脑壳?”
大太监叫慕容福,伺候老皇帝几十年,感情深厚,老皇帝叫他小福子。
“谭二娘子要了锯子、刀子……”小太监回禀。
“锯子?她真要锯开小福子的脑壳?”老皇帝讶然,“小福子怎么会让她锯脑壳?御医给小福子看过病,御医怎么说?”
“御医说准备后事。”
“废物东西!”老皇帝骂道。
他算是知道慕容福为何冒险请谭玉秀锯开脑壳治病了,请谭玉秀治,没准能活得久一点,不找她却是死定了。
拿起一本奏折看了看,老皇帝看到奏折上说大雪压垮民居,要准备药物防治化雪后可能出现的瘟疫,又想到谭玉秀:“那谭二娘既然敢锯开脑壳治病,她从前治过什么病?”
小太监先说了谭玉秀今天一早治好方才,又说谭玉秀治好龙应辰和顾鸿锦,并传授慕容半活死人针法。
老皇帝合了奏折,若有所思道:“能让慕容半叫她老师,她不是普通的民间女子。”
小太监又说了东坡肉和佛跳墙的来历,再说谭玉秀傻了几年,忽然清醒,自称做了一场漫长的梦。
听完她的经历,老皇帝说:“她不算一无是处。”
可是,距离他同意她做恭王妃还远得很。
将谭玉秀丢在脑后,老皇帝认真地看奏折,与来到宫里的大臣商量赈灾救灾等事情。
讨论得正激烈时,小太监跑进来,老皇帝和众大臣投来不悦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