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铁鹰锐士
他呵呵的坏笑道:“到时送你保你喜欢。”他故意卖关子,不说送什么礼物。
裘瑶没见识过他的坏,更不知道他会是一个脸比城墙还厚的登徒子。
她傻乎乎的还有点女孩的小兴奋。
毕竟,能得到天下大文士、夏朝目前最红的人的礼物。
心里那小鹿,已经在横冲直撞。
她甜滋滋的回道。
“裘瑶先谢过丁公公!”
他盯着她如阳信一样模特高挑、阳光般的身材。
心里一顿胡思乱想,啧!啧!!
他心里暗忖着。
瑶瑶啊,希望以后能给你改名叫摇一摇。
登徒子立马想到了其它场景上。。。。。。
真要谢,可是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哦。
本公公可是一个实在的人,不喜欢口说无凭。
沿湖一圈下来,个个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回到集合点的有些人,直接瘫坐于地。
有的蹲在旁边呕吐,有的双手扶墙在休息。
有经验的,围着周边建筑缓慢还在跑动着。
而落在最后的十位。
明显的脸色铁青,嘴唇乌黑。
口喘粗气,瞳仁失神、呆滞、黯淡。
落尾的十人,本兴冲冲冲着丁威他的威名欣然而来。
原以为借这次,跟着他,混出头、兴许还有光宗耀祖之机会。
奈何自身体力以及平时训练懈怠。
如此跑下来,饺子破了皮——露陷了。
但这十个人又不甘心。
不停的向他诉说着自己平时如何努力,如何能吃苦。
自身条件比其他人优秀,哀求着再给一次机会。
但是,原则就是原则,这就是他们所要学的第一步-执行。
等将十人送出山。
先前到达的十二人为班组长。
丁威站在列队前,严肃而威严的道。
“接下来的考核,将会更加严苛。”
“考核以班组为单位。”
“考核内容:协同配合。”
他扭转头、用手指了指旁边用来当柴烧的木材堆。
“每人扛一根木头沿湖再跑一圈,回到起点。”
“最末尾那位,所在班组人员悉数淘汰。”
有人交头接耳,最后一位,那可要连累全班组啊。
“准备!”
“开始~~”
‘哗啦啦’一片乱响。
各班组组长急忙冲向木材堆,协助本班组人员取木头。
跑的快的自然选小一号木头。
后面冲上去的,选都不选,见木头就搬。
等每个班人员的肩膀上都扛着一根木头。
丁威满意的大喝一声。
“出发~!”
‘邦~邦~邦~’,一阵乱响。
混乱中,木头与木头相撞的声音。
人群的混杂声此起彼伏。
人员呼啦啦扛起木头就冲。
有不少人被撞的踉踉跄跄。
还有人大喊着。
“抢什么,不协助本班组最弱一位,跑再快依然被淘汰。”
裘瑶不解的问道。
“这乱糟糟的,谁是谁一个班组的人,未必组长也不认识认不全吧?”
丁威咧嘴笑了笑。
“这科目不是协同配合嘛,如果这四个字还理解不了,未来他们怎么当指挥?”
“现在考核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而是要求班组长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根据形势。”
“立即组织协调之能力,并能带领团队快速完成任务,还能带着他的团队人员活着回来。”
为了向她彰显自己多才的一面,他继续解释道。
“这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
“强调单兵作战能力。”
“也强调小股部队协调配合能力。”
“在训练方式、武器配备、兵种组成等等。”
“与目前任何国家军队完全两样。”
裘瑶和旁边的张善李思听的一愣一愣。
他又对张善李思二人吩咐道。
“谁最后一名,你二人负责将其一班组人员悉数淘汰就行,再安排人送出山。”
吩咐完毕,他进到早为他准备收拾好了的套房里。
套房里面还有书房、卧房、隔房
他坐在书房桌上,开始起草《铁鹰军作战指南》。
时间过了许久。
作战指南都快全部写好。
张善慌慌张张跑了进来。
“丁公公,大事不好。”
“何事如此慌张?”
张善喘着气回答道。
“死死死人了。”
“死人?”丁威皱了下眉“死了几人?怎么死的?”
“死死了二人,累死的。”
“同一个班组的?”
“不是,出自二个班组。”
“知道了,把那二个班组人员全部淘汰送出山。”
张善站着犹豫了下,忽然想到了什么,赶紧道。
“遵办。”
等他把作战指南完全写好。
该善后该淘汰的已全部送出了山。
他站在列队前开始正式的发话。
“你们留下的这一百人,是不是觉得本公公冷酷无情?”
“记住:作为将领,一定要深谙慈不掌兵这道理”
“召集你们,是要组建一支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特种作战部队——‘夏朝铁鹰军,’也可称之为铁甲军。”
“只有具备战略眼光、顽强的毅力、健壮的体力、持久的耐力,才有资格留在铁鹰军阵营。”
“现如今国家奖励耕战,将会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
虽然没和皇后商量这事,等这军队真正战无不胜时,兴许国家还会给予的更多,先斩后奏。
有爵位和田宅?所有人一愣。
原本疲惫无神的眼立马有了精神。
大家都激动到不由自主鼓起了自己那双粗糙而宽厚的双掌。
毕竟都是凡夫俗子,努力,不就为的是眼前说的这些利益。
他双手虚压了一下,再缓缓问道。
“本公公问你们,当今天下,步兵哪国最为精锐?”
众人争相说道。
“当然是新朝的新坚军。”
“还有魏国魏武卒。”
“晋国北府兵也精锐”
等大家七嘴八舌讲完,丁威道。
“好,从即刻起,你们要成为夏朝的铁鹰锐士,以一敌十”
以一敌十话音刚落。
全员哄堂大笑。
丁威板着脸严肃的问道。
“你们不相信?”
有人笑着回答道。
“回丁公公,不是我们以一敌十,是我们以十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