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措手不及
丁威不无诙谐的戏耍他。
“国师,对出工整下联,头你拿去!”
国师眉头紧锁,不停的踱着步念叨。
“烟锁池塘柳,烟锁池塘柳”
而在场的所有人为这句上联而惊叹。
这不单难对,主要是烟锁池塘柳这五个字的字里蕴含了五行。
分别是火、金、水、土、木。
同时烟锁池塘柳整句话,意境深幽。
特别是锁这个字,用得太棒,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想要对出这个对联,须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入手。
要想在意境上与“烟锁池塘柳”相匹敌,比登天还难。
不要说一盏茶时间,这上联流传后世已过千年,至今也无人对出。
这不但要工对,还要对仗和平仄都要做的精彩,也必须在意境上做到完美的程度。
如果用粗犷和风马牛不相及的“无情对”,除了增加一种‘无形的气脉流动’,还有就是“果然一点不相干”,只会徒增笑料。
一盏茶时间到。
双方各自回座。
只是丁威迈的是六亲不认的脚步。
而国师如斗败的公鸡耷拉着头。
看着国师的窘样。
大公主新城站起身,扫了一眼丁威和李文同这边。
在面对皇帝老儿,骨子里依然傲娇带挑衅的口吻道。
“要不加赛?”
阳信公主站起身回道。
“凭什么加赛?我们已赢。”
新城讥笑。
“怕?还是不敢?你们只是文赢,还有下午的武斗,你保证能赢?”
“父皇,切不可答应她们,她们没安好心。”
看皇上犹豫不决,新城继续加码。
“你们赢,曾经是你们的东西,如数奉还。”
阳信气呼呼的道:“那本就是我们的东西。”
新城戏谑:“是吗?你们的东西怎么会在我们手里?”
“你”阳信公主涨红着脸,满脸悲愤又眼巴巴委屈的望着皇帝老儿。
皇帝老儿犹豫了一会,问。
“输呢?”
新城笑了笑:“输,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一倍,这样才公平。”紧接着又咬牙切齿指着丁威。“再加这人。”
阳信公主针锋相对:“你做梦!”
“是吗?皇上,应否?”
紧接着新城用上激将法。
“赢,原先失去的,你们都可拿回去;输,无非多增加点东西再搭个人,是否很划算?”
“父皇,不可!”阳信担忧又紧张的劝阻。
丁威对李文同耳语一番李文同连连点头
李文同站起身,先给了阳信公主一个安抚肯定的眼神,再对皇帝老儿道。
“皇上,我们应。”
面对新朝的挑衅,朝堂内众人义愤填膺。
但又怪自身没本事而无可奈何,只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皇帝老儿看到丁威不朽的实力,的确心动。
输,多搭了点东西而已,反正也输习惯了。
退一万步来说,还有下午的武斗还有机会。
于是,他亲启金口。
“不应。”
什么?
不应?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皇帝老儿会应,会牺牲丁威,谁知他来个反杀,打的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而阳信公主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了下来。
新城公主气急败坏道。
“好,你们行。”
“下午武斗,不许江湖武林人士参战,只能是彼此宫廷内部人员。”
什么?这不是要按着夏朝的脸在地上反复摩擦?
天下人都知道,新朝武风盛行,人人习武。
反观夏朝,哎,不摆了。
还只准宫廷内人员,会武功的数也数的过来。
起初的几年,起码还有小八木那一战能为夏朝赢回无尚的脸面。
但这次,一点脸面也不给了。
果真这样的话,那不就等于夏朝文胜,新朝武胜。
彼此一胜一负,平手而已。
罢了罢了。
谁叫我们不奋发图强,技不如人。
就在众人摇头叹息时,新城公主又说出惊涛骇浪的话。
“宫廷武斗, 不是宫廷选人,而就是本次的文斗原班人马?”
“什么?”夏朝方爆发一阵怒问?
这怎么行?
阳信对新城。
李文同对新乐。
丁威对国师。
除了阳信,其余两位都不会武功。
比武比武,那还比个六啊?
新城新乐的武功,放眼武林也能排上号。
而他们国师,武功更是深不可测,这不摆明要丁威去送死?
“你们卑鄙!”阳信气的直决人。
丁威和李文同低语交头商量了一阵。
李文同起身,到皇帝老儿身边。
俯耳皇帝老儿听的连连点头
待李文同回到座位,悄声告诉丁威
新城不耐烦的追问道。
“皇上,同意增赛文斗?”
新朝为什么一直要纠缠增加文斗?
因文斗武斗他们都必须赢,否则,达不到他们的目的。
本来这次他们准备充分,也得到内应消息。
本次文斗武斗,夏朝必败无疑,谁知,冒出来一个太监大沙雕,把新朝的计划全部打乱。
李文同:“同意增文斗,但是,武斗,我方有要求。”
新城问道:“什么要求?”
“就是丁公公和国师的武斗,丁公公不上场,换宫里其他人。”
嘶!~
丁威暗自思量。
皇帝老儿动了恻隐之心,惜才爱才?
还是看上了我?要招我当驸马?
可我在他们眼里是太监,是驸马也没法。
你不介意,可公主愿意招个太监当驸马否?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
新朝方几个人也在商讨中。
最后。
新城起身道。
“经过我们商议,武斗规则不变。”
“为给皇上和李大文士面子,新乐和李大文士的武斗,你可选择放弃,但此局判你方输。”
哎,自古以来弱国就无外交,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个人又不能说不上或放弃。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看着本方无奈的表情,丁威毅然决然的站起身。
“文斗武斗,我都上。
皇上已恩准加赛!
来吧,不是一直想文斗吗?
怎么比?划出道。”
新城慢悠悠回道。
“我们出题,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