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毒计百出,老朱夸我好驸马 > 第715章

第71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715章

    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歙县)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元末战乱期间,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当年老朱陛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十万两,堪称惊天巨富。

    这个江天就是江元之子,现在的徽商巨头。

    明代中叶至清乾隆末年的三百年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从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还是资本规模来看,徽商都位居全国各商人集团之首。

    徽商的活动范围广泛,东至淮南,西至云南、贵州、关中和甘肃,北至河北、辽宁,南至福建和广东。他们的商业足迹还扩展到了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所以徽商在这个时代就成了财富的代名词。

    重要的是,在这些徽商背后,还站着一个个的士绅乡绅,他们早就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再比如不远处坐着的那个一身儒生打扮之人,叫做王重已。

    此人乃是蒲商,家财万贯,以盐商起家,为商善心计,识重轻,能时低昂,以故致饶;与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又善势伸缩,因此成了山西晋商的代表人物。

    李祺看着阿卜杜拉准备的这些资料,露出了了然之色。

    一个个可都是狗大户啊!

    除了徽商之外,还有山西的晋商。

    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开始发生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当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

    大明晋商的兴起,首先是朝廷"开中制"政策的实施,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这开中制度核心在于盐引!

    盐引,就是领取食盐和贩卖食盐的凭证。

    这晋商因为朝廷推行开中法,确实赚得盆满钵满。

    老朱陛下虽然把蒙元赶出了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退居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仍实力不俗,一直伺机南下光复大元,成为大明朝的严重边患。

    随即为抵御蒙元南侵,朝廷又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但是为了解决长城沿线驻军的军粮运输问题,老朱陛下借鉴宋代的“钞引法”实施“开中法”,军队守边,商人供饷,以盐为中介,故曰“开中”。

    简单来说,就是把食盐的专卖权授给商人,条件是由商人承担运粮任务,让商人们运粮到边疆,由封疆大吏发给盐引,然后再回到指定的盐场凭票买盐,之后再卖到指定的地方去,由此就产生了不少粮商、盐商。

    山西是传统的产盐地,又靠近顺天府,紧邻蒙古草原,其北边驻守的军队较多,所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这些晋商牢牢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了运城的食盐、粮食和上党的丝绸、铁器的商业价值,最出名的就是蒲州的王家和张家。

    大明名臣张四维和王崇古,正是出身于蒲州的盐商世家。

    现在仍是明初,晋商只是初见雏形。

    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比如眼前这个王重已。

    都是些好韭菜啊!

    朝廷把你们养得这么肥,不割一刀有些说不过去了。

    利益动人心,但前提是,你得先拿到入场券!

    只有拿到入场券,才能去分食倭国的资源,不管是金银还是其他。

    但拿不到这入场券,他们连前往倭国的资格都没有!

    而此刻这场竞标会,就是拿到入场券的机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