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归顺
据说,连皇帝李煜都被宋国吓破了胆,想要向宋朝臣服。
这样的传言,也就是让赵匡胤暂时松了一口气,并没有对赵匡胤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赵匡胤之所以没有心思想南唐,就是在后蜀被灭之后。
而且赵匡胤也听说过李煜的大名,他很清楚这家伙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
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一直提防着李煜的原因。
不过,赵匡胤万万没有想到,事态竟然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荆湖之战结束后三个多月,赵匡胤还在为后蜀做着准备,但是李煜突然派人前来投降。
对于这一点,赵匡胤还是很怀疑的。
赵匡胤采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策略,在仔细考察了一番以后,赵匡胤才知道,原来的蜀国根本就是一片废墟。
不过,与之相比,南唐城却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后蜀势弱,负隅顽抗,反而是实力更强的南唐,表现出了归降之意。
这就有些诡异了。
不过现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又有现成的肥肉摆在面前,赵匡胤自然也就欣然答应了南唐的归降。
而赵匡胤这边,却是定下了一个“快刀斩乱麻”的策略。
以前他最多只能派出三名赵匡胤的手下,而且每一次都会有两名左右的护卫。
大多数情况下,五名修士,只要有一两人出手,就足够了!
但赵匡胤却一口气派出了四个人,显然是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场战斗彻底解决!
不得不说,赵匡胤确实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后蜀并没有赵匡胤所想得那么脆弱。
从开始到现在,只用了三十二天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轻而易举地征服了整个后蜀。
后蜀帝国,正式被灭!
也有人不相信,有人说要反抗,但那人的脑袋却被那名修真者提着,送到了赵匡胤的跟前。
这等恐怖的进步,很快就在整个世界传播开来。
对于宋军的战力,各大势力都是惊叹不已。
哪怕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灾难。
赵匡胤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灭了一个王国,这还是他准备好的。
这种提升的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这一次,不光是南边的那些人坐立不安,就是北边的那些契丹人,也是感觉到了一丝燥热。
有这样的邻居在,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如果赵匡胤统一了整个北方,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
契丹人非常惧怕这一点,他们担心会有一个强有力的、团结的国家在中原重新崛起。
同样的道理,契丹人的绝大多数领地,以前都是唐代的。
如果中原能够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汉族,那么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这一点。
那些汉族,就不希望重现昔日大唐的辉煌吗?这位中原的帝王,是不是不想重新当上天可汗?
契丹人有些担心宋国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危险。
不过这个时候,契丹的帝王却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甚至连宋国的子民都没有放在眼里。
就在两年之前,后周朝还想要一举征服整个燕云十六州。
当时柴荣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只是他年纪太小,死得太早。
如果他能多撑几年,或许苏泽能早点出来,苏泽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而不会站在赵匡胤这一边。
毕竟,柴荣的实力并不弱于赵匡胤,相反,他的实力要超过赵匡胤。
赵匡胤用一辈子的时间都没能攻下燕云十六州,而柴荣却几乎可以。
但命运总是捉弄他,让他在三十九岁的时候就夭折了。
也就是柴荣死后,只剩下一个寡妇和一个寡妇,赵匡胤趁机篡夺了皇位。
柴荣一亡,辽穆宗的一颗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赵匡胤也好,宋朝也罢,在他眼里,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如果柴荣已经被杀了,那么会不会有人对他出手?
辽穆宗为人狠辣,唯一的好处就是不喜欢女人。
但身为一国之君,这反而成了他的劣势。
他不喜欢女人,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子嗣。
除此之外,他就只知道喝酒,喝酒喝到深夜,次日午时醒来。
辽穆宗对耶律述律的怨恨,被称为“睡之君”,这是一种讽刺。
他在喝酒之余,更是嗜杀成性。
爱到了每天都要亲自动手的地步。
他除了杀戮之外,最喜欢的就是狩猎,心情好的话,可以一个月不问政事。
那些官员根本就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耶律述律的所作所为,已经说明了一个帝国即便是没有了帝王,依旧可以维持一个帝国的平稳运转。
如果当初赵匡胤选择从北边进攻,现在的局面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宋国却是被南疆诸国卷入了战火之中,一时之间,也不会贸然开战。
如果两面开战,宋国必死无疑。
但就赵匡胤现在的处境来看,不管他在哪一方开战,结局都是一样的。
赵匡胤遇到的敌人,每一个都是势均力敌,而南边也确实比北边好打。
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可是,赵匡胤万万没有料到,在辽国发生了一场叛乱,又出现了一位英明的君王后,他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只是耶律述律虽然还活着,但是对于朝政并不感兴趣,所以宋国一统一南疆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原来的时间。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耶律述律并没有因为辽国内官员的担心而受到任何影响,若非实力所限,他早就向宋国宣战了。
只可惜,之前的战争已经让他元气大伤,再加上他又不问政事,这些年来,帝国能保持现状,就已经是万幸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耶律述律一边喝酒,一边狩猎,一边杀戮。
赵匡胤虽然身在开封,但是对于辽国的局势却是一点都不关心。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将之前的战果全部吸收,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以应对接下来的进攻。
南唐虽已归顺,但赵匡胤始终提防着李煜,始终没有完全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