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最强毒士,曹操求我别杀了 > 第四章 熟读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第四章 熟读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哈哈哈。”

    “好好好,孺子可教也。”

    “既然你有如此才学,在我身边只做一名侍卫岂不虚度年华,暴殄天物?”

    “以后你就跟在荀彧身边,出谋划策,一并参与此次征讨蛾贼的军务吧!”

    曹操抚须笑道。

    李翊赶紧谢恩:

    “谢曹公,末将虽肝脑涂地,也当报答曹公知遇之恩。”

    果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通过这件事,不仅赢得了曹操的赏识,还能够进入谋士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最重要的是,

    再也不用起早贪黑,每天守在曹操身边了!

    接下来的十日,李翊每天都跟在荀彧身边配合他查案。

    由于其狠辣果敢,很快便追回了被贪污的军饷。

    而更有意思的是,原本从东郡运来的八万斛粮草。

    经过这次连坐抄家之后,最后竟还多出了三万!

    曹操大喜过望,这种能财生财,鸡生蛋的人才可不多。

    于是大手一挥,赏赐了李翊三万钱。

    而李翊也很会做人,先是拿出一万钱拿去孝敬荀彧、程昱这些前辈。

    又拿出一万钱去给曹营诸将买牛羊酒肉。

    最后一万钱,更是直接分给了自己以前的“同事”。

    这就叫苟富贵,勿相忘。

    李翊他自己一分钱也没有留。

    只有小商人才会贪图蝇头小利,而大商人都知道要放长线钓大鱼。

    今日的付出,是为了将来得到更多的回报。

    “子玉,你既有如此才学,怎会只做主公身边一名侍卫呢?”

    营内,荀彧挑着烛火,一边批阅军折,一边问李翊道。

    他做事向来一丝不苟,但今夜却忽然心血来潮主动与李翊搭话。

    李翊断不可能放弃与这未来的“尚书令”搞好关系的机会,躬身道:

    “时事所迫耳。”

    “小子家中本也藏书万卷,后来家道中落,为求生存。”

    “只得应征入伍,以征尘为食,以血水为饮。”

    荀彧抬眸看向李翊,面色复杂,又喜又忧。

    喜的是这孩子也是个读书人。

    忧的是这孩子天赋如此异禀,却被耽误了,属实令人惋惜。

    “兵事伤人伤己,一旦投身其间,再难退还。”

    荀彧慨叹一声,沉吟半晌,复又展颜笑道:

    “你既说你家中藏书万卷,那你且说说你读过哪些书?”

    李翊嘴角微微一翘,心头暗自窃喜。

    就知道聊这个话题能引起荀彧的注意!

    “回先生,小子九岁时便已通读了《鬼谷子》、《司马法》、《尉缭子》。”

    “十二岁时,《吴子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俱已谙熟于心。”

    “十五岁时,《六书》、《三略》、《武经七书》无一不精通。”

    卧槽!

    李翊这话别说放古代了,就是放现代那都是神人。

    未等荀彧开口,帐外忽然传来一声厉喝:

    “汝这黄口小儿,有甚本事,敢发此狂言?”

    二人侧目看去,乃军中校尉夏侯惇也。

    此人是曹操的族弟,早年间还帮曹操顶过杀人的罪。

    可以说与曹操有着过命的交情。

    也正是仗着这层关系,夏侯惇才敢公然闯入荀彧的营帐。

    荀彧面色不豫:

    “元让来此何为?”

    夏侯惇忙赔礼道:

    “先生恕罪,某方才在帐外巡逻,听到这小子大发狂言。”

    “故而心中不平,冒然闯入,还请先生见谅。”

    李翊笑呵呵地拱手道:

    “小子见过夏侯将军。”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夏侯惇见李翊不失礼数,便问:

    “汝方才所言,可有夸大?”

    李翊微微一笑,斩钉截铁地说道:

    “句句属实,无一虚言。”

    嘶……

    此言一出,连荀彧都倒吸了口凉气。

    这么多兵书,就是荀彧自己都不敢说全部精通。

    你小子如此年幼,而去还中道从军了,怎么敢说出这种大话来?

    然而,

    李翊方才所言没有丝毫吹牛的成分。

    作为商贾世家,世代经商,他从小就被父亲逼着读兵书。

    因为家里的祖训就是“商场如战场”,与资本家的博弈比之战场厮杀更要残酷冷血!

    战场上的刀剑那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商场上的算计,全都是不可捉摸,难以预料的。

    这便是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得益于此,李翊从小就把兵书背的滚瓜烂熟。

    加上之后与资本家的实战博弈,使得他已将兵法韬略了然于胸。

    “好小子,那我且来考考你。”

    “你若答得上来,我奉你为师。”

    “你若答不上来,哼哼,我要你一只手!”

    荀彧忙起身劝道:

    “元让,不可胡来!”

    夏侯惇却摆摆手:

    “先生宽心,某自有分寸。”

    他其实也只是想吓唬吓唬李翊,哪能真砍他一只手?

    无非是想给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一点儿教训罢了。

    李翊从容一笑:

    “将军请出题便是。”

    夏侯惇轻嗤一声:

    “你既说你熟读兵书,那我且用《孙子兵法》来考考你。”

    荀彧在旁无奈地叹了口气。

    《孙子兵法》连他都不敢说全部理解了,何况是李翊?

    但荀彧不知道的是,《孙子兵法》只对他们这个时代的人晦涩难懂。

    经过后世一千多年的洗礼,已经有不少军事家为它进行过注解。

    李翊读到的自然是注解过后的《孙子兵法》,自然要比荀彧他们懂得多。

    所以李翊才会这般自信满满……

    夏侯惇从书卷中拾起一本书,扬声念道: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见不可察。”

    “故经之以无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就请李翊先生,将这兵书上提到的道、天、地、将、法,为某解释一番。”

    夏侯惇还特意将“先生”二字提高了一个声调,语气中竟是嘲弄。

    他自幼学习枪棒,熟读兵书,后来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即使如此,也只能将这五个致胜维度云里雾里的大致理解。

    他倒想瞧瞧这位“奇才”要如何解释这五个维度。

    “哦?呵呵……”

    李翊眼皮眨动,只是略作思考,便朗声回道:

    “要解释倒也不难,我且用高祖取天下来对此解释。”

    唔……汉高祖?

    夏侯惇一怔,寻思这小子也是想引经据典,高祖事迹哪个汉朝人不知晓?

    他特意挑这一段来讲,分明有意取笑自己!

    “请试为惇言之。”

    夏侯惇伸伸手,示意李翊接着说。

    此时,李翊的声音接踵传出。

    “先说‘道’,昔年高祖为义帝发丧,天下归心。”

    “这便是在道义上占据了上风,此为道胜。”

    “再说‘天’与‘地’,高祖与项羽约定先入关中为王。”

    “高祖先项羽一步入关,得了天时。”

    “后据益州之地,天府之土,得了地利。”

    “有了这天时地利,高祖取天下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至于这最后的‘将’和‘法’,高祖善举贤能,有功必赏。”

    “故韩信、张良、郦食其等辈俱往投之。”

    “反观项羽,有官不封,有贤不用,唯一的范增还被其气走了。”

    “试问以高祖用韩信之兵,张良之谋,樊哙之勇,项羽如何敌之?”

    “二者的领兵之法高下立判,楚军只能以正合,而汉军往往会以奇胜。”

    “此便为《孙子兵法》之精髓所在。”

    侃侃而谈,有理有据,字句铿锵!

    李翊这段由繁入简的话语,直接把荀彧、夏侯惇即身旁一干副将全都惊愕了!

    不明觉厉的惊愕!

    道、天、地、将、法。

    以正合以奇胜。

    这是一个侍卫能悟出来的道理吗?

    夏侯惇瞬间感觉自己这半辈子都白活了!

    李翊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深入简出,用最浅显的话语,来诠释最晦涩的兵法。

    比起那些教书先生“故弄玄虚”的讲法截然不同,让人一下子就记下,且死死印在脑中。

    “以上不过是小子的粗浅理解,还望将军赐教。”

    李翊恭恭敬敬地朝夏侯惇行了一礼,宛若晚辈向长辈请教一般。

    什么杀人不见血?

    这就叫杀人不见血!

    任谁都看得出来李翊的理论高明,可他却任摆出一副谦卑姿态。

    令夏侯惇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不敢,不敢……”

    夏侯惇红着脸,赶忙扶起李翊。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今日某算是服你了。”

    “孟德身边能有公子这样的奇才,实乃我辈之幸,兖州之幸,天下之幸!”

    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次论道,竟让李翊收服了一个迷弟。

    作为未来的魏国大将军,高安乡侯,李翊算是又给自己压了一注。

    “夏侯将军过誉了,适才论道皆乃戏言,不必放在心上。”

    李翊这是话中有话,提醒夏侯惇别忘了他们之前还有个赌注。

    某人可是说了输了要拜自己为师。

    但李翊又故意说是戏言,既给足了夏侯惇面子,又让他欠了自己一个人情。

    夏侯惇一拍手,“害,今日是我有眼无珠了!得罪了先生,还望先生恕罪。”

    李翊噗嗤笑道:“我乃后生晚辈如何当得先生二字?”

    “先生适才之言,如雷贯耳,使惇受益良多。”

    “今晚长夜漫漫,惇愿再听先生讲经。”

    这一声声先生喊下来,基本已经默认李翊是他夏侯惇的老师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