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细查葛杨
“我看你最嚣张,胆子这么大。”
叶北生没好气的说着,三人四处看着很小心的上了车。“走吧,是在你网吧,还是在你宿舍。”
米岚和莫雨欣互相看了一眼,莫雨欣低下头,“就在我身上。”
叶北生觉得心脏病都要犯了。只见莫雨欣把一堆零七八碎的零件给他,“我想拆看看,但看不出来,你打算怎么找你外围的朋友,保准吗?”
叶北生皱眉启动车子,“这你们就别管了,我自然有我自己的渠道,并且是信得过的人。”
叶北生拿了零件后下车去了一家快递公司,很快又上来。
“发快递走的?这东西这么重要你发快递?”
“你不懂,我用了障眼法。放心吧。”
“那你到底给了谁,不是警方内部的人,还信得过的?”
“保密。”
由于张莲在葛杨视频发现其肩上有一颗不明显的痣,顺着这个思路,认为视频里可能不是葛杨本人,警方以此展开调查,还真查到了点蛛丝马迹,首先在葛杨以往的生活记录上看,视频中折磨受害人的时间,葛杨其实都有不在场证明,这更让警方怀疑视频里的是不是他。
虽然葛杨父母已经去世,没有什么亲朋,但对葛杨老家和户籍所在地进行了全面的清查,找到了葛杨很远的几个亲戚,多少年都没来往了,主要是葛杨父母生前就不怎么和亲戚邻居来往,断绝了关系,以至于这对夫妇后来在意外中过世,也没亲戚来参加葬礼,那时候葛杨已经十七岁,算是成年所以也没进过福利机构。
所以对葛杨这个人,周围邻居和工作过的地方的同事描述都不多。但是无论是近几年在酒吧学校,还是以前葛杨在工厂,同事对他的评论都是葛杨似乎性方面不是一般人。可能有特殊的癖好,但是都没有真正伤人的记录。
“也就是说,无论葛杨在酒吧还是在学校当保安,亦或者过去在工厂,都没有太严重的伤人记录,虽然性癖好特殊,除了米岚那个案子上他动了杀机,其他都没有真正产生过激行为。”
专案组会议上,小赵分析着案子说道,继而提出疑问,“那米岚,他对你动手时,你是有什么言语刺激到他了吗?”
米岚想了想,摇头,“我只是反抗,他就很兴奋。”
张莲在一边警告拉了拉小赵,意思是当着叶北生的面别问这些。
小赵吐了吐舌头,大家继续看资料。“那葛杨有过什么兄弟的传闻吗?”
“这个还真没有,就连葛杨的远房亲戚也说,因为葛杨的父母生前不愿意和亲戚来往,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这家孩子是一个还是两个。但是当时调查走访的时候,有个亲戚问警方那对夫妻的孩子是不是有缺陷,或者智障。”
“为什么这么问?”
“那远方亲戚说他也不了解,都不和葛杨家来往,但他太奶奶说过,葛杨父母好像是近亲结婚。”
米岚挑了一下眉,“近亲结婚?”
“这个不能确定,因为查过他父母的户籍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父母老家都是一个村里的,那个村都姓葛,就叫葛家村,所以也分不出他父母到底是不是近亲。”
“但如果,这假设成立,近亲结婚应该有可能生出畸形或者智障的孩子吧。”小赵提出来。
张莲白了他一眼,给他科普,“你这么说是不科学的,也不一定,这要看基因染色体是否有遗传疾病,但确实比一般不是近亲的几率要高,可葛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身体上的缺陷。”
正说着话,那边传真机传来最新资料,为了案情的进度,几乎是会议一边开一边接收资料,好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系统的对葛杨之前所有的生活轨迹进行收集,但有很长时间空白是找不到他的,这一点咱们之前在葛杨案子上就说过了。那段时间他没有身份证使用痕迹,所以根本没法查。只能查到他在工厂和后来学校酒吧的,中间的五六年查不到。
米岚皱眉,“工作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格走向,其实从各方面叙述者的口供来看,葛杨虽然在性方面有变态倾向,有特殊不癖好,但他工作上没有什么偷奸耍滑,这一点倒让人很意外。”
“是啊。”
张莲说道,“不止在酒吧,你看他以前在工厂也不错,没什么不良嗜好,唯一一次和工友打架被记过,也是在午饭时间,可见并不是对工作吊儿郎当的人,这种人格有责任心并且理智,一般应该不是犯罪人格,当然不排除他在性方面的犯罪。
从米岚的案子上看,唯一能让葛杨失控的就是性,他对那方面的要求很高,喜欢寻求刺激,这是之前和葛杨有过交集的女人说的,还说他那方面很吓人。”
“可是。”
小赵指着调查资料里,十几年前葛杨在工厂唯一一次和人发生争执的记录,“国营厂子这种资料最全了,工厂里当时受处分都有手写记录,这一点有些奇怪啊,他打架的原因是,因为上厕所的时候被工友取笑。”
张莲皱眉,“上厕所被人取笑?”
叶北生和陈立却秒懂,互相看了一眼,“你们女生少打听这事,这是男人的乐趣。”
陈立却质疑,“我记得曾经在酒吧和葛杨交往过的一个女人,说葛杨那方面很厉害,那说明葛杨没有缺陷,为什么被工友取笑?”
“不止呢,处分记录那天葛杨性格大变,很阴沉,平时开几句玩笑也不在意,可那天竟然把工友打个半死,后来叫了警察才消停。”
米岚微微皱眉,仿佛什么答案呼之欲出。
传真机那边又来了资料,“葛杨十几年前的轨迹,除了禹县和安城附近的几个县我们都进行了清查,因为那个年代摄像头不全,乘车也不需要身份证,所以没什么资料,我们只能大范围的走访,看看葛杨去过什么地方。
虽然知道很渺茫,但总能搜集出点什么,通过葛杨工作的同事工友的叙述,揣测葛杨的爱好,他可能去过的地方,但十几年了他喜欢的店铺,好多老板都换人了。不过还有一家老店在,都已经开成当地有名的馆子了,警队同事过去询问时,那老板竟然还真记得葛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