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九重阙 > 第134章辽东

第134章辽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抱厦外,风重华与两位孔府姑娘重新换了一身衣裳,回到院中。

    有丫鬟上前,把正厅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风重华与嘉言嘉善听得直摇头。

    愚蠢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愚蠢还自作聪明的。

    梅夫人不过是把她叫去问院中发生的事,徐飞霜居然就敢把污水扣到嘉言和嘉善身上。

    以后谁再想邀请她,都要惦量一下,会不会被她报复。

    这时,有丫鬟走了上前,轻声与风重华说话。

    是长公主要见风重华。

    眼看着风重华跟随那丫鬟走了,院里的姑娘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孔嘉言看着风重华的背影,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

    长公主要见风重华的地方并不在正房,而是在后院的一处明轩中。

    明轩掩映在石笋新竹之中,透过墙上的漏窗可以隐约看到园中山池风景。暖风徐来,竹枝摇动间可以窥见远处紫薇摇曳。

    长公主穿着杏色交领长袄,下身着海棠色香云纱长裙,头戴翟冠,耳朵上坠着红宝石鎏金耳环,容貌精致完美。懒懒地倚坐在明轩的栏杆上,身体划出柔和优美的曲线。

    她旁边站着一位夫人,那夫人身穿罗衫纱袍,头上戴着绚丽夺目的金冠,此时正看着轩外开得姹紫嫣红的海棠花。

    风重华进来时,俩人正低声说着什么,长公主似是极为欢愉,轻轻地笑着。

    笑声如同美玉相击,动人心魄。

    “来了,坐。”见到风重华来了,长公主停止与那夫人说话,吩咐童舒看茶赐座。

    风重华不敢多说话,顺从地坐下,手里接过童舒递来的茶杯,轻轻垂着头。

    长公主笑望着她,柔声问她的近况。

    风重华一一地答了,可后面长公主问得就有些超出她的预料了。长公主问她近来睡的好不好,平时吃的怎么样,周夫人待她可好,下人们可还听话。

    甚至就连风慎娶亲的事情她也问了问……

    当听到风慎现在极听柳氏的话时,长公主脸上浮起淡淡的微笑。

    “重华,你过来。”长公主的笑容淡然和煦,声音柔软。与别人不同的是,在别人都唤汉王妃为风重华起的小字时,她依旧唤重华的旧名。

    风重华微怔,走到她身边。

    长公主抬头看了看她,拍了拍身边的位置。然后揽过风重华的身子,抱在怀中。

    “真好。”长公主的声音很低,眼眸里润出一点湿意。

    风重华却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后背僵直。

    而后,长公主将她轻轻放开,望着她脸上那惶恐之色,笑容温软:“不要怕!”她捏着风重华的手,贴紧了自己的面颊,轻阖双目,泪水如泉。

    “不要怕,重华。”豆大的泪珠滚落,滴落在风重华手背上,有些烫人。

    风重华眼睫轻抖,心头如波涛汹涌。呆呆地站在长公主面前,脑中一片空白。

    童舒见状,就将风重华请了出去。

    明轩中,就剩下了长公主与那位夫人。

    “又不能相认,你何苦?”那夫人将脸转过,赫然是一张与韩辰有七八分相似的脸。

    “二嫂。”长公主倒在汉王妃怀中,眸中的泪水如珍珠般滚落,“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可是我不甘心,我真的不甘心……我还活着,还活在世上……她却替别人守了三年的孝……将来我去了,也不知她会不会为我守一天的孝……我一想到这里,就觉得心疼……”

    汉王妃拿帕子帮长公主拭泪,眸中印出了几分心疼。

    她轻拍着长公主的背,如同母亲般哄着。

    被长公主这一抱,风重华整个脑子都空白了。她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回到抱厦,更不记得自己是如何上了马车。

    直到回到文府,整个人还处于迷离状态。

    “重华,不要怕。”长公主的声音言犹在耳,手背上的泪水还在隐隐灼烧她。

    她觉得这一切都乱了。

    以往的猜想不停地浮现在脑海中。

    风重华坐在玫瑰椅上,阳光透过糊了松绿色软烟罗的窗屉照进来,将她的面孔在幽暗的光线里染成一片迷漓。

    金仙楼上,风绍元正在向方思义敬酒。

    酒过三巡,风绍元终是吐露了心事。

    “你说什么?你要去辽东宿边?”方思义被他所说的话给震住了,不由放下手中的酒杯,皱起眉头,认真地劝他,“你可想清楚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若是你真决定了,此生便无更改的机会。”

    汉王世子本许了风绍元杭州县学教谕的美差,可是万没想到,临到终了,风绍元却要求去辽东宿边。

    “在军中冲杀疆场,抵御外敌,凶险之处不足为外人道也,你一个读书人,岂能去那虎狼之地?”方思义摇了摇头,觉得有些看不透面前这个人了。去辽东就需要改成军户,一旦改成军户子孙后代们都是,生生世世没有了科举入朝的机会。

    当初风有声助永安帝打开皇城,唯一的要求就是改户籍。由军户改成农户,可是没想到他的孙子,居然又要改民入军。

    风绍元苦笑,方思义所说的这些话,他难道会不知道?在杭州做个教谕是不错,可他也彻底的没了出头之日。

    “我是安陆伯之后,陛下虽是褫了我家的爵位却没有褫了我尽忠报国之心。”风绍元站了起来,面朝皇城方面深揖一礼,“与其在西湖边上不死不活隐忍度日,还不如去辽东与鞑靼拼个酣畅淋漓。”

    风府自从遭了抄家的劫难后已大不如前,富贵也如空中楼阁,悬而又悬。

    二叔现在是个罪官,他已经失了科举之路。

    在国子监纵是再读几年书,又能怎样?还不如挣个军功回来,重现安陆伯府的荣光。

    听了风绍元的话,方思义徐徐喝一口酒,心中生了几分赞同。

    难为这个风绍元看得透,竟是把利弊全都看到了。他若是真去了西子湖畔,将来也就是他一人过个好日子。若是去了北边,有了军功回来,说不得过几年又是一个新的安陆伯府。

    陛下虽是忌惮勋贵,可是却极喜欢能拼杀的勋贵,也不吝啬奖赏。

    就好像他家的世子爷一样,陛下明明忌惮他太过优秀,可是正因为这份优秀,令得陛下又想用他又想压制他。

    用,是因为世子爷与皇家同出一源,行事必以皇家之利在先。压,亦是因为世子爷与皇家同出一源,怕他太过优秀,宫中的几位皇子不是他的对手……

    思忖已毕,方思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郑重道:“此事,我做不得主,你且静心候我消息吧。”

    得了这句话,风绍元的一颗心放回肚中,一面笑着一面拱手告辞。

    竟有了几分器宇轩昂的模样。

    风绍元竟然要去辽东宿边。

    消息传到文府,风重华不由震惊。

    这个风绍元,倒还真是个人物。如果真去了辽东,依他的才学未必不能混出一番天地来。辽东兵丁多,读书人少,他这个读书种去了,那些小旗总旗还不得把他供起来?

    等熬过几年,就凭他所学的学问,混个总旗绰绰有余。

    看来他也明白了,他在国子监读书是没有什么出路了。国子监学制四年,在低级学堂学时一年半,学业通过者升中级班,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入高级班,而后采用积分制,按月考试,一年积满八分为及格,可以待补为官。

    他在国子监已超过四年,依旧没有肄业。与文安学这种只在国子监呆了两年就中了状元的天才相比,他好似一颗蒙尘之珠,看不到未来的出路。

    再呆下去,也不过就是像方思义所说,去西子湖畔做教谕打发日子。看样子,风慎成亲的事情触动了他,让他觉得不能再这样混日子下去了。

    与风重华同样想法的则是远在避暑行宫的韩辰,他看到方思义的信后久久沉思。曲起一根手指轻点桌面,发出有规律的哒哒声。

    “既然他想去宿边,那就让他去吧!”韩辰语气轻松,举起酒壶为自己倒了一杯茶,吩咐赵义恭,“我要回京城一趟,你去准备一下。”

    赵义恭有些愣怔,这不年不节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回京城做什么?

    而且现在京中谣言四起,到处都是世子爷与袁县主的谣言。

    没看现在袁县主都开始闭府不出,不出外应酬了吗?

    世子爷怎么现在要回京?

    韩辰却想起今日吏部递得为山东布政司王真请功的折子。

    永安帝笑着说了一句“这王拙见倒还真是个人才,短短几年竟在任上治出了新气象。”然后就把折子转给了内阁首辅解江。

    这是准备重用王真的意思吗?

    自从汉王与周王卸甲去胄后,朝中能打仗的大将没有几个。

    在文官中,唯一能称得上懂军事的,就只有王真一个。

    如果要重用王真,唯一的职务就只有蓟辽总督。

    这个官职,他父亲汉王也曾做过。

    一想到辽东,韩辰就觉得心中火辣辣地,如同一把越烧越旺的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