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土豆、玉米、红薯!恐怖的亩产量!
蒸汽机!
这一刻,伴随着秦镇的科普,诸天万界,历朝历代,所有人都看呆了。
……
大秦,始皇时空。
“蒸汽机?”
秦始皇惊呆了:“日行万里?”
好家伙……
日行万里什么概念?
他巡视天下,一天就能跑一圈!
要是研究出了这蒸汽机,他真的可以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了!
以前,地方太大,难以管控,但是,得到蒸汽机就不一样了。
日行万里!
他能打的那些匈奴连他妈都不认识!
“李斯……原理都听明白了吗?”秦始皇看向李斯。
“明白!”
李斯点头,可他实际上明白个鬼啊。
他就听秦镇说,这个动一下,那个动一下,光烧水,然后日行万里。
他都听麻了。
我尼玛……
日行万里啊?
怎么就日行万里了?
这烧水,就日行万里了?
他下意识的看向了张苍……
张苍还冥思苦想呢。
他是数学家,但不是机械家啊!
“李斯,既然你听明白了,那这事就交给你了!”这时候,秦始皇又开口道。
“额,这……”
李斯又麻了,什么叫交给我了?
我懂个锤子啊!
“陛下,臣倒是觉得,这事有更好的人选!”
李斯笑道:“墨家不是专门干这行的么?这事,交给墨家就行了!”
“嗯,有道理!那就交给墨家!”秦始皇点头。
这一刻,他也开始兴奋起来。
太多了……
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
同一时间,大汉武帝时空……
“什么?日行万里?”汉武帝也惊呆了。
嗯,虽然他也有些没听懂那什么蒸汽机的原理,但不妨碍他知晓蒸汽机能干嘛啊!
日行万里啊!
要是有了这蒸汽机,好家伙,霍去病直接开着火车头撞死那些狗日的匈奴人。
办!
这事必须办!
有了蒸汽机,大汉才能崛起。
对……
蒸汽机……
汉武帝那颗心那叫一个火热啊!
“去宣太仆少府觐见!”汉武帝赶忙冲着身旁的小太监开口。
那小太监匆匆离去了……
汉承秦制,太仆少府,九卿之二。
太仆,是专门掌管皇帝车马,出行的。
少府的话,不仅管钱,也管制造,就是打造兵器,打造铠甲等部门,都是少府在管。
所以喊的是太仆与少府……
……
而此时,汉末时空……
“日行万里!”
曹老板心动了。
有了日行万里的蒸汽机,什么干不出来?
只是……
“文若啊……”
曹操看向荀彧,笑问:“文若可听懂了?”
“半懂不懂!”
荀彧苦笑摇头:“尽管那位说的很清楚,但是……”
曹操皱了皱眉,又看向贾诩。
贾诩沉吟一番,许久后,也摇头:“明公,您让属下出言献计可以,但这制造业,臣不能胜任啊!”
“罢了,那仲德呢?”说着,曹操又看向程昱。
“明公,您让我做饭我在行,但这个嘛……”程昱也是苦笑摇头。
“难道我手下,就没有一个精通制造的人才?”曹操皱起眉……
日行万里啊!
他真的不想放过……
而此时,江东。
“日行万里……仲兄……”
孙权的心脏怦怦狂跳,下意识看向周瑜:“仲兄,若是我江东的大船,都装上这蒸汽机,我江东水师,岂不无敌于天下?”
“嗯,是这个道理!”
周瑜点头,可旋即又摇头道:“可是,我做不出来!”
“不是,你都做不出来,那还有谁做得出来?”孙权皱起眉。
日行万里啊!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天下,怕是少有人能做出来!”周瑜摇头道。
秦镇说的那些,他听明白了,但又没完全明白。
他只听到秦镇说这样,那样,然后日行万里!
这简直就像在忽悠傻子一样……
“不管如何,一定要差遣匠人,日夜研究,将这蒸汽机研究出来!”孙权道。
同一时间,新野……
“日行万里?”
刘备也是瞪大眼,他的心,已经开始怦怦狂跳了。
“不是,这什么玩意啊?这样,那样,然后烧水日行万里?”张飞都麻了。
关羽也满眼懵逼。
好家伙,这谁听得懂啊?
日过之前什么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大航海,殖民等等,属于天书一列的话……
那这蒸汽机原理,就是神书了!
非他们这些凡夫俗子听得懂的!
就算人家将原理,将为何会如此都掰碎了,细致的跟你说,你也听不明白。
这就好比,现代社会忽然出现了一个未来人,未来人跟你说,先这样,再那样,就可以实现量子跃迁,瞬间移动。
你听了也一样懵逼!
“蒸汽机……利用蒸汽推动?原来如此!”
然而,此时,诸葛亮却是一脸恍然的样子,他忽然想到了烧开的水,不管是熬药的时候,还是煮饭的时候,那蒸汽的力量确实大,能将锅盖顶起来……
只要水一直烧,这锅盖不就一直反复的顶起来么?
随便弄个装置上去,将这边顶一下,那边顶一下,这不就是反复运动的锅盖么?
懂了!
这一刻,诸葛亮是真的懂了!
完全懂了!
主要是秦镇说的太细致了。
如果秦镇只是说,蒸汽顶起盖子,蒸汽的力量很大,不说蒸汽机的原理,他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到这些。
可秦镇说的那么细致的情况下,要是还有谁不懂,那真的是愚不可及了!
“嗯?主公看我作甚?”诸葛亮发现刘备在看他,不由有些奇怪。
“先,先生,你懂了?”刘备有些激动。
“啊?”
诸葛亮愕然:“天上那位不是说的很清楚了么?”
诸葛亮说的如此理所当然!
就好像,秦镇说了那些,是个人就应该听明白的才对,听不明白就是蠢……
刘备嘴角扯了扯……
“那,先生可有把握做出来?”刘备不去回答懂不懂的问题,只是这般询问道。
“这个不难!”
诸葛亮笑着点头,继而又嘀咕起来:“如果改良一下,让气缸里面的气,变成天然气,只需要想办法把天然气点燃,威能定然比蒸汽大,那转动的速度肯定也比蒸汽快,或许,半日就能行万里?”
诸葛亮眼神闪烁……
张飞与关羽面面相觑……
“完了,先生傻了!”
……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时空……
“日行万里的蒸汽机!好好好,这个好!”
李世民乐了,又转头看向段纶与侯君集:“你们两个,可听懂了?”
两人面面相觑……
只觉得头皮有点痒,好像要长脑子了。
但他们实在是想不通……
“这个,陛下,您可以宣韩王,韩王有大才,发明出不少东西,或许韩王能找出这蒸汽机来!”侯君集道。
“哦?韩王?”
李世民眯起眼,不由想到了韩王李元嘉。
李元嘉,是他爹李渊的第十一子,是他的十一弟。
李元嘉的确有才,发明创造了不少的好玩意儿。
有一种酒器,叫铜鸠,当酒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它就会发出声音,模仿鸠鸟,很是奇异。
这其实也是利用了蒸汽原理,在内部震动,发出声音。
“对,快去宣韩王来!”
李世民眼睛一亮,赶紧吩咐小太监去找人。
……
同一时间,大明洪武时空……
本来,朱元璋都打算打朱棣了……
可当听到秦镇又说出什么蒸汽机了……
“这个,你懂?”朱元璋看向朱棣,不由眯起眼……
“懂,怎么不懂?”
朱棣呵呵一笑:“人家都说的那么详细了,要是这都听不懂,那一头撞死算了!”
“你什么意思?”朱元璋神色一冷。
“那你要是听明白了,你自己去造呗!”朱棣撇撇嘴。
“哎嘿嘿,老四啊,爹不是在跟你开玩笑嘛?”
朱元璋呵呵一笑:“你跟爹说说,这蒸汽机,你能不能造?”
“嗯……”
朱棣沉吟片刻,旋即笑道:“可以!”
“哈哈哈!好!”
朱元璋兴奋一笑:“那你再跟咱说说,这资本主义萌芽是什么?”
“唉……”
朱棣嘿嘿一笑:“你求我啊!?求我我就告诉你!”
“反了,反了,倒反天罡了!你竟然要你老子求你?!”
朱元璋大怒:“求就求!”
“老四啊,算爹求你了!你就跟爹说说!”朱元璋又瞬间变得和颜悦色起来。
“哎呀……”
朱棣挠挠头,嘿嘿笑道:“父皇,你说儿子有点手痒怎么办?”
“手痒?”
朱元璋一愣:“什么手痒?手痒咱给你挠挠?”
“不是……”
朱棣嘿嘿笑道:“您老要是能让我打两鞭子……”
朱元璋:???
朱标:!!!
……
同一时间,大明天启时空……
“嗯?蒸汽机?”
朱由校微微扬起眉,想了想,拿出笔,开始在纸上画了起来……
不多时,一个结构图就出现在纸上。
看着这结构图,他想了想,又修修改改,很快,一个更加精细的结构图出现。
这边烧火,管子连同气缸,气缸上面有阀门,内部有阀门。
还是双导的阀门。
还别说……
针对秦镇说的那些,他几乎完全复刻了出来!
“皇兄,你这是……”信王朱由检都看呆了。
“这就是蒸汽机!”
朱由校轻笑一声。
呵呵……
你们都说朕是木匠皇帝!
朕就让你们看看,朕可不仅仅是木匠皇帝!
而是大明的机械大帝!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也不管这历朝历代那些人听不听得懂。
他又继续开口道……
“其实,说到之前的大航海时代,就不得不说另一个东西了!”
“粮食!”
“粮食,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必需品,行军打仗要粮食,乘船远洋也需要粮食。”
“但粮食这东西吧,产量算不上多高!”
“就说大明当时粮食亩产吧……”
“明朝初期,北方的粮食亩产,大概在一石到三石左右,相当于三五百斤的样子。”
“南方的话,亩产平均也差不多。”
“当然,不同粮食,亩产也不一样,但反正大差不差,就是这个数据!”
“但是吧,大航海时代,有人发现了一些高产作物!”
“这高产作物分别是:土豆、玉米、红薯!”
“先说土豆。”
“土豆,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叫法,马铃薯、洋芋、山药蛋、地蛋等等……”
“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到处去探索,到了美洲之后,就遇到了这玩意!”
“这东西原产地就是热带美洲的山地。”
“这东西被当地的土著人烤来吃,不说有多难吃吧,但也与好吃扯不上关系。”
“不过,尽管算不上好吃,他们也还是带上了,没办法,没有吃的了,不带这玩意,他们回不去了!”
“好在这东西耐储存,也不至于放在船上坏了。”
“带回去之后,有了正常食物来源,自然也没多少人吃了,尽管这东西也在传播,传播到大不列颠的时候,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这玩意当成奇花异草来观赏!”
“当然,既然在传播,华夏自然也会被传播过去。”
“只不过,具体什么时候传过来的,那就不知道了。”
“不过,根据一些记载,表示明朝万历年间,就发现传播进来的土豆,但并没有大规模种植,记载的文献就比较少。”
“土豆与木薯,葛根,地瓜等一样,都是食用块茎。”
“种植的话,这就不得不说土豆的特点了。”
“除了正常环境以外,土豆完全可以在极寒天气下种植生存,它本身就属于喜凉气候的作物。”
“当然,在湿热的地区也可以种植,但一代之后,品质就有可能退化,所以,还是尽可能去稍微比较寒冷的地方种!或者按照季节,秋冬季节去种!”
“一颗土豆,按芽切块种植,有多少芽,就能种多少株苗。”
“像是明朝那种天气,简直太适合种土豆了!”
“像是永乐帝设立的奴儿干都司,那地方,简直就是天然土豆种植园区!”
“而土豆的生长周期也比较短。”
“正常情况下,八月下旬,九月、十月就可以种了,八九月种,十一二月就可以收!”
“十一月也可以种,第二年二三月就可以收!”
“根据品种不同的差异,早熟的,六十天左右就可以收获,晚熟的,则需要一百天左右。”
“当然,最好是不要去吃已经发芽的土豆,或者青皮土豆,发芽或者青皮时,会含有过量的龙葵素,食用后会中毒!”
“死人不至于,但上吐下泻是难免的。”
“而产量的话……”
“如果是精细管理,从选种、拌种、播种、施肥、除虫、除草、追肥等,各方面管理得当,那亩产可达到八千至一万一千斤左右!”
“如果是一般管理的话,亩产可维持在五千至七千斤左右!大概相当于”
“如果是粗放管理,也就是不追求种植的技术,懒得去除草追肥等等,亩产大概在一千五百斤至三千斤左右!”
“按照明朝一石重量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就按照一石等于一百五十斤来算。”
“精细管理,亩产五十三石到七十三石左右!”
“一般管理,亩产三十三石到四十六石左右!”
“粗放管理,亩产十石到二十石左右!”
“也就是说,这土豆,就算你不去管理,就丢在那任由它自己长,也比大米来的产量高!”
“当然,也不是说土豆好,就要完全种土豆,当时大不列颠发现这玩意产量高,还能吃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种植,几乎到处都是种这玩意的,其他的都不种了,结果,因为土豆害病,一场瘟疫席卷了整个殴州的土豆产业!导致严重的大饥荒,甚至有一百万人因此饿死,超过两百万人出逃!”
“想要种好土豆,就得轮种,一个地方,种三年土豆就必须换别的种,否则很容易出现病害!”
“以上,就是土豆的情况!”
“接下来是玉米!”
“玉米,也称玉蜀黍。”
“这东西,同样产自于美洲。”
“这东西是美洲当地土著的重要粮食来源。”
“传播过程也是因为大航海时代,那些欧洲人带回殴州的。”
“至于什么时候传到华夏的……”
“这个说法就有点多了。”
“有说是明朝嘉靖与万历时期,李时珍修订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玉米的描述。”
“但也有人说,在元朝的时候,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了。”
“元朝时期,一个叫贾铭记载的《饮食须知·谷类》中,这样记载道:玉蜀黍即番麦,味甘性平。”
“元朝时期,一个叫李东垣,也在《食物本草·谷部》中记载道:玉蜀黍:一名玉高粱,种出西土。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出三四尺,六七月开花出穗,如秕麦状。苗腋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
“但不管如何,当时都没有大规模种植。”
“而玉米的优点也很明显,有较强的耐寒性,甚至,还有较强的耐旱性,哪怕在贫瘠的土壤中,玉米也能适应,完全可以广泛种植。”
“一般三到四月播种,七到八月成熟。”
“当然,玉米也有些费地,要么轮换着种,要么在种玉米的时候,套种大豆。”
“豆根可以肥田,大豆也不抢玉米的阳光。”
“一亩田不仅可以收获玉米,也能收获大豆。”
“大豆就是菽,是华夏本土就有的东西。”
“当然,不仅仅是大豆,土豆,花生等,也可以一起套种。”
“而要说到产量的话。”
“且不说那些培育好的高产特殊品种,就说一般的正常品种。”
“一般情况下,亩产为一千至一千四百斤左右!”
“高产地区要高一点,有一千六到两千四百斤左右!”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良田,好田,肥田,甚至可以达到三千四百斤!”
“换算成石的话,亩产也有六石到二十二石左右!”
“以上,就是玉米的情况,虽然比不了土豆的产量,但也比其他粮食高很多。”
“接下来是红薯。”
“红薯,也叫番薯,甜薯,甘薯等……”
“这玩意也是美洲那边带回来的。”
“传入华夏的时间,大概在明朝万历年间。”
“据说,红薯引进第一人,名叫陈益,是粤地虎门镇人士,明朝万历八年,陈益跟随有人去安南,当地酋长以礼相待,每次宴请,都有味道这道菜香甜软滑,除了非常可口外,还能充饥,这便是红薯。”
“之后,陈益就留意起红薯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方式。”
“他发现,这玩意,不仅产量高,甚至只需要一株一节藤,放在地里也能长出红薯来。”
“于是乎,两年后,他冒着杀身的风险,收买了酋卒,将薯种藏在铜鼓中,偷偷带回国!”
“回国后,他就开始大面积种植番薯,收获成功后,就决心大规模将这红薯推广。”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例子。”
“也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福建人,名叫陈振龙,他常年在吕宋地区做生意,见到当地种植着一种甘薯作物,其甘薯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老家山多田少,土地贫瘠,于是,他就决定将其带回去!”
“但当时的吕宋,正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不允许甘薯出境,陈振龙绞尽脑汁,于是乎,将红薯藤绞入吸满水的麻绳里,并且在麻绳表面涂满无垢,巧妙的躲过殖民者的检查后,终于渡海回国!”
“红薯传入后,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有记载称: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
“当然,红薯不仅块茎可以吃,叶子也可以吃,嫩叶炒着吃,涮着吃,煮着吃都可以!”
“老叶藤,就可以喂猪,喂牛,喂牲口等等!”
“诚如之前所言,这红薯也不挑地,良田荒地皆可种。”
“但红薯怕冷,不耐寒,属于喜温植物。”
“同样的,红薯吃多了也烧心!”
“而要说产量的话……”
“一般情况下,五千到八千斤是有的!”
“而优良品种,甚至可以亩产一万斤!”
“相当于亩产三十三石到六十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