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缚尘缨 > 第90章 幽州告急

第90章 幽州告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薛朝印忙告辞皇后,匆匆去了乾龙宫。

    皇帝也已坐在那里,脸色阴晴不定。

    不过,既然政事鼓已经响过三遍,想必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朕刚刚收到紧急军情,蛮国发十万骑兵,突袭幽州。现都蔚薛祈年被困幽州,请朝廷增兵救援。卿等如何?”

    一时,朝中议论纷纷。

    蛮国围困幽州了?

    他们意欲何为?

    蛮国乃塞外蛮夷,以游牧为生。

    这几年,蛮国和高鲁部落纷争不断,也就顾不上南方的大萧国,两国之间倒也消停了一段时间。

    现在却不知为何,竟然又兴师南下了。

    “微臣认为必须发兵。”

    薛朝印第一个站了出来。倒不是因为镇守幽州的正是大儿子薛祈年,而是事关国运命脉,不得不救。

    幽州乃大萧国北方门户,一旦被打开,蛮兵势必长驱南下,那时再救可就晚了。

    “我们大萧和蛮国之前有停战协议,为何还要围困幽州?”

    “大司马此话可笑。蛮国可是遵守协议之国?”

    想来蛮国不遵礼法,没有人伦,和禽兽一般,和他们讲信义,不是可笑么?

    “朕意发兵!”

    皇帝振声说道。

    堂堂大萧国,兵临城下,岂有不救之理?

    “萧玄彻听旨!”

    “臣在!”

    “朕命你领兵十万,速速驰援幽州!”

    “是!”

    “朕赐你龙弯月刀,见刀如朕亲临。”

    “遵旨!”

    从宫内出来,萧玄彻却没有回府邸,而是去了薛府。

    眼下就要出征,说走就走,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薛绾。

    战场无生死,或者此一别就是生离死别。

    总要见一面道个别才是。

    快马加鞭来到薛府,不想迎面却看见薛祁言急急地走了出来。

    “不好了,九殿下,阿绾去幽州了。”

    什么?

    萧玄彻不由得也心内一惊。

    “她留下一封信说幽州战事紧急,肯定需要粮食,所以押着五十车粮食过去了。”

    萧玄彻彻底无语了。

    大萧国好男儿济济,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女子救国了?

    她还真是不按照规矩出牌!

    确实,此时的幽州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都尉薛祈年坐在议事厅内,脸沉如水。

    “城内粮食还够支撑多久?”

    参军金铭抱着奏事本,倒吸一口冷气,随即慢慢地伸出三根手指。

    “三个月?”

    薛祈年神色轻松了一些。

    三个月的话,朝廷的救援只怕已经到了。

    “三天!”

    薛祈年差点从椅子上栽下来。

    三天就要粮绝了吗?

    “属下听说城内很多百姓挖老鼠,找草根,只为了和幽州共存亡。”

    金铭一脸凛然。

    是啊,一旦城破,只怕蛮军会屠城。

    蛮军一向如此。

    战亦死,不战亦死,不如战死,还有些傲骨正气。

    “想那柳节度使实在可恶。明明已经得知蛮国围困幽州,救急文书也发出去了,可就是迟迟不发兵。”

    柳节度现在凉州镇守。凉州离幽州不过三百多里,急行军的话,也就一昼夜就到了。可救急文书已经送出去七八天了,柳节度使那里连给屁都没有。

    正在这时,骤然听得外面一声报。

    随即,一个血人儿一样的人滚了进来。

    此人浑身刺猬一样,浑身上下至少有几十支箭,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冲进来的。

    “都蔚,京师急报。”

    细细一看,这人正是之前都尉派出去的信使陈增寿。

    金铭忙去他手上接过去急报,不等他交给薛祈年,陈增寿已经倒地毙命了。

    不过是撑着一口气才到了这里。

    不由得,薛祈年心中一热,眼眶一红,却强忍着。

    这个时候,并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

    他接过来急报。急报已经被血浸染。

    打开急报,上面只有寥寥几行字。

    九殿下已带兵十万出京救援,先锋半月内抵达幽州。

    半月,他们能撑到那个时候吗?

    若半个月内,城破,那么蛮兵占据幽州,随即长驱直下,那么大萧国危也。

    柳权啊柳权,你怎么置国家于不顾呢?

    现在能救幽州的只怕是要等天兵天将了。

    而此时,薛绾已经押送五十车粮食直奔幽州。

    她已经急行三五天了,之前她得到密报,说蛮兵要突袭幽州,幽州危险。

    从那天起,她立即买车买粮,不等朝廷发兵,已经先行出发了。

    别的不说,她只要大哥薛祈年安全。

    眼见这日行到一座山头,远远见上面刻着棒槌山。

    原来,此山两头尖,中间圆,却是一个棒槌的样子。

    只是山中绿树茵茵,山风阵阵,让人隐隐地有些不安。

    “小姐,这里怎么感觉有些怪怪的。”

    阿喜拉开车帘,向上仰望着群山。

    薛绾也感觉到了,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柑橘,可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自在。

    正猜测间,不想听得远处一声呼哨,窜出来一队人马。

    为首的却是一个毛头毛脸的汉子,手拿一柄弯刀,横站在粮车前面。

    “站住!棒槌山下劫棒槌,留下车辆可以走。”

    他嘴里胡诌了一句,似江湖不江湖的话。

    “小,小姐,真是打劫的。”

    阿喜忙放下车帘,紧张万分地对薛绾说。

    说真的,他们这五十辆粮车也是临时凑的。事情紧急,哪里还有时间筹措?

    车上出了车夫,虽也有些有功底的,但要对付这伙专业劫匪,只怕还差一些。

    此时,薛绾也顾不得许多了,只好从车里跳了下来。

    “好一个劫匪!你们知道这些粮食可是做什么的?”

    “凭你做什么也得给我留下!”

    不等薛绾反应过来,那匪首已经提着弯刀只扑过来。

    薛绾只好取下自己随身携带的月牙弯刀,和对方厮打起来。

    说来,薛绾自小在外祖父霍国公家长大。霍国公乃开国大将,自然兵法武艺高超,所以对这个外孙女也是尽心教导。

    像这等一般的匪人压根不是薛绾的对手。

    那匪人渐渐吃力,只有边走边逃。

    几招过后,那匪首已落下风。

    见势不妙,匪首扯了一声呼哨,风一样逃离了。

    薛绾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不想转身过来,却发现那五十车粮车竟也被匪人带走了。

    薛绾大惊,心中暗自恼恨。

    她怎么没想到这层呢?那匪首原来也是有些计谋,否则也不会引她离开了。

    别的还好说,可这五十车粮食可是军中救命的,怎么能让匪人带走?

    薛绾顾不得别的,沿着山路只往上走。

    今日说什么也得把粮车带走。

    一路行来,只走到山腰最宽阔的地带,却看见一座山寨。

    两边尽站着一些喽啰,倒也有些军容整肃的样子。

    不得不说,这家山寨大当家的果真有些本领。

    “快去禀告你家当家的,就说讨粮食的来了。好好的把粮食送下来,这事就算过了。若不行,我可要一把火把这里烧了。”

    薛绾凛然说道。

    正说着,却见里面走出来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被她打败的那个人。

    一见他,薛绾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把我的粮食还给我!”

    那贼人上下打量着她,撇嘴笑了。

    “你一个毛丫头,还敢一个人押粮食,你胆子够肥的啊。还你粮食?你觉得可能吗?狗嘴里的骨头你还想拿出来啊?”

    一看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雏儿。

    不想,薛绾从来都是不按规矩走的主儿。

    她陡然从怀里摸出火折子,小脸拉下来说道:“你信不信我把这里一把火点了,我们一起做个火头鬼。”

    这座山中间最宽,下面却很窄,必经之路叫一线天,只可勉强通过一个人,所以易守难攻。

    一旦这里被烧,那么多半要都在这里烧死了,想逃出去很难。

    那匪首没想到她会来这招,忍不住气笑了。

    “一旦要烧,我们一起死,谁也活不了。”

    她一个小姑娘家,总不敢这么做。

    “正好黄泉路上好作伴,也不会寂寞。”

    薛绾神态自若,语气平常,稳若泰山。

    一时,那匪首竟然被她震慑住了。

    正对峙的时候,不想听得里面又一阵脚步声响,却听得有人喊道:“大当家的来了。”

    大当家的,又是谁呢?

    循着声音,薛绾看了过去。

    远远地,走过来一个人影。因为背着光,所以看不太清楚。

    那人越走越近,不等薛绾看清,那人却噗通一声在她面前跪下了。

    一时,之前的那匪首也傻眼了。

    这老大什么情况?有病了?腿哆嗦了,怎么见人就跪啊?

    “沈寻山给绾公主请安!”

    这个大当家的竟然是沈寻山?

    薛绾也有些发懵。

    沈寻山竟然在这里?

    “你起来罢!”

    等他起来站到一旁,薛绾才看得清楚,这人正是沈寻山。

    “沈寻山,幽州的情形现在怎样了?”

    原来,之前给薛绾送密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沈寻山。

    沈寻山从京城离开后,就盘踞在这里,伺机动作。

    不想前几日遇见几个从幽州逃出来的庶民,打探到了幽州的情形,这才速速报给了薛绾。

    “我打探的清楚,眼下幽州十分危急,听说城中只有三日存粮。”

    三日?

    薛绾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从这里到幽州,至少还要走七八日,远水解不了近渴。

    粮尽后,守城军民能不能顶住蛮军的攻击呢?

    如果精力衰弱之际,被蛮军趁机攻城,那幽州实在是危险的很。

    “绾公主别急,寻山已经想到了一个法子。”

    “哦,你说来我听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