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面圣
她虽说不至于路痴,但也没有说达到了最强大脑的程度。
从耳房到茅厕,这一段路,是真的九转十八弯,这宫里且大着呢,于微倒是可以问路,可手上没有银钱,谁知道问的人会不会给个假方向。
现在附近寻那侍从,嘿,藏得倒挺好,居然没找到人。
可时间却不能因为这么一个内侍一拖再拖,耳房那边,要是宣召过去,文东卿一人前往,于微人没在,那就搞笑了。
等不及那内侍,她径直往着来时的方向而去。
方向是对的没错,可哪条岔路,就真的是看运气了。
于微走着走着,估摸着路线没问题了,可却与一群人狭路相逢。
本着不惹事不招摇的心态,于微侧过身子让对方先过。
为首的是一名华服男子,气宇轩昂,连面容都显得矜贵非常,一打眼,于微就心下了然。
如此做派,且长相和皇后有几分相似,不难猜出,这便是当朝太子。
既是天子,该避。
于微垂着头退到一边,任由几人从她跟前经过。
然后,一双绣了云纹的黑面长靴停在她面前。
于微心道一声:还真是天不遂人愿。
“你是随哪位大人来的?为何一个人在此处乱转?这里不是能乱闯的地方。”
出声的并非太子,于微能听出来,只因为这声音粗中带细,细中化尖,一听,就是太监。
有人问这话,于微乐见其成,她这会儿正愁不知道下条道如何走。
“小民随文大人而来,方才内急随着一名内侍出来,现下却找不到那内侍的人了。”
女的?
太子几人传递了一番眼神,然后又一人开口:“抬起头来回话。”
这次并非内侍了,而是正常男子声线,事情都到了这一步,抬不抬头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了。
低调是不可能低调了。
于微抬起头,瞬间引得面前几人倒吸一口凉气。
文东卿把这样的绝色安排进皇宫见陛下,想做什么?
于是几位公子的目光又看向为首的男子,看他准备如何。
于微抬头后,自知道那名声线普通的男子并非太子,只是有太子珠玉在前,他身后的几人,虽然气质各有不同,可和太子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
于微自然被太子吸引了注意力。
如此帅哥,倒是不多见。
可惜就像那莲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看了两眼她就收回视线。
倒是太子盯着她瞧了又瞧,身后几人都静默无言,气氛一时间焦灼起来。
于微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小妈什么的,只能说,这些人还是狭隘了。
对于微入宫这件事太子和其他人想法不同。
“都别瞎猜,文大人是难得的清贵。”
一句话定下文东卿的人设,随即他对于微语气温和:“相必姑娘就是那位印刷术的发明者,那本游记的着作人,眉山先生吧。”
太子说话就是好听。
于微笑着点头:“确是民女。”
“竟然是你!眉山先生竟然是个女子!”
“真是想不到,我近日看的游记,这会儿着作之人竟然站在我面前!”
“什么印刷术?这位姑娘,哦不,眉山先生是有写了什么名作出来?”
于微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有些接不上话茬。
倒是太子开口:“印刷术并非名作。”
“那是什么?”
太子看着于微眉眼温和:“等这位姑娘见过父皇,大家就知晓了。”
于微听他这么说,心知对方这是帮她脱身,当即感激的对太子投去一眼。
太子收到她的眼神后,对着身后的内侍吩咐:“去查一下今日领这位姑娘出来的内侍是谁。”
这明显是要发落了那人。
宫里当差就是这样,机遇与危险哪个会先来,就像于微也不知道今天会遇上太子。
至于那名内侍,她没有为其求情的打算。
如果没有遇上太子,如果她的运气足够差没有选上一条对的道路,那么倒霉的就是她了。
于微觉得这太子人真的挺好的,要是老皇帝和太子一样好就万事大吉了。
她不知道太子的人设,自然不会觉得太子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可太子身边的内侍和身后几位公子却是有些惊呆了。
太子这人吧,看似儒雅温和,可实际上最为腹黑,内心城府颇深,偶尔会在人前彰显自己的仁善,管一管闲事,可真叫他事无巨细做到哪一步,却几乎没可能。
就像这件事,太子要管,最多就是派个人送这位姑娘回去,至于什么找那个内侍,如何处罚,太子几乎是不会插手。
宫里这样的事情太多,水至清则无鱼,太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从不会去多加管辖,左不过冒犯不到太子身上。
只是另他们更惊讶的还在后头。
“另外你亲自送这位姑娘回去,顺便去太极癫那边交代一声,把文大人的奏折往前提提。”
亲自送还不够,还要提奏折?
那内侍觉得自己可能是幻听了。
他斟酌着问道:“若是苏公公问起……”
太子斜睨身旁的内侍一眼,收起周身散漫的温和,只一眼,不怒自威。
内侍瞬间明了,忙道:“奴婢知道了。”
说完,他看向于微,态度上多了几丝尊敬和慎重。
“这位姑娘,请随咋家去吧。”
于微给太子行过礼,就一脸不知所谓和那内侍一道,走上了一条熟悉又陌生的小道。
太子站在原地,望着于微的背影离去,等人走远了,他才转身,收敛起眉眼间的温和。
他身后一人问道:“那姑娘可是有什么不同?太子莫非也喜欢她的游记?”
面对这样无厘头的发问,太子淡淡嗯了一声,不做他答。
态度之敷衍,让人看了眉头深皱。
太子不愿意说,做下臣的自然不敢多问。
这边于微随着太子的内侍来到文东卿所在的耳房。
文东卿见了来人,先是一惊,随后问起缘由,知道始末后他松了一口气。
熟练的递过去一个份量极重的荷包,待那内侍结果走人,他问于微:“到底怎么回事?”
于微不解:“常公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呀。”
不管文大人信不信,于微讲起先前那位带她去茅厕的内侍。
“太小气了,我那糕点好歹也值个两掉钱,那可是用上好的材料做的。”
文东卿无语叹息:“也是我的疏忽。”
于微赞同的点点头:“我这虽然是第二次进宫,可实在是没什么经验,提前也忘记准备了,文大人你着实也该提醒我一番。”
最起码帮她打点啊是吧,你带来的人,你多少要负责嘛。
文东卿觉得于微飘了,就算两人现在保守着同一个秘密,可这也不是于微随意在他面前作怪的理由。
点明这一要素后,于微毫无诚意的道了歉。
很快,就轮到了两人面圣。
文东卿想起常公公临走前和他说的话,当即就忍不住问于微:“你和太子真没有私交?”
于微摊手:“就我这名声,文大人怎么看?”
文东卿点点头:“那确实是我多虑了。”
于微:……
“都说了是太子仁善,太子当真是个好人,大梁有如此太子,是大梁之幸,文大人有如此贤君,亦是文大人之幸。”
文大人选择呵呵。
很快来到太极殿。
太极殿内,皇帝坐在上首,文东卿在路上便和于微说过,不可直视天颜,所以于微这会儿颇为遗憾的看着脚下的金砖,顺便在心里不停感叹。
真有钱啊。
真能造啊。
真奢侈啊。
随着文大人下跪行礼,头顶一声尖细的“起”震耳发聩。
两人起身,皇帝问道:“这位便是眉山先生?”
文东卿垂首站立一旁,于微只得上前一步:“正是民女。”
娇俏的女音一出,于微明显感觉到殿内空气一滞。
皇帝略带起伏的出声:“眉山先生竟是位女子。”
文东卿就行礼语气阴阳的开始揭于微的老底:“臣也是今日才知,眉山先生还有一重身份。”
老皇帝明显来了兴趣:“哦?”
于微这会儿多少是尴尬的。
就听文东卿幽幽道:“这重身份着实另臣惊讶,眉山先生竟还是镇北将军夫人。”
嗯?
文东卿话音落,于微又察觉到殿内几道敏锐视线正灼灼的盯着她。
这还真是,出名都出到圈外了……
老皇帝看着于微的眸光不善:“确实另朕惊讶。”
于微听着这发沉的语气,当即头皮一紧,突然就觉得文东卿交代的,不可直视天颜还是有好处的。
她跪下,将自己先前在马车内与文东卿说的那一番话又重新说了一遍。
字字真心,言辞恳切。
末了她高呼:“还请陛下恕罪,妾身万万没想到这印刷术能成,是以试过以后,当即就联系了文大人,将此方献于朝廷,献于陛下。”
皇帝听完,面色虽不见得松快,却缓和了几分。
随后他问出了一个和文东卿一样的问题:“镇北将军不在,将军府还有徐寺卿,何故又找上文爱卿?”
这事儿多稀奇,皇帝都看不懂。
于微当即就把先前和文东卿商量好的一套说辞拿出来。
这个时候,于微又忍不住给文东卿点赞。
“是这样,妾身当时还在尝试中,印刷术并未完善,可当时文大人找上了我,并问起我关于西游记这本书为何会广发于众的疑惑。”
“文大人是内阁文臣,同样是同一个领域的印刷术,妾身有些问题就忍不住和文大人探讨了一番。”
”于是后面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妾身就找上了文大人。”
完美的避开了将军府。
又和皇帝扯了一些胡说八道的闲话后,两方进入正题:“听说夫人想要和朝廷合作?”
如果是眉山先生,皇帝或许还有几分动容,可如果是将军夫人,这个难度又提升了几分。
将军夫人背后站的是将军府,将军府背后站的是镇北将军。
镇北将军占了武一道的名声和威望,这回将军夫人要占文一道的名声和威望。
一文一武在一家子里,传出去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可在皇帝这里,就显得很危险了。
臣子名声过旺,于帝王来讲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这点于微也明白,她试探着开口:“这件事,妾身原也不打算宣扬出去,本想着着以眉山先生的身份去占这个名头,陛下觉得可还行?”
皇帝没想到她会这么说:“为何?”
于微叹了口气,眸光暗淡下来,将自己那本就不堪的名声娓娓道来。
“将军夫人的名声不好,印刷术和游记出自这样一个妇人之手,百姓大抵是不会信的,而眉山先生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百姓会更容易接受一下。”
当然,这个还不能成为主要的理由,于微继续道。
“另外,妾身确实不想以眉山先生的身份世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眉山先生这样的名头安在将军夫人身上,并非善事。”
大家会质疑,质疑的多了就会生事端。
她都说得这样明白了,老皇帝应该理解她吧——
老皇帝沉默半晌,突然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你的游记写得怎么样了?”
于微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立马举手回答:“写完了,另外西游记完结后,还有其他的故事。”
皇帝看着她:“你说的坻报,倒是新颖,若要真按照你说的办,于氏,你虽是宗室女,却也是徐家妇。”
皇帝顿了一下,于微就眼巴巴等着他的急转弯。
片刻后,皇帝开口:“你说的和谋一事,不妥,若你愿意,倒是可以以眉山先生的身份同翰林院一起编修。”
关于霸总一句话让我从合伙人变成打工仔,而我却不得不服从这件事,于微是哑口无言,并且只能高高兴兴接下。
但有一点,她还是要声明
“回陛下,这种坻报形式和格式都与寻常坻报不同,若是陛下同意妾身以眉山先生的身份和翰林院的官员一起编修,那么关于坻报事宜,绝大部分的决策权,可否移交到眉山先生手中?”
皇帝不解:“这是为何?”
说实话,相对于眉山先生的白话游记,皇帝还是更相信自己手下的翰林院的才子们。
至少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不会有失朝廷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