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信任这跟丝线越来越牢固
他需要一个确定的时间,或者一个月,或者半年,或者一年。
在这座空荡荡的宅子里,哪怕是个孩子,也要有个盼头。
于微看着萧源后半晌才给出承诺:“最少每月,母亲定会来一次。”
萧源给出了碰面以来的头一次笑容。
看到这个笑容,于微又是鼻头一酸。
马车驶离宅院,渐行渐远,于微隔着车窗远远看着门口那两道并行的瘦弱得身影,直至马车掉头,再也看不见。
“恕奴才多句嘴,夫人此举不妥。”
刘嬷嬷忠言逆耳,将军夫人好了她才能好,将军夫人若是一朝失势,那她的下场会比原点还不如。
月满看看刘嬷嬷,也看看夫人,沉默的垂下眸子。
她不适合开这个口,而且她认为,作为一个母亲,若真在这样的境遇下抛弃自己的孩子于不顾,那这样的人,冷漠到月满都可怕。
刘嬷嬷并非不认同于微的心肠,但她不赞同于微的做法,太冒险。
并且阿九那些暗卫,还是将军的人。
夫人该怎么和将军交差。
于微想得就简单多了,图的就是徐世瑜一时回不来,不能插手处理此事。
暗卫虽然能帮他做事,可这种事情,暗卫能帮他休了于微吗。
还是说暗卫能帮他借腹生子?
都不能,于微手里有绝对的把握。
“我知你想说什么,刘嬷嬷,我意已决,萧应和萧源是我的孩子,我不可能放弃他们。”
抚养权已经拿了一半在手了,于微怎么可能交出去。
刘嬷嬷摇头:“宣平侯府那边要是发现两个嫡子不见了,定要生事的,到时候府内也瞒不住。”
不在意是一回事,有没有又是另一回事。
大房和老夫人都不会同意。
特别是老夫人。
封建固化思想比谁都能犟。
于微点头:“嬷嬷你说得没错,所以我要在宣平候府发现这件事之前,将后面这种可能直接扼杀。”
刘嬷嬷不是很能明白于微的意思:“夫人想要怎么做?”
于微笑着看了刘嬷嬷一眼,瞧吧,只要办法比困难多,刘嬷嬷的思想一样能被带偏。
刘嬷嬷被她这么一笑反应过来,忙收敛好奇神色:“不管夫人想要怎么做,付出的代价必然不小。”
“我本也没打算片叶不沾身。”于微不在乎刘嬷嬷的态度转变:“只是有付出才有收获,只要收获比付出大,那么点付出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于微是铁了心了,刘嬷嬷也察觉到了这点。
夫人要闹,她能怎么办。
刘嬷嬷沉默了半晌,然后叹口气:“一切凭夫人吩咐。”
月满松了口气,继而笑弯了眉眼:“奴婢觉得那宣平侯世子不是个东西,两位小少爷还是和夫人在一块的好。”
至此两人都摆明了立场,于微嘴角擒着笑,开始盘算起来即将为这件事操刀的细节。
从前那是没遇上,原主的记忆都没激发出来。
今天这么遇上了,于微脑子里不住的闪现起原主在宣平候府生活的点点滴滴,越想,就越忍不住想要把那一家子送去唱铁窗泪。
马车从角门停下时,已经是卯时了。
于微下车前看了车夫一眼,刘嬷嬷就明白了。
先由着于微和月满一起进府,刘嬷嬷招呼着车夫晚些进马房。
“跟着夫人忙活一天了,辛苦了老李。”
老李也是聪明人,当即明白刘嬷嬷这是想要他封口。
老李一直做着车夫这个职业,本身也是个沉默寡言的,他嘿嘿笑了两声:“不辛苦,但凭夫人吩咐,小的必定听从。”
刘嬷嬷笑着点头:“只要忠心,夫人待我们这样的人一向宽和,刚才夫人和我说,叫厨房待会儿给你送一桌酒菜去。”
老李笑哈哈的牵着马:“夫人真是难得的仁善,多谢夫人赏赐。”
那边,于微回到自己的院落,就在院落中看到了一直等着她的徐莹。
“这么晚了,怎么在我这?”
其实说晚也不晚,搁前世这个点,于微丰富的夜生活还没开始呢。
但这个时代不一样,大家伙没什么夜生活,京城寻常时候还有个宵禁,百姓通常休息得早。
不过早上也醒得早。
早睡早起身体好嘛。
徐莹站起身,借着庭院的夜色担忧的打量于微,见她没事这才松了口气。
她的暗卫自公主府出来后就回来和她禀报了公主府内发生的一切所以对于宣平侯府的事,徐莹也是知道一二的。
她等于微回来,却久久等不回来,心里担忧,于是直接来到了她的庭院处等待。
“母亲,你一下午都没回来,我有些担心。”
于微冲她笑了笑,心里盘算着还是要把双胞胎兄弟俩的事情和徐莹说一声,毕竟这是书中杀伤力巨大的女配一角,如果因为这件事让她和自己产生了嫌隙,于微真就要无语死了。
和徐莹说这件事,于微没有丝毫压力。
而徐莹,竟也出奇的接受了,连她自己都觉得意外。
“母亲将他们安置在府外,安全吗?”
于微沉吟:“不算安全,但目前,这是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去处。”
难为徐莹能想到这点。
徐莹也没想到于微能和她说这个,两人对对方给出的反应其实都还挺惊讶的,信任这条丝线,似乎在二人之间更加牢固了。
徐莹毕竟是个孩子,能想到这一层,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往后关于大人之间情感上的纠纷,她想不到。
于微也没打算给予她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
在清楚于微没事后,徐莹就由侍女护送着回了自己的院落。
于微回到家寝殿,提笔给徐世瑜写了封信。
也不知是边关那边收信和送信比较困难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于微到现在为止,还只收到过徐世瑜的一封没什么营养的信。
虽说她是做这些事都是先斩后奏,本着不把徐世瑜当工具人的想法。
可有些事情你做了就是做了,嘴上说得再怎么无所谓,心里却总是因为得不到回应而悬着。
徐世瑜发火也好,赞同也好,到底是他的一个态度。
有了一个态度,于微感觉自己行事好像也能放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