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市电视台的记者
从地图上看,前兴村离玉宁县城并不远。
但是这地图跟方光华的话一样,完全不可信。
前兴村看着近,实际上却开了整整三个钟头,幸好他们早上出发的极早。
山路太颠簸,宋菱歌路上差点儿就吐了。
如果她是生长在这种山里的村庄,见过人间繁华,可能也会想要逃离,抓住一切可行机会吧!
今天天气很好,难得的大太阳。
深冬,地里荒着,也没有什么农活,于是很多村民三五一堆的聚在一块儿晒太阳,闲话家常。
宋菱歌开着车,扬起的沙尘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一时间,围过来很多不同年龄的小孩子。
宋菱歌将买的书本铅笔,还有零食那些,拿出来一部分,分给了孩子们。
起初,孩子们怯生生的,虽然围着车,但是谁都不敢主动拿。
等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男孩,看起来应该十二三岁了,他接过书本和零食之后,其他小孩子才纷纷接受。
从未见过这些的孩子们顿时兴高采烈的回家分享。
有些孩子的大人就在附近晒太阳,于是有几个胆大的也围了过来,向宋菱歌他们表示感谢。
“不用客气,请问你们村的村长在哪里?”宋菱歌笑嘻嘻的问大家,看起来亲切又迷人。
“村长来了。”最开始领东西的男孩领着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宋菱歌伸出手:“祁村长,你好!”
祁东山虽然是个村长,但是也没见过啥世面。
他知道这是握手,但是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主动跟他握手。
于是颤颤巍巍地伸出手,宋菱歌见状,大方的一把握住他的手,摇了摇。
握手仪式完成,大冬天的,祁东山的额头竟然冒出一层细细密密的汗水。
乔南生情不自禁的瞄了一眼宋菱歌,落落大方,一副尽在掌握的自信。
她这是一步一步全都是有计划的行动啊!
昨天晚上,她去买那些东西,他还觉得奇怪。没想到人家早就安排好了。
村长的信息、甚至很可能前兴村的信息,她都调查过了。
他抓紧胸前挂着的照相机,这是下车前宋菱歌递给他的任务,就交代了一句:“时不时拍拍照片啊!”
宋菱歌说的很随意,就好像是让他拍拍风景照什么的。
但是他感觉这个女人说的话,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弄得他也不敢再掉以轻心。
对着两个正在握手的人,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咔嚓——”
“你们是?”祁东山咽了咽口水,强装镇定地问。
“我们是市电视台的记者,到前兴村来访问调查一下学龄儿童的入学情况等等,希望祁村长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宋菱歌这架势,倒真是唬住了前兴村的村民,包括村长。
“原来是市里来的领导啊!”
“怪不得这么大方,一来就发东西。”
“咱们这山嘎嘎竟然也能来大人物,真是出息了。”
“你听清了吗?电视台的,是不是我们能够上电视了?”
这些议论声,宋菱歌都听见了,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微笑着望着大家,真像那么回事。
有几个年轻妇女甚至开始整理起头发来,上电视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有。
听到大家那么讨论,这两个城里来的人也没有反驳,祁东山也信了,不自觉的用手抚了抚帽子。
他是村长,更得注意形象。
议论越来越大,祁东山清了清嗓子:“咳咳,大家伙儿先静静,听记者同志说。”
刚刚还喧闹的人群,一下子鸦雀无声。
宋菱歌和乔南生只当是祁东山这个村长很有威信。
但是祁东山知道,这群刁民平时哪有这么配合,现在完全是被城里来的记者同志给震慑住了。
不过,这也让他小小的虚荣心了一把。
“大家不用紧张,祁村长,我们就像你们晒太阳唠嗑那样,唠一唠就行了。”
“那行,走,去那边吧!”
祁东山领着宋菱歌他们到了刚刚村民晒太阳的位置,这里现成的有板凳、椅子那些。
祁东山朝几个亲近一些的村民打了个眼色,没一会儿就端出来一条长板凳,上面还摆放了茶水和瓜子等等。
祁东山和宋菱歌坐下,几个年长的坐了凳子,其他村民凑热闹,围着席地而坐,或者蹲着。
乔南生不禁扶额,这个女人胆子也太大了。
他只好像模像样的扮成一个摄影师,时不时拍几张照片。
有宋菱歌和祁村长亲切交谈的,也有很多村民的照片。
大家都抑制不住的很激动。
“祁村长,我们刚刚过来,看到村子里小孩子挺多的,都有上学吗?”
祁东山咽了咽口水,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支支吾吾半天没有讲出来。
宋菱歌笑着说:“祁村长,实话实说就行了,不用紧张。”
“有,有,基本上都有上学,我们村都比较重视教育。”
“那很好啊,村长领导的不错,读书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这话一出,人群又开始议论纷纷。
“原来是来鼓励推广孩子们上学的。”
“上学有什么用?读那么多书花那么多钱,再整出那档子事儿”
“就是,花那冤枉钱干啥?”
“咳咳,说啥呢?哪壶不开提哪壶,不嫌丢人啊?”
眼看声音越来越大,祁东山又站了出来:“都安静,听记者同志说。”
“我们刚刚过来的时候,发现村子里几乎都是民房,没有看到学校,孩子们平时上学都是在哪里呢?”
“村里穷,没有学校,都得去玉宁县城。”
“玉宁县城?我们刚刚开车过来差不多用了三个多小时,孩子们每天都这样往返上学吗?”
“不不不,那是开车绕山路比较远。走近道去玉宁县城最多就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那还行。那村里近几年有大学生吗?”
祁东山的脸色变了变,艰难地摇了摇头。
宋菱歌从一开始就注意村长的变化,但是她不动声色地说:“没关系,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会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精力,相信慢慢的,会有大学生。”
这时,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一个声音。
“唉,咱们村本来也是会有个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