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此番全部的兵力,比上次北伐还多。
这一回,征讨的地区虽是云南,实际针对的,依然是元朝的残余势力。
盘踞在云南的,是元朝的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
大明已开国十四年了,梁王仍坚守着云南,奉北方的残元为正朔。
他每年都要遣使者,去漠北觐见北元皇帝,执臣节如故。
云南险僻,一开始朱元璋不欲用兵,数次派人劝降梁王,终究是没有奏效。
事到如今,便不得不打。
明军的战斗力,已在一次次实战中证明了。
刚毅勇猛之师,哪怕出兵倭国,也丝毫不怂,更何况云南是在陆上。
这次发兵云南,明军有百分之十五的士兵,皆配备了火器。
新式火枪和火炮,不如旧式火器多,但也有数千。
投掷类的爆炸火器,则多不胜数。
朱元璋还调了一百只飞球,配二百余人。
山地中不太适合用飞球,但攻城拔寨时,便是利器。
……
……
征南大军出发之后。
江夏侯周德兴征讨五溪蛮、四川诸洞蛮夷的捷报,也传了过来。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却也令人心情愉快。
朱元璋终于略略闲了些,可以好好考虑征倭事宜。
第一个问题,若是征讨倭国,主将、副将的人选。
海战毕竟不同于陆上。
元朝的失败,已有百年了,但仍然可做教训。
朱元璋每次用人,都慎之又慎。
征倭,更加慎重。
因为倭国的国书,满满的嘲讽。
不是大明输不起,即便输了,也还有力量可以再次发兵。
但对朝廷威严和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
第二个问题。
大明不清楚倭国情况。
朱元璋命令来自沿海,或是研究过海外风土人情的文臣武将,上疏说明沿海、倭国有别于陆上的情况。
这段时间,也有人上奏,反对征倭,认为应该慎重。
比如李文忠。
朱元璋研究了些倭国的资料后,召陆知白觐见。
陆知白和周王朱橚一起面圣。
朱元璋奇怪道:
“有你什么事儿?”
朱橚正色道:
“听闻父皇近来为倭国烦心,儿臣也想听听那边的情况……”
想着这孩子马上要就藩,不常见面了,朱元璋也没多说什么,将一本奏疏递给陆知白道:
“你看看罢!”
陆知白一看,是李文忠的奏本。
李文忠力劝不要出兵。
理由有三。
一是元朝两次失败,损兵折将,沦为历史笑柄。
二是怀良亲王也只能过过嘴瘾,倭国并无什么实力。
至于倭寇侵袭,可以在沿海地区,建设堡垒应对。
李文忠建言,在沿海建设诸多堡垒,防范倭寇,如烽火台一般,可彼此瞭望。
同时,准备大量军舰,建设军港。
既可以抵御倭寇,又锻炼了大明水师,还避免了万一东征失败的耻辱。
第三个不征的理由,若真的建起了“海上长城”,那倭国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陆知白看过李文忠的奏疏之后,抬头,瞄了老朱一眼。
这啥意思啊?
他担心,朱元璋是不是犹豫不决起来。
这家伙,可是相当小心谨慎。
当年在皇觉寺,汤和来信拉他入红巾军,他还要在菩萨前掷圣杯。
出一次结果还不信,一连三次结果一样,这才信。
朱元璋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一副老奸巨猾的样子。
陆知白也不管他,略一思量,说:
“曹国公此言,虽有些道理,却犯了想当然、刻舟求剑的错误。”
朱元璋眯眼道:
“此话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