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双圣迎宾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了金秋季节。
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工作,“北窗空间”九月初顺利开张了。在“宏锦”“金翠庐”“南派玉侯”这几块金子招牌的广告效应下,一时间,人潮传动,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初了。
而牛楚鸿、卢广川、侯敬维三位艺术大师级别的人物,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传统艺术从业者的慕名拜望。还有当即就留下来,拜师学艺的。
云南的于光伟和范广利、四川的李兵也很给力,总能发来成色很好的翡翠毛料和蚕丝制品。给了三位大师更多的创作空间。只要是出自他们三位大师之手的物件,每件就没有低于二十万的。
尤其是侯敬维的翡翠巧雕作品,更是抢手。那块由侯敬维在云南亲自选中的豆种翡翠,创作雕刻出来的“玉龙三现”摆件,陈秉仁从视频中看到后,直接两百万入手了。并且准备博物馆建好后,放到还没有计划建设的玉器展馆中。
说到“双圣”博物馆,也在紧张设计施工中,进入了收尾阶段。这个过程,沈少龙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法律手续、营业资质的办理,都是在他的亲力亲为之下完成的。尤其是在博物馆各项管理规定的编制上,彰显出他在法律法规方面的业务专长。
总之,在沈少龙卓有成效的领导下,“双圣”博物馆在软件上为开业接待参观做好了准备。
这个时候,贺天举、胡亚兰组织的老年旅行团也顺利回到了北京。这次旅行非常令人愉快,每个人都心情愉悦兴高采烈的。还约好了下次冬季雪乡的旅行计划。
而在这帮老头老太太回京的第二天,王文轩也由新西兰回到了北京。
“新西兰那边的事情我已经办好了,把三间餐厅全权委托给了一家很有诚信的信托公司管理。每个月把约定好的餐厅收益打到你母亲的账户上,我对他们也算是仁至义尽啦。剩余的我让对方全部打到了我在北京的账户上。为了省却你们的麻烦,就没有直接打你们的账上。”说着,王文轩把一张银行卡递到了贺左戎戎的手中,说:“戎戎!这张卡我交给你了,密码是王直的生日。以后我就和你父亲一样开始享受生活了。”
在中院东厢房,王文轩的房间里,王直和贺左戎戎听着父亲做的决定。
听完王文轩的话,贺左戎戎赶紧把银行卡交还了回去,说:“爸!我和王直不缺钱。这张卡还是放到你手里保管好。”
轻轻摆摆手,王文轩说:“戎戎!你听我说,这张卡对我一点用都没有了,钱放到你们手里比在我这里用处大。这次我回来,看到你们不但把公司管理的这么好,还创立了自己的商业品牌,更让我意外的是,你们居然建立了博物馆。嗯!我非常高兴。这证明你们的眼光比我强啊!”
顿了一下,看向了院子中那个挂满红中泛黄果实的海棠树,接着说:“这四合院住着真舒服,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了。你们不会讨厌我吧?”
这句话一说出口,贺左戎戎有点急了,赶紧说:“爸!说什么呢!怎么还说起讨厌了呢。您不知道,前段时间这院子里的人少很多,要多冷清有多冷清,我们巴不得多来一些人住呢。”
“哈哈哈!”听了儿媳妇的话,王文轩开心地笑了,说:“这就好,那你就赶紧把这张卡收起来。再推来推去的就不是一家人了。”
“说的好!”随着话音,贺天举从外面走了进来,“亲家呀!住进这个院子,我真是感觉幸福远不是金钱、地位能换来的。我要感谢你呀!多亏了你有了这么一个好儿子,我才能有这么一个好女婿。我的女儿才有了这么好的一个依靠。”
说完这话,贺天举和王文轩都开怀大笑了起来,弄得王直和贺左戎戎一脸的不好意思。两个老头在四合院里营造了欢快的氛围。
在“双圣”博物馆开馆的当天,不单是京城文化圈的教授学者,国内很多知名的考古学家也慕名赶来,只为一睹吴道子和王石谷两位画圣的真迹。
随着顾运彤亲手书写的“双圣”博物馆牌匾的揭幕,博物馆大门瞬间涌入了二百余人的参观队伍。
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吴道子的“四菩萨像”和王石谷的“秋山访友图”。顾运彤站在这两幅他视为无价之宝的玻璃展柜前,滔滔不绝地向来人介绍着画中的韵味。听得他周围人不住地点头,赞同。
更有人拿着大号的放大镜,对这两幅画的每一处细节仔细鉴赏,恨不得能够把展柜打开,亲手触摸一下来自古代的画圣真迹。
另外一件备受关注的物件出乎了王直的预料。本来,他觉得水陆道场画、雍正正官窑渣斗,或是那只他带回来的明青花人物大盘,会吸引人。没想到那套清朝一品大员的官服更引入瞩目。
看着玻璃展柜中的管帽、朝服、朝靴,尤其是帽子上的顶珠和那串翡翠朝珠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这颗顶珠应该不是斯里兰卡,或者缅甸的红宝石,从色泽和质地上看更像是来自非洲的。”一个老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是非洲肯尼亚产的红宝石。”跟着老学者的话,今天特意来参加博物馆开馆仪式的卢广川发表意见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红宝石,是类红蓝宝石。与斯里兰卡和缅甸红宝石相比,透明度欠佳,但非常适合打磨成帽珠。”
“呦!我说谁能说出这么专业的鉴定结论呢。原来是卢老怪呀!”先前发表意见的那个老学者和卢广川显然很熟悉。只听他接着说:“从这颗宝石上,我们就能判断出来,明清两朝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有多么的发达,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世界多少国家的经济活动啊!我为我们这个民族感到自豪!”
由衷的感慨带动了身边人的情绪,都频频点头。
说话的这个人名叫杨福臣,是享誉国内的珠宝玉石鉴定专家。和卢广川、侯敬维都很熟络。
他说完话,走过来的侯敬维也发话了,“此话不假,你们看这串朝珠,是纯正的白底青。在明清两代,翡翠的种水并不是人们追求的方向,反而是色更受追捧。尤其是绿色。我曾经看过一串清代的十八颗直径二十毫米的祖母绿翡翠佛珠,有人出到了一千万要收,那位保有者却毫不动摇,坚决不卖。尽管她只是一个孤寡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