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村里老师超高待遇
“走,先带各位老师去学校落脚。”
王海川招呼王卫军,张大牛几个,帮这些老师搬行李。
这七位老师中,有两位还带家属过来的,有三位原本是回城的知青,以为王家村也像其他乡村一样贫穷,把王海川预支的工资都换成了各种生活用品,每人带了三四大包东西。
王卫军和张大牛拉着两板车生活用品很想笑,这些东西村里都有,还比城里买的更便宜,等这几个老师了解情况了估计会后悔死吧。
一行人刚到王家村小学后,王海川请来的这几个老师都傻眼了。
“这,这就是你们村的小学?”
他们想象中工作的地方是,几间旧房子教室,住海草屋石头房,贫穷落后,生活辛苦,每月能拿一百多块工资,吃点苦也没什么。
但现在这一排七间红砖大房子,还刷了白粉,屋顶也是大青瓦,房子里面黑板,讲台,课桌全是新的,甚至屋顶还安装了电灯泡,这真是乡下渔村的小学教室?
城里的教室也没这么好啊。
这几个老师,包括老师家属,呆呆的跟着走进王家村人,走到教室后面,走进给他们分配的住房后,都麻了。
两室一厅,还带卫生间,这,这是小学老师能享受的待遇吗?
“啪!”
有个青年老师甩了自己一耳光,确定自己没做梦,其他老师没笑他,每月能拿一百多工资,还住得这么好,他们心里都不安了。
“那个,王海川同志,我们在这吃住每月需要交多少钱?”
年纪最大的那位中年老师问道。
“交钱?交什么钱?”
“你们来我们村教书,怎么可能还收你们的钱,住宿免费,吃饭我们叫人给你们送,想自己做,我们供应油和米,菜的话你们找村民买,反正很便宜。”
“这,我们除了教书,还做别的工作吗?”
几位老师纷纷看着王海川,这么好的住宿还拿那么高的工资,他们心里有些不踏实。
王海川摆摆手:“不用,只要教学生就行。”
“我们村孩子挺多的,各位老师不要觉得来这里教书很轻松。”
王海川知道自己开的教书补贴太高,他们可能有些不安,等他们开始工作了才会放心。
这几位老师放好行李后,王海川请他们在自己家吃了个饭。
大嫂张兰做好饭菜送过来,三四个海鲜菜,五六个野味菜,加上一大碗红烧肉,一锅老母鸡炖野蘑菇,还有一桶白花花的大米饭。
这些老师和老师家属纷纷咽口水,被彻底馋到了。
“来,女同志喝果汁和可乐,男同志喝白酒啊。”
王海川往桌上摆了几瓶可乐和一大瓶果汁,还放了两瓶本地名牌白酒,这待遇让老师们受惊若宠了。
“各种老师来王家村教书,俺代表全村村民谢谢你们。”
王富贵端起酒杯向老师们敬酒。
“不用谢,不用谢。”
“我们会认真教好王家村每位学生。”
老师们当场表态,拿那么高工资,吃住也这么好,肯定要认真教学生。
饭桌上相互认识了一下。
梁学民,四十七岁,有二十多年教书经验,曾经在初中学校做过教导主任,因为家里孩子太多,生活困难,把城里学校工作让给大儿子后,到处打临时工,被王海川请来当王家村小学校长,同时兼任小学六年级班主任。
孙成才和吴小莉是夫妻,两人二十多岁,都是中专毕业,原本在临海县初中当代课老师,工资太低,家境不好,被王海川请来当小学五年级和四年级班主任。
高军,三十多岁,曾经在县城小学任教十多年,去年被人排挤辞退,王海川很满意他会用油墨印刷机,还有做教材经验,请他当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同时负责学校教材资料。
张东旭,赵喜来,回城知青,在乡下做过几年小学老师,原本想找关系进县城小学教书的,结果听说王海川招小学老师开出一百多块一个月的工资后,忍不住找上王海川自己推荐,经过测试,他俩教小学生完全没问题。
至于最后一位,是钱倩倩的朋友叶晓晓,带过育红班,不擅长卖货,就被钱倩倩推荐给王海川,她本人挺喜欢带孩子的。
“海川哥,你可要多照顾我呀。”
叶晓晓性格外向,有些自来熟,她和同来的老师才一顿饭的功夫就混熟了,还喝着可乐主动跟王海川打招呼。
“那当然。”
见这姑娘可乐喝完了,王海川又递了一瓶给她。
吃完饭,算是都认识了。
王家村小学属于公办,但老师没有编制,不过来王家村的这些老师没在意,他们都打着在王家村教几年赚够钱了就回城的主意。
王家村给这些老师开的工资是一个月三十块钱,加上王海川的教育补贴一百块,这一个月一百多块,一年一千多块,几年几千块钱,在这年代可不是小数目。
王海川也知道他们的打算,没关系,只要王家村发展够快,今后肯定有老师抢着来王家村教书。
就像现在,隔壁有个村的知青老师就托老婆家亲戚,来王家村打听王家村招老师的消息,王海川和王富贵可不想挖周围村村小学的墙角跟,乡下学校老师本来就少,挖别人村的老师可不是件好事。
二月五号,王家村小学开学了,村里的大小孩子们,被家长拿着竹条抽到学校报名,去年玩了一年,村里这帮孩子都玩野了,想读书的真没几个。
读不读书可不是孩子能决定的,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条件送孩子读书,村里十五岁以下孩子都被送到学校,足足三百多个。
这下可把王海川刚请来的几个老师吓到了,他们以为就几十个学生呢,现在每人都得带五六十个学生,这可是轻松活。
学校这边很热闹,王海川刚过来就被这开学场面震惊到了。
学校门口没有门卫,村卫生室的两个医生在门口守着,进学校的的小孩都在他俩那擦药了才进去。
外面一群家长拿着竹条,棍子,树枝不停的和自家孩子‘讲道理’,明白读书重要性的孩子,带着身上‘讲道理’的痕迹,到医生伯伯婶子那擦点东西,老老实实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