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苟在乱世做主公 > 第14章 士族之谈

第14章 士族之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渝州世家大多集中在平城,平城原有七大世家,小世家不计其数,后来衰落的衰落,灭族的灭族,攀升的攀升,到虞熙这里有话语权的,就剩孙、王、郑、田四大家了。

    当年正是这四家簇拥着虞芒坐稳了渝州牧的位置,站错队的世家现在坟头草都两丈高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世家是连皇帝都无可奈何的存在。在地方做官除非有深厚的家世背景,或是有强大的个人能力,否则走马上任的时候就会被地方世家给架空。

    虞芒属于后者,他背后没有士族,没有位至两千石的朋友,一个人带着自己挑选的班底入主了渝州。分化、打压、联姻、合纵连横……在规则限度内,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堪堪留在了渝州,而不是被狼狈地扫地出门。

    陈裕那时还在中央任守藏史,这是个没有什么权力的闲职,每日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和整理藏书。

    这个职位哪怕是历史不怎么样的虞熙也有所了解,因为在现代它有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图书馆管理员。

    众所周知,在古代能当图书馆管理员的都是被埋没了的大佬。

    一直默默无闻的陈裕在上级的克扣下勉强能吃饱饭,但或许是默默无闻地太久了,几次朝廷大变天都没人想起来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直到谭邕夺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陈裕才被从这个位置上撸下来,给一个行贿买官的小士族子弟让位。

    年近五十的他当时格外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古时的人寿命都不长,很多人都活不到他现在的年纪。抱着落叶归根的想法,他花光积蓄返回了渝州。

    陈裕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塑造了他的智慧和性格,旁观朝堂的风云变幻让他学会了政治和谋略。与虞芒结识之后,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才终于来临,君臣俩人联手掌控了渝州大权。

    虞芒是野路子出身,做过逃犯也当过土匪,但是偏偏他读过书,还长了张极具欺骗性的脸,其经历足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绝对可以出一本名为《从逃犯到两千石——教你如何玩转官场》的专业教科书。

    而陈裕年事已高,壮志才起,急需在临死之前做出点大事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君臣二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在大家默认的游戏规则之内无所不用其极。

    平城世家对“虞”这个字着实有点阴影,因为虞芒是个连姻亲能都下手的狠人,当年对他下过黑手的世家全都被斩草除根。

    而这个狠人的继任者,似乎也是个狠人——哪个儿子敢拿自己父亲的死来布局的?

    所以在听闻《讨成参缴》的消息之后,平城内的世家多少都有点方,想起了从前被虞芒支配的恐惧,害怕虞熙在城破之前要先拿他们开刀。

    唯有孙家的家主孙德依旧稳如泰山,作为平城内最强大的世家,即使陈裕先手封锁了对外通信渠道,他也依旧用自己门路跟城外的辛泽搭上了线。

    不是所有世家都害怕污名的,孙德这么自信一半是因为他有办法借权势来给自己洗白,另一半则是因为辛泽的苦苦劝说。

    只要迎成参军队进城,渝州就会迎来一轮大洗牌,而凭借着首功,孙家就可以在成参的帮扶下一越而成为顶级世家。

    “孙家必于我手兴盛昌隆!”

    孙德颇有种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自豪感,悠然地饮着名贵的茶水。

    他其实不是很喜欢喝茶,葱姜蒜和茶叶煮在一起的味道很奇怪,但是由于茶叶价格高昂又尽显风雅,世家大族以饮茶来彰显身份,所以他自小就一直这么喝,到现在已经非常习惯茶的味道了。

    一言以概之,他喝的不是茶,而是寂寞,是即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刚放下茶杯,就见长子孙益慌忙奔来,孙德不满地皱起了眉毛,呵斥道:“毛毛躁躁,成何体统!”

    “父亲。”孙益也顾不上什么礼数了,匆匆行了一礼,“孩儿见几个世家皆向大公子输财输物,我们要效仿吗?”

    孙德摇摇头,陈裕的破釜沉舟在他看来更像是灭亡前夕的疯狂,比起尚未弱冠的大公子,他更相信成参和辛泽,闻言冷冷一笑:“且看着吧,待城破之日,他们此番行为定会为他们招来祸端。”

    既然父亲这样说,孙益便也放下心来,却不知孙德将他的表情看在眼里,微微有些失望。

    还是需要再磨砺磨砺啊,不然我怎么放心把孙家交到你手里呢?

    ……

    虞熙在书房看书看得头晕眼花,总算是把渝州世家发展史理了个大概,为了不出差错还专门打了一竹简的小抄揣在袖子里,走出房门时竟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牵着弟弟用过饭,他就打算去看看今天早上的一发通告为平城挣来了多少投资。

    薄曹从事正带着手下官吏清点物资,忙得焦头烂额,见大公子前来连忙放下手上的活迎了上来:“大公子。”

    “从事不必多礼,如今都有哪几家来过了?”虞熙看着堆在仓库里的物资有些不敢相信,他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世家大族的底蕴。

    世家手里的钱粮就像是海绵里的水,使劲儿挤一挤就是平城现有财政的几倍,未免有些太夸张了。

    “回大公子,最早来的是郑家,输粮四千石,干柴五车……”薄曹从事不敢怠慢,比对着自己记下的账本念了起来。

    由于数据过多,虞熙没办法从干巴巴的叙述中得到太多有用信息,便要了账本来看,让薄曹从事自去做事,不用管他。

    结果一看账本他才发现,簿曹从事刚才就是在念账本。

    在书房经历了整整半天荼毒的虞熙,以为自己可以坦然面对这个时代的文书了,但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加上与自己习惯相悖的排版,再加上数学这一门死亡学科,还是让他的太阳穴一抽一抽得疼。

    这种混乱的记账方式更是雪上加霜,难怪这么多人到现在都算不明白到底运来了多少物资。

    虞熙硬着头皮读下去,读了两卷竹简之后忍无可忍地要来了未写过的竹简和笔墨,亲自提笔开始整理。

    簿曹从事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出。

    虞熙在竹简上列了一个表格,横向是各项物资的名称,纵向是世家姓氏,最后一行还专门留了“总计”的位置,方便算总账。

    将数字往表格里填就简单多了,不仅简单,而且还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薄曹从事看得目瞪口呆,往常他们记账向来都是某年某月某日入账多少又支出多少,到了第二日就又接着前面的写,到了要对账的时候,手下所有小吏连夜不停地算,一熬就是几天几夜,还总因为各种原因对不上账。

    大公子这种记账方式实在是高明啊!

    虞熙整理了几卷,见不停地有物资入库就让簿曹从事接手了。自己则拿着记好的小抄,在送过物资的士族姓氏下面点上一个小黑点。

    他已经开始逐渐理解世家大族的游戏规则了,这些没被点上墨点的都是他以后可以清除的对象,只要找个合理的罪名,没有士族会站出来指责他的行为。

    而在他发出通牒之后还不支援平城的士族,基本上已经默认了他们选择站在成参一方,他连处决他们的理由都是现成的,连编都不用编。

    虞熙对着竹简看了一会儿,在“郑”字上打了一个钩。郑家不仅是第一个表态的,连送来的物资也是最多的,这就难能可贵了。

    郑家是渝州的老牌世家,渝州牧换了几届,世家被割了几茬,唯有郑家依旧屹立不倒,把自己打造成了“渝州不倒翁”一样的存在。

    这倒不是因为郑家有多么强大的实力,纯粹是因为郑家每一任家主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俊杰——识时务的那种。

    为了在太守打压、同行碾压的政局当中生存下来,郑家一直把自己的外表整得非常无害,从来不留下任何把柄,在大家都在拼命内卷的时候早早地就躺平了。

    你可以削弱我,你可以针对我,但你永远也找不到理由灭掉我。

    虞芒想对郑家下手很久了,十几代的积累足让郑家在渝州称王称霸,但郑家一直都是一副不温不火、与世无争的模样,只有在重要决策时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多数情况下还是“英雄所见略同”之类的发言。

    这正是问题所在,谁也不知道它藏了多少的底蕴。

    但见“郑”这个字还出现在虞熙的小本本上就知道,虞芒最终还是没有对郑家出手。

    因为郑家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人给人,给完了还会问你够不够,不够了我全家上下缩衣减食给你凑。

    虞芒还有什么好说?

    人家这么上道,他也不能没事找事,要在官场上混,总不能破坏潜规则。

    虞熙在书房看到虞芒给郑家的批注时就对这个“特立独行”的世家产生了兴趣,打算找个机会接触一下。

    但这是以后的事情了,他现在得去找陈裕了解辛泽那边的动向。

    眼见已经到了酉时,估摸着不会再有士族子弟送物资过来了,他便去东门寻陈裕。

    按照俩人昨夜的谋划,辛泽极有可能派军强攻,争取把檄文的影响降到最底。

    他们需要倚靠世家的资助守住城门,只要守住了这一次,后面就好办多了。

    但是辛泽没有下令攻城,而是跟他们打起了口水仗,发文针对《讨成参檄》一条条地反驳。陈裕在世家的支援到达之后信心大增,也不甘示弱地继续撰文,双方就这么从早上辩论到了现在。

    负责喊话的兵卒嗓子都喊哑了好几个。

    别说是虞熙,就连陈裕也对此感到非常的迷惑,面对大公子的询问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是什么新形式的疲敌之计,欺负他年纪大,想要靠写文累死他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