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养殖情况
李秀兰也跟着一起回去了,往回带一些蚊帐床单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毕竟房子才刚建起来,家里啥都没有,得需要慢慢往屋里添置一些东西。
等她们回到村子后,何晚秋发现很多村里房子都盖起来了,除了田地没有庄稼,一切的一切都还是记忆中的何家村。
昨天晚上提前回来父亲何洪兵,此时也正在圈里喂饲料。
只见成群的鸡鸭,还有几头小猪仔,一段日子不见,又长大了一圈。
特别是鸡鸭,长得特别快,感觉再养上一两个月,就可以出售变现了。
何洪兵见妻子跟女儿回来了,手里动作没停,随口问道:“你们咋这么早回来了?”
李秀兰没好气的瞪了一眼何洪兵:“你看看家里都乱成啥样了,我再不回来,迟早都要变成鸡窝狗窝了。”
何洪兵尴尬一笑,家里确实乱的不成样子了,自从两个小家伙放了暑假去镇上后,家里就剩他一个。
他只用顾好这些家禽,还有他自己就够了,至于收拾家里,他一个大男人根本不太在意,反正一个人生活,能凑合就凑合。
何晚秋看着爸妈斗嘴的场面,颇为搞笑。
她也不说话,默默在一旁喂着饲料静静听着。
李秀兰也懒得跟何洪兵说啥,将买回来的东西放好之后,也帮着整理杂乱的鸡圈。
何晚秋把手中的一袋饲料都喂完了,没想到何洪兵又拆开一袋,她不禁问道:“爸,咱家这次养了多少鸡鸭啊?饲料钱都得不少吧?能赚钱吗?”
何洪兵一听就来了兴趣,指着正在进食的家禽说道:“鸡鸭加起来差不多五百多只吧,也不全吃饲料,野草跟河里的小鱼小虾啥的,它们都吃。”
自从没了土地种,他每天就跟这些家禽打交道,一共多少只,每天的饲料消耗,怎么去预防瘟疫,如何去最小成本去喂养,他每天都在琢磨。
渐渐地,他对这一批家禽的喂养已经有了些许心得,反正在保证家禽吃饱的前提下,去控制好成本,那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见父亲游刃有余,何晚秋就放心了,她又继续叮嘱道:“爸,鸡鸭长的都快,必须得提前找好买家,不然每天的饲料,都得不少钱。”
何洪兵点了点头:“这个问题大家讨论过,但是嫌别人三元一只的价格低了,现在还在找其他贩子,看能不能谈的更高一点。”
三块钱的价格其实已经很高了,但是谁不想卖高一点,多赚一点呢。
李秀兰在一旁听着,不知道说啥好。
女儿麻辣烫店一天就能赚几百块,真想不通丈夫为啥就死守着老家这点破地,宁可这么辛苦也不愿意跟着她们去镇上干点轻松活。
但这些话她都说了无数次,何洪兵都听不进去,慢慢的她也懒得说了,反正家里现在不需要何洪兵来挑起担子了,爱干啥就干啥吧。
就在几人聊天时,屋外走进来几个人。
李秀兰招呼道:“呀,周婶,你们咋来了?”
来的人正是村里的几个人,三名何姓的妇女,还有周婶,都是跟李秀兰差不多年纪的中年妇女。
周婶开口道:“这不是听说你们回来了,特意来看看。”
说着,就把手中装有篮子的鸡蛋递了过来:“也没啥拿的出手的,这点鸡蛋你们得收着啊!”
剩余三明妇女也是将鸡蛋往李秀兰手上塞去。
李秀兰没接,满脸不解:“周婶,你们这是?”
周婶笑着道:“你就拿着吧,你家晚秋帮我们这么大忙,吃几个鸡蛋又算得了什么?”
另外一个何姓妇女附和道:“对啊,要不是晚秋帮我们申请到贷款,别说鸡蛋,我们估计都要饿死了。”
面对几人的夸奖,何晚秋笑笑没说话。
何洪兵也是没说话,他心里根本没什么波澜,因为这几个人前几天就拎着鸡蛋来过,被他拒绝了。
要说村民的这些行为,得从前几天说起。
自从村里都知道了收购家禽价格为三元的事情,全村人都开心的不行。
有请何洪兵吃饭喝酒的,有送一些口粮的,但是何洪兵知道这些人感谢他的原因,无非就是做养殖赚钱了,喝水不忘挖井人。
李秀兰听到村民们的养殖都做的不错,很是高兴道:“你们赚钱归赚钱,到时候贷款可别忘记还了,咱何家村的名声不能坏。”
周婶撅着个嘴道:“那肯定,这次差不多都能还清,还能剩点,下一批养殖基本就能开始赚钱了。”
李秀兰知道大家目前都不容易,将鸡蛋一一还给对方:“那就好,都是一个村的,鸡蛋就算了,你们自个拿回去给孩子炖着吃。”
山洪过去才多久,村里的元气都还没恢复,她就算再贪小便宜,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村里人的东西。
几人还以为李秀兰嫌弃,有些难为情:“秀兰,我们能拿的出手可就这点东西了,你要是不收下,我们心里也不安啊!”
李秀兰看着几人的神情,不知道咋说,不过还是十分含蓄的将她家目前的现状说了一遍。
“不瞒告诉你们,我们家现在真不缺吃的,晚秋这孩子争气,这次中考拿了市状元,而且还开始创业了,赚了些钱在县城买了房子,一切都好着呢,所以你们把自己顾好就行了,真不用你们破费。”
几人听闻,满脸的惊讶。
大家都穷的好好地,你咋突然就混的这么好了。
一个中考状元就够她们消化的了。
没想到还说创业,在县城买了房子。
这是村里一个贫困户能做到的吗?
她打死都想不通,李秀兰一家是怎么卖麻辣烫,在县城挣到一套房子的,远远的超出了她们目前的认知。
几个人心里五味杂陈,看着手里的鸡蛋叹口气,或许别人真的是为她们好才不要。
震惊归震惊,几人都是村里的熟人,在尬聊几句后,周婶率先就找借口离开了。
本想着这次养殖,她多贷了一百块的款,多买了些家禽能够多赚一点,现在看来,就算再多贷款一千元,也赶不上李秀兰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