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天生神力,我打爆元朝当开国皇帝 > 第300章 安禄山之乱始

第300章 安禄山之乱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常青望去,调侃道:“微波派似要比道兄你的传真派大上不少啊。”

    李承天苦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微波派历史悠久,远胜于我传真派,况且她们祖上与佛门颇有渊源,故而能安心发展,未受佛门打压。”

    常青诧异:“微波派竟与佛门有如此关系?”

    李承天点头,却未细说,转而问道:“道友,你确定杨贵妃会请你相助?”

    常青轻笑:“除非她不顾生死,否则安禄山一旦得势,她定会首当其冲,成为他的掠夺目标。”

    李承天叹息:“好好的盛世王朝,竟要消逝了,可惜可叹矣。”

    常青摇头,世间哪有长盛不衰之王朝?

    大唐历经多朝,已算足够长久了。

    ……

    却说黄鹤师徒一行人,远离长安,来到一处荒凉山岗,方寻得一破旧山庙歇脚。

    黄鹤吩咐道:“暂且安歇于此。”

    此时,白龙又追问:“师父,娘娘究竟有何危难,还请明示。”

    黄鹤冷眼扫过二人,语气冰冷:“我曾与安禄山有约,他自极乐之宴离去后,即刻起兵攻长安。”

    “届时,他会强夺杨贵妃,让天下皆知,狠狠将李隆基之颜面踩于脚下,打破世人对皇权的敬畏。”

    言及此处,黄鹤眼中愤恨难掩。

    昔日,李隆基在他眼前辱杀其妻,令他无力守护挚爱。

    今日,他誓要让李隆基也尝尝这无力之感。

    他更要让大唐子民皆知,李隆基之无能,连挚爱贵妃亦无法保全。

    白龙与丹龙闻言,面色骤变。

    白龙质问道:“师父,我知您对当今圣上心有不满,但娘娘乃无辜者,她性情温婉,与世无争,为何要害她?”

    黄鹤怒声道:“为何?你问我为何?我也想问,我发妻一生慈善温柔,从不与人争执,为何偏要遭李隆基毒手?”

    “师父!错在李隆基,您岂能因此加害贵妃?否则,您与他又有何异?”

    白龙据理力争,高声喊道。

    黄鹤怒喝:“我不管!我就要让李隆基痛不欲生!”

    白龙咬牙,悲愤道:“师父,徒儿不孝,无法再伴您左右!”

    言罢,他猛然转身,冲出荒庙,步入茫茫黑夜之中。

    黄鹤冷眼旁观,轻哼一声:“晚了,大局已定,大唐再已无力回天。”

    ……

    次日。

    御花园内,李隆基望着荷花池,问道:“高力士,你所寻的道法高人,可有下落?”

    高力士连忙道:“奴才已派人寻找,但长安城内道观稀少,佛寺众多,寻道一事尚需时日。”

    李隆基叹息:“佛寺何其多也。”

    高力士眼神闪烁,已揣测圣意,心中暗道:佛门恐将遭殃。

    片刻后,李隆基又问:“太真近况如何?”

    高力士忙回:“娘娘终日闭门不出,愁容满面,似有心事。”

    李隆基目光闪烁,追问:“她额上印记可还在?”

    高力士支支吾吾道:“在……在的……”

    李隆基目光一凛,冷哼一声:“哼!速去探查那逍遥道人,我要知其全部资料!”

    “是,圣上。”高力士连忙应承。

    ……

    时光匆匆,十日光景转瞬即逝。

    大明宫。

    今日早朝,氛围异于往常。

    大臣们皆面色凝重,甚至有些官员面露惊恐,尤以宰相杨国忠为甚,额上汗珠涔涔。

    李隆基步入龙椅,见状不禁蹙眉,问道:“诸位爱卿,可有要事?”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李隆基觉察异样,顿时沉声质问:“究竟何事?杨国忠,你来说!”

    被点名的杨国忠面色一变,扑通跪倒在地,哭诉道:“圣上,安禄山那狗贼反了!”

    此言一出,李隆基脸色骤变,猛地站起,怒喝:“你说什么?”

    杨国忠几乎把头缩进衣领,浑身颤抖道:“安禄山与史思明联手叛乱,正率大军攻打洛阳!”

    李隆基面色铁青,怒斥:“乱臣贼子!!朕设极乐之宴相待,他竟敢心怀叛逆,真是该死!”

    他随即望向群臣,问道:“叛军何时起事?为何昨日尚无消息,今日便已兵临洛阳?”

    群臣沉默,无人敢言。

    李隆基怒骂:“废物!一群废物!平日口口声声说天下太平,如今安禄山、史思明已攻至洛阳,你们却哑口无言?”

    杨国忠急忙进言:“圣上,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乃阻击叛军进犯洛阳,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堪当此任。”

    一旁大臣亦纷纷附和。

    “臣以为,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亦可领兵东征,平定叛乱!”

    朝堂之上,众臣谏议纷呈。

    不久,对策既定。

    李隆基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镇守洛阳。

    然而,范阳、平卢原节度使安禄山已反,其地犹在安禄山之手。

    因此封与不封,实则不过虚衔。

    随即,李隆基又下令,命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平叛。

    接着,并遣使毕思琛,前往东都洛阳募兵守城。

    皇命既下,大唐这架沉寂数十年的国家机器,终于缓缓启动。

    当日,高仙芝、封常清即启程,奔赴洛阳。

    然而,大唐精锐边军未及归返,二将只能于长安、洛阳临时募兵。

    可惜所募者,多为市井之徒,既无战斗经验,亦未经训练。

    因此,导致安禄山大军攻洛阳,未及一月,洛阳便沦陷。

    东京留守李澄,与御史中丞卢奕拒不投降,被俘后遭安禄山杀害。

    河南尹达奚,则向安禄山投降。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与高仙芝,退守潼关,采取守势,坚守不出。

    怎奈李隆基听信监军宦官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将封常清、高仙芝处斩。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

    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大将被杀后,朝廷无将可用,以致朝中人心惶惶。

    李隆基不得已,启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任兵马副元帅,领兵二十万,镇守潼关。

    潼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哥舒翰进驻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挖沟壑,高筑壁垒,坚守不出。

    哥舒翰不愧为当世大将,深知安禄山兵马远道而来,久攻不下必生懈怠。

    故而始终坚守,多次击退敌军。

    然而,宰相杨国忠却疑心哥舒翰亦有谋反之意,便向李隆基进谗言。

    中伤哥舒翰不主动出击,疑是消极怠战,与安禄山或有勾结。

    李隆基不复英明,竟轻信谗言,屡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战。

    哥舒翰无奈,只得出城迎战。

    一战之下,二十万唐军竟惨败,仅千余人得以逃亡生还。

    此役,大唐元气大伤,底蕴尽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