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赚赚赚!大小姐调教全家纨绔暴富 > 第136章 民兵

第136章 民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县主府被乱军夜袭的事,第二天程长宴就上报给了县衙。

    曹县令一个激灵站起了身:“县主怎么样,没事吧?”

    “县主无恙。”程长宴声音发沉,“雍州那边老百姓四处逃散形成乱军,再加上很多溃兵从战场逃离,导致附近州府大案频发,昨夜县主府遇袭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若再有下次,县主府被攻破,唇亡齿寒,金平县也危矣。”

    曹县令面色肃然。

    金平县的所有官兵加起来,也就堪堪一百人而已,而县主手上的护卫就有一二百人。

    县主都挡不住的话,金平县更挡不住!

    他忙道:“县尉可是有什么法子?”

    “我想增加县主府护卫人数。”程长宴开口,“朝廷规制,县主身边护卫一百六十八人,若超了这个人数,属于逾矩,不知县令大人有什么建议?”

    曹县令思索起来。

    朝廷对勋贵这方面的规矩制定的特别森严,公主身边多少护卫,郡主身边多少,县主又是多少,制定的清清楚楚,稍有逾矩,便会有人弹劾,重则连封号都会丢了。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

    县主身边若只有一百六十八号人,根本就护不住这么大的摊子。

    “可以招民兵。”曹县令缓声开口,“太平时是农民,战乱时是士兵,记在县衙档案下,人数再多也不会越了规制。”

    程长宴的唇角弯起:“既然县令大人行了这个方便,程某也定死守住金平县!”

    回到县主府,程长宴着手就安排起这件事。

    他将赵子睿叫了过来:“给县主训一批护卫出来,能办到吗?”

    赵子睿呆住了:“程大人是不是忘了,我只是个文官,我哪知道怎么训护卫?”

    他只会一点点三脚猫功夫,勉强能护住自己罢了。

    “拳脚上的本事自有人来教,我指的是兵法。”程长宴缓声开口,“作战阵法,天门阵,龙门阵,朱雀阵……”

    赵子睿双眼顿时亮起。

    他很喜欢看兵书,确实经常研究兵法,这方面,他还是有发言权的。

    他立即应了下来。

    同时,所有工人流民开始了练兵,早晚各一个时辰,一天加起来就是两个时辰。

    练兵七天之后,开始选人。

    原先的两千多工人,加上四千个流民,共计六千余人,除去老弱病残,以及不愿打打杀杀的人,也还剩下五千,站在偌大的场地上,乌泱泱一大片人。

    季来之和季安之拿起名单,开始念人名。

    这些天,是他们二人在练兵,哪些人身强体壮,哪些人满是热血,哪些人领悟力强,他们都摸清楚了个大概,第一批,就是将最适合的人挑出来,组成一批精锐部队。

    这一次,共选出六百余人。

    “你们这批人,是记录在县衙册子里的民兵。”季安之大声道,“何谓民兵,拿起锄头是民,拿起武器则是兵,既种田又打仗……但特殊时期特殊对待,你们六百人手中的活暂时停了,接下来只需参与练兵,县主用自己的私库,给你们每个人每月二两银子,你们可不要辜负了县主的一片期望!”

    在场的人,对民兵并不陌生。

    在不太平的年岁,县衙会安排人去村里招民兵,一没有正规的训练,二没有军饷,开战时,就让民兵冲在最前面当肉盾,很多人一提起民兵二字,就避之不及。

    可是在金平县主这里,民兵不仅能参与正规练兵,还能拿到二两银子的月例,这是在哪都不可能的事!

    “保护县主!”

    “保护金平县!”

    六百人发出震天的气势。

    程长宴很满意。

    程家暗卫一百,县主府兵一百六十八,皇帝私下给了八十八私兵,加上这次的民兵,共计一千人。

    在大魏朝,百人军队领头称之为百夫长,五百人领头则是小都统,千人军队的首领,可以称之为大都统了。

    若是五千以上,首领则是指挥使。

    驻守宜州的将士,也不超过五千人。

    李知月在距离县衙十几里外的郊外划了一大块地,修建成操练场,封季来之和季安之为小都统,从暗卫中挑出十人为百夫长,赵子睿暂为军师,负责制定作战方针,训练各个阵法等。

    军事上的事,李知月就没多操心了。

    她将所有心思放在了学堂的开办上。

    在学堂正式开办之前,必须得先招生。

    秀才周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他垂头丧气的来找李知月汇报:“县主,我下乡走访了很多农户,他们嘴里说着希望家里出个读书人,可让他们送孩子来念书,一个个又不愿意。”

    李知月喝了口茶道:“可有问清楚原因?”

    “农户认为,女娃反正日后会嫁出去,没必要读书,而男娃长大了要继承家中的田产,读书对种田也没什么帮助。”周烨叹了口气,“只有家中男丁极多,且男娃子年龄小的人家,才愿意送来上学,这些天,只招了二十多个学生。”

    学堂修的那么大,才二十几个学生,着实是有些不够看。

    李知月放下茶盏。

    农民有这种想法太正常了。

    在封建社会,男丁是劳动力,种田有体力优势,重男轻女就成了普遍现象,自然不可能送女孩读书,而男丁长到十岁,就能当半个劳动力来使,一般农户家庭也不舍得把劳动力送出去读书……这是眼界决定了认知。

    她站起身来:“我去那些农户家走一走吧。”

    周烨带着她去了最近的下沟村,这个村不少人都在煤山上干活,一些老太太孩子们在家里糊火柴盒,家中壮年的男女则在田间劳作。

    李知月随意走到了一家农户门口。

    那老太太一见李知月的穿戴,就知道是贵人,连忙拉着几个孩子走出来,正要跪下请安,就被李知月扶起来了:“老人家,坐着说话。”

    老太太拿出凳子,用袖子使劲擦了擦,这才敢放下。

    李知月坐下来,笑着道:“老人家看到我身后的周秀才,应该明白我是干什么来了吧?”

    老太太瞅了一眼周烨,叹了口气道:“县主有所不知,我有三个儿,两个儿子去煤炭坊干活了,三个儿媳留在家里种地,我和几个孩子糊纸盒赚点钱,要是送去上学,糊纸盒的活岂不是没了?”

    “十个火柴盒一文钱,一个孩子一天顶多也就糊三四十个,也就是三四文钱。”李知月轻声道,“为了三四文,可就耽误了孩子一辈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