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收粮
火柴在汴省的销量就这么打开了。
在省城受欢迎的东西,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推广到下面的州府,再由州府推往县城。
原先四处运货,可能还会担心土匪乱民什么的。
但最近半个月来,金平县主的丈夫,县马大人,带领着几十个官差,将附近山头上的土匪全都剿了一遍,据说,活捉了三百多个土匪,这让宜州的土匪们闻风丧胆,最近都不敢出头作案了,倒是方便了往来的客商。
在火柴卖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已经进入七月份了,地里的庄稼也要收割了。
前来干活的工人中,大部分人是佃户,其中也有自个有地的农民,李知月特意给农民们放了个假,让他们将家里的粮食收完了之后再来上工。
农民们开始收割时,陈家的地却还没有动静。
陈老爷子气的摔了一个茶盏,砸在管家的脑袋上:“你不是说,县主府建成之后,县主就会放人吗,她不仅没放人,反而招走了更多人,我陈家两千个佃户,她招走了一千多了,她到底要干什么!”
盖房子需要这么多人吗?
那什么火柴工坊也不需要一千人吧!
据说,一部分人派去上谷县挖什么山,剩余的人,则全上了县主府后头那座山!
他很想知道,金平县主的后山上到底有什么!
可是安排了那么多人去打听消息,什么都打听不到……
现在这个事先不急。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陈家一共近一万亩的庄稼要收割了,没有人,这事儿怎么办!
陈管家战战兢兢道:“老爷,一万亩地的粮食,是陈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绝不能烂在地里……不然,去找金平县主商量一下,让她放人?”
陈老爷子确实也没有旁的办法。
以前还能招一些短工来干活,但自从金平县主大量招人之后,短工们都跑那边去了,村子里的农民也要忙活自己的田地……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去求金平县主。
李知月正在和程晚枫聊天。
这段时间,程晚枫研究精盐提取,已经有些眉目了。
这年头,精盐提取办法十分复杂麻烦,成本也高,只有富贵人家用得起。
而穷苦的老百姓们,只买得起粗盐,这里头的有毒元素太多太多了,长久食用,身体会一天不如一天,人均寿命也特别短。
她得从源头改变这件事。
“晚枫,就是这个!”李知月仔细观察了一下,尝了尝,立即竖起了大拇指,“这就是精盐!这个法子,得公布出去,让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精盐!”
程晚枫开口:“盐铁乃是大魏朝最大的两桩生意,你将精盐制法推出去,动了大世家的利益,怕是会有些麻烦。”
正巧程长宴迈步走进来,他放下长剑,坐下喝了一杯茶道:“先在金平县推出去,从下至上,慢慢来,等推到全国之时,知月,你应当也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主了。”
李知月的手一顿:“长宴,你这话的意思是?”
“雍州那边控不住了。”程长宴的唇透出几分凝重,“越州已经攻破了雍州城,大量乱民往西南方向逃,宜州这边怕是也会乱起来,这……对我们而言,或许是一件好事。”
目前,他们的势力只在金平县。
必须得尽快拿下宜州。
怎么拿?
战乱就是最好的时机。
这些东西,程晚枫不懂,她站起身道:“精盐提取法还有些细节需要完善,我去忙活了。”
墨玉掀起帘子走进来:“县主,陈老爷子求见。”
李知月站起身:“长宴,你这些天剿匪累了,好好休息,我去会会陈老爷子。”
程长宴放下茶盏:“我同你一道去。”
陈老爷子每回来找李知月,都是单独和李知月会面,这一次,他却看到李知月身边多了个男人。
他知道,就是这位县马,一来金平县,就连着杀了好几个人。
这位,是曾经的大理寺卿。
虽然现在被废了。
但毕竟曾在京城那样水深的地方混到了大理寺卿,就不能让人小瞧。
陈老爷子躬着腰:“见过县主,县马。”
李知月一脸和善:“上回不是说过了吗,大家都是熟人,就别老行礼了,坐,喝茶。”
陈老爷子哪敢真的不行礼,而且也没敢坐下,拱手道:“县主,老朽这次上门,是有个不情之请。进入七月份后,地里的庄稼眼看着就要收割了,可是陈家一半以上的佃户都在县主这儿上工,陈家收庄稼的人手不够,完全不够,要是耽搁了,庄稼就在地里烂了霉了……还请县主能放那些佃户回去收割。”
“老爷子这话就有些冒昧了。”李知月开口,“三天前,我就召集所有工人说了这个事情,毕竟民以食为天,农乃国之本,任何事都比不上收庄稼,但只有自个有地的农民请假回去了,剩余的佃户……他们说,那些田你们陈家已经收走了,他们也就没有回去收割的必要了。”
陈老爷子深吸一口气:“一个多月前,这些佃户为了给县主盖房子,直接将长着庄稼的田地全扔开了,陈家自然不能看着田里的庄稼就这么荒了,于是派了人手去接管。照理来说,他们荒废田里,陈家不该再给他们任何粮食,但,只要他们答应回去收割,我可以做主,给佃户匀一成粮食出来。”
李知月唇角浮上嗤笑。
这些佃户给陈家种田,陈家要收七成租子,佃户只得三成,而且还要自己交税,一个个都吃不饱,自然就扔了田地跑了。
这么多年,陈家从佃户身上不知道搜刮压榨了多少!
现在,才给一成,就想让佃户乖乖回去收稻子,做梦呢。
李知月故作为难的叹口气:“我当然知道收粮食重要,但也不能强迫那些佃户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呀,陈老爷子,这事儿,哎,不然,您老去别处借人?”
陈老爷子满脸不可置信。
那些佃户不负责任扔了田,他还愿意给出一成的粮食,已经很大方了,县主居然还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