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销售那些事儿 > 第97章 字斟句酌

第97章 字斟句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聊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可以了。跟客户第一次沟通,我的想法是,即便抛出了你的工作,也就是护肤老师这个身份,但也没有必要上来就这个身份聊太多。不要给人一种你好像是在极力炫耀你这份工作,或者说是提前暴露了你的销售目的的这样一个举措。因为现在跟客户还不是很熟,对方甚至连你叫什么都还不知道。试想一下,你作为一个消费者,你会去随意购买一个陌生人,或者说是一个网友推荐给你的东西嘛?甚至于说,直接让她转账给你,可能吗?这种概率应该是微乎其微的,对不对?嗯,所以接下来的话,咱们就要试着去跟客户互换信息,告诉她,你是谁?叫什么名字?年龄多大?哪里人?做这份工作多久了?如果说,这个客户对你的情况很感兴趣,也愿意跟你聊的话,你也可以把你家里的一些情况说给她听,这样也会更加真实一些。当然,这些东西也都是需要进行包装的。不然你一说,你家里爸妈是做什么的,我爸是酒鬼、我妈是赌徒,那对比你这个护肤讲师的身份,就显得有很大出入。人家会想,你父母都是不学无术、乱七八糟的人,怎么会教育出你这么优秀的孩子呢。那客户就要对你的身份作出怀疑了,这也就意味着你前面的自报家门那些,也都是假的,是吹出来的、编出来的。”

    张阳用他那颇为独到的思路,继续讲解着他自诩为“神来之笔”的精彩话术,可谓“字斟句酌”。

    要是时间允许,他怕是恨不得把案例当中的每一句话都拆分出来,单独做释义。

    生怕我们这帮“傻子”理解不了他文字当中所隐含的高见。

    张阳:哈哈,对你肯定不藏着掖着。绝对倾囊相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啦,还不知道怎么称呼你呢。我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张、名辰阳,91年的,徐州人。你以后可以叫我辰阳,或者辰阳老师也可以。

    等等辰阳?他不叫张阳么?

    什么时候中间多了个“辰”字,改叫张辰阳了?

    难不成他还有俩名字?

    不等我们将心中的不解转化成口头的质疑,张阳便主动解释道:

    “这个辰阳,算是我的艺名吧。因为我本名是叫张阳嘛。但又感觉这个名字有点太普通、太大众化了。就想着怎么给我这名字加加分,让客户听到以后,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觉得你这名字起的真好。人如其名嘛,觉得你名字好听,人肯定也很帅气,给你取名的人肯定也是比较有文化、有内涵、有水准的嘛。像明星好多都有艺名,作家、写书的也都有笔名。所以像咱们给自己取个艺名,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平常心就不好。也不用担心说,存在欺骗客户啥的,这也不算欺骗。咱们继续往下看”

    说完,他脸上还不忘流露出一副“有理走遍天下、我说是啥就是啥”的得意之状。

    说起话来,底气也“嚣张”不少。

    客户显然很上道:好的,辰阳老师。我叫崔颖,昆山人,我90年的,你直接叫我名字就可以。

    张阳:我感觉直呼女生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要不还是叫你颖颖吧,显得亲切一些。

    客户:好啊,你叫的顺口就可以,我没意见。

    张阳:对啦,你说你是昆山人。昆山应该是在苏州吧?没记错的话,离上海应该不远。

    客户:是的呢,昆山跟上海就挨着,坐地铁就能到。

    张阳调侃道:感觉你们那边的人都蛮有意思的。很少有听到你们那边的人说自己是苏州人,要么说自己是张家港人、要么说是常熟人、要么说是太仓的,像你就是说自己是昆山的。

    客户:是的。

    张阳:为什么会这样呢?都说自己是苏州人,不会更简洁一些吗?

    客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感觉就是说习惯了。网上的解释是,这几个地区发展都太好了,各有各的优势吧。所以可能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和攀比心理,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这种。差不多是这样吧,别的我也不清楚。

    张阳:原来如此。经你这么一说,我懂了。还得感谢你这位本地人给我这个外地的小白科普,哈哈

    他又开始解读了:

    “这么说是因为嗯,就是在客户面前不要表现的那么高高在上嘛。咱们虽然是护肤方面的专家,但是在其他领域,尤其是跟护肤专业不搭边儿的领域,咱们可以是外行。也不好在客户面前表现的什么都懂,不然给客户的感觉就是,你太全面啦,像本百科全书一样,搞得客户跟你聊天会很有压力。在你面前,她就好像个弱智一样的。这样会拉远你跟客户之间的距离,感觉你一张口,就是教育人的语气。慢慢的,感受到跟你聊天的压力以后,后面她跟你之间的粘性也就没有现在那么好了。所以,只要是无关于咱们这个职业、专业的问题,咱们也可以放低姿态,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向客户去请教。你来我往嘛。只有这样,你俩的聊天才能保持在同一轨道上。不至于说,你聊你的、她聊她的、各聊各的。看似聊了很多,但全是不搭嘎的话,这样一来,就属于是咱们新人与客户聊天当中最常见的‘无效沟通’。这么说,大家能理解吧?”

    后面,这家伙又相继跟这客户聊起了当代文学、世界地理、国际形势,以及各类冷知识。

    其中还包括了他从业多年来所遇到的奇闻轶事。

    讲至兴头处,也不乏会发表出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以及对人性的解读、对思想的重塑、对教训的总结、对过去的缅怀、对当下的愿景、对未来的向往

    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有故事、有分析、有认识、有经验、有总结。

    五位一体、来龙去脉、面面俱到、有始有终。

    这客户也很有意思。

    从最初的“生冷勿近”到如今的“侃侃而谈”,连上了好几道锁的话匣子终于被打开了,肚子里攒那话跟井喷了似的,蹭蹭蹭往外秃噜,挡都挡不住。

    甭管扯到什么话题上,聊起来就没个够。

    眼瞅着嗓子眼儿都快说冒烟了,还“嘚吧嘚吧”唠个没完呢,跟变了个人似的。

    起先还是打字交流,后面估计是觉着键盘抠得过于生硬,缺少点儿感情,一些语气词也不好被捕捉,干脆改发语音了。

    这不发不要紧,兹一发,他奶奶的!上来就是好几条。

    再一看,单条语音就没有低于三十秒钟的,最长的直接一分钟。

    但我们知道,这一分钟的语音只是微信的上限,并不是丫大脑辞海的上限。

    你要不限制她时长,她他妈的能一口气说上半小时都不嫌累。

    这回算真正见识啦,当话唠儿碰上话唠儿,那!这一天下来,除了瞎白话,就没别的事儿可做了。

    他是说者无心,我是听者有意。

    边听边跟心里祈祷,可别让我碰上这种“话唠子”客户。

    虽说跟客户聊的多一些,能加深彼此之间的粘性,也能提高后期的成交率,但凡事儿不能太过。

    这种就属于太过的。

    聊的投机可以,可聊到这种接近于陶醉和忘乎所以的状态,就未免有些离谱了。

    瞅这态势,就差把对方当成是自个儿生命中的桃花源,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

    我心说了,要照这样聊下去,不聊出点儿超脱正常购销关系之外的私人感情来,那才是活见鬼了呢。

    时光荏苒,原本我对这张阳的印象就不深,如今多年过去,对他本人仅存的那点儿记忆也如同碎片一般,有一茬儿、没一茬儿,好像石沉大海了一样,回忆起来总是断篇儿的。

    对待这么一大活人尚且如此,对他那些引以为豪的案例、话术就更甭提了,大多是支离破碎的。

    有时回想起来,还会心生疑惑,纳闷儿道:

    他当时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他这句什么什么说给客户,想表达什么意思?

    或是收获对方怎么样的回复?

    这些问题,当初没问,后面更不可能问。

    在我印象中,他应该是做到了次年5月份就离职了,前后加起来也就半年多的时间,具体什么原因不清楚。

    就是这样一位被片区很多老板都看好的业务新星、被“火狼”的老大“轩哥”所寄予厚望的未来的创业新贵,在其倏然离职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团扑朔迷离的疑云。

    同他在职期间的昙花一现相结合,首尾呼应,不由得令我心生感慨。

    别说,这人身上还真有那么点儿让人看不清、摸不透的传奇色彩。

    来时无声、走时留名,还颇有些古代侠客般“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感。

    而他那始终不走寻常路的思维逻辑,以及他那极具主导性的话题延伸技巧和语言组织能力,其中还包括了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都足以说明,他是个语言天才。

    但这份无师自通的天赋,却随着他的飘然而去,逐渐成为积压在我心中永远的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