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寻得古籍
赵小四原本是打定主意要入奴籍的,这会儿听完董娇的话有些惊喜,如果可以做长工,那他和爹就不用典当自家海边的屋子,以后想回来随时都能回来。
赵刚也犹豫了,他看向儿子,赵小四睁大眼睛坚定点头。
“若如此,就请恩公收留我与小四到贵府做个长工!”他弯腰鞠躬,赵小四也跟着行礼。
董娇微笑,“好,那你二人就先回去打点家当吧,我们五日后出发回大梁,届时你们在我先前落脚的客栈等着即可,一同返京。”
“多谢恩公!”父子俩高兴离开,脚步都变得轻快。
沈清茹走到董娇身边与她并行一起上楼进入客房,她坐下问:“你府里的人不入奴籍也敢用?”
董娇没所谓的倒了杯茶,“用啊,那张纸捆得住人捆不住心,真要叛主使坏的你就是签十张身契也拦不住他投敌,何必呢。”
“但有身契在手,他的生死就由你说了算,有这层保险在,能降低很多风险。”沈清茹劝道。
“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不过我能提拔起来用的都是信得过的,信得过的人又何须那张纸来要挟,就像萍儿婉儿,以后她们年纪到了你不是照样要给她们脱贱籍送她们出嫁。剩下那些信不过的不用就是,接触不到核心内容影响也不大。”
沈清茹无奈地看着她,这家伙总是这般心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下面那些人看起来好似无关紧要,可这样的人一旦多了,照样能摧毁一座坚实的城堡。
罢了,大不了以后有人背叛她自己帮忙解决了就是,能有这份赤子心也不容易,像她自幼活在沈家那种勾心斗角的地方根本就无法信任普通人,所以能有这份气度难能可贵,她想护住她这份随心。
“说不过你,你觉得好便好吧。”沈清茹故作无语的叹了口气。
董娇嘿嘿笑着凑到她旁边,“你那个肺鱼研究得怎么样了,有进展吗?”
沈清茹摇头,“在朝丽没有趁手的工具和试验的对象,只能回京后想办法将肺鱼运回京中继续测试,不过我这几日走访了不少渔民,他们对这肺鱼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帮了不少忙。”
“那到时候就把这事儿交给赵家父子去做吧,正好我也看看他们做事稳不稳,要是干得不错,以后你搬到我宅子旁边有什么需要让他帮你去办正好省心。”
“也行,反正都得有人做,麻烦你我心安理得。”
两人相视一笑谁也没客气。
这边聊得惬意悠闲,那边深山里,顾承允带着一众影卫弯弯绕绕爬到半山腰,又走了一条极为隐蔽的小路找到一口枯井,跳下去发现其中另有乾坤,居然有一条暗道。
几名影卫实在好奇没忍住问:“大人是怎么发现这口井下有乾坤的?太出人意料了。”
顾承允举着火折子带路,“听附近的山民说这口井从来没水,我原本只是让阿知跳下来看看有没有蹊跷,没想到误打误撞发现了。”
“这里就没有其他人好奇过可能藏有前朝秘宝一探究竟?”其中一人纳闷问。
顾承允停下脚步回头看他,“你当是个人都能看出剑庐的秘密怀疑东西藏在这里?”
影卫尴尬地闭嘴,他好像问了个极蠢的问题。
几人顺着长道走到地窟门前,此门上没有任何机关,看起来更像天然的石体,但从边缘的痕迹来看,它又的确是一扇石门。
“这……恐怕炸不开啊,暗道的宽度最多容纳两人并排,加上这里头不确定会不会垮塌……大人,属下觉得还是不要贸然行事的好。”一个影卫劝道。
顾承允当然知道这里头不能用火药,一是动静大,二是他也怕把这儿炸垮了功亏一篑。
可他总不能轻轻松松就破解机关,这样不是明摆着告诉这些影卫他有问题?
“那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挖。”顾承允冷然道。
只要这些影卫顺着石门周围清理泥土,就一定能找到开门的机关,到时候由他们打开这石门,回京汇报时皇帝才能对他少几分怀疑。
因此几人轮班接替,前两个挖不动了,后两个就接上,干了两个多时辰后,突然一名影卫在顾承允的引导下发现机关,他兴奋地按下去,不一会儿,原本毫无反应的石门缓缓上升,露出里面的面貌。
这里已经不会再有什么致命机关,毕竟剑庐的秘密只有大胤皇室才能看懂,能到这里的人,自然是自己人,没有自己人再坑害自己人的道理。
一行人顺着甬道往里进,走了漫长的一段路后,终于来到了简陋的地洞中。
在火折子忽明忽暗的光线下,只见地洞中央有一方石桌,石桌上摆着一个布满尘灰的木盒,边缘都已有腐坏之相。
“居然真的有!都督你快来看看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东西!”
顾承允上前想打开盒子,可盒子跟被泥注了一样纹丝不动,“打不开,此地空气稀薄,再燃火把大家都得窒息,你们赶紧熄了火折子先往外退,我们出去后再想办法。”
“是!”
影卫的人打头又顺着甬道出去,阿知接过顾承允手上唯一的火把将他遮掩在身后,顾承允趁机将盒子上的泥灰擦掉,在其图腾上轻轻一旋把木盒打开。
里面的确静静躺着尘封了七十年的前朝瑰宝《黑金纪要》,除此外古籍下还有一封信,顾承允将其拿出收入怀中,见再没有别的东西后,他把盒子关上,又在身侧的墙上抓了把土抹在盒子边缘掩盖其打开过的痕迹。
顾家受皇帝疑心的消息随顾承允而来的这些影卫并不知道,加上他们虽然直属于皇帝,但平时接触最多的却是眼前这位顾都督,所以论情谊,如果真要二选一,有些人还做不出抉择。
因此顾承允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在他们后面拿走密信,也无一人疑心回头看他一眼,做完这一切,众人来到先前的井口之下,几人顺着提前布好的长绳借力爬出枯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