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生水起武大郎 > 第52章 居住一年

第52章 居住一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氏书斋之内,新绿的书卷悄然生芽,除了那五十名家族子弟与乳臭未干的小儿,阳谷县大多数青年,乃至武府的侍卫们,都被武府强行召集,置身于学堂之间研习学问。

    他们的职责简单明了,武大并不期望他们能诵读千字文,或是熟练计算算术,但至少需懂得字里行间之意。此机会对大多数人无异于瑰宝,要知道,在宋朝繁荣的文采之间,尚能认字的仅十人中有一。然而这看似易行的任务,却令众人叫苦不迭。

    尤其那些侍卫,力竭请求退出,于他们而言,信赖的是握在手中的长剑,甘愿为武府保境安民。他们未能洞察武大的良苦用心。

    人之心,如同温润之地。武大在此地居住一年,早已不单是对这些武府家将护院,即便是朴实的市井乡邻,也满怀着挚爱。全天下恐怕唯独武大自己知晓,数年后,大宋边界狼烟肆起,最终将成为南宋。

    虽无意仕途,武大并非能坐视不顾。祖国安宁,方有家庭和睦。战争一起,无辜百姓往往是首当其冲的牺牲者。因此武大的意愿清晰,不乐意辅佐腐败朝廷,却愿意为这片土地、为人民奉献。

    若战争来临,侍卫们定会冲锋陷阵。若是他们识字读文,就算不受重任,亦不至于轻易送上战场送死或被视为弃子。任何一支兵马,若拥有这样懂字通书的士兵,都将珍若至宝,岂可轻弃。

    理解不了武大的好意,武大也无法一一详解,唯有借助家主的威仪,下令家将护院轮流入学。

    如此坚决,连大统领武松都被牵涉其中,其他人只好哀怨而来。而两位苏老忙于教授,受邀的诸位好友皆非一般学者,学识深广,教授这批学子自不在话下。

    但局面之变出人意料,他们更关注于武大的乘法口诀,纷纷寻根究底。这令武大颇感困扰,解释了加减乘除后,老人们依然追问不已,他目光一闪,祭出杀手锏——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教导,性则易移,教育之道,重在于专。

    孟母择邻,因教而居,子不勤学,孟母断丝。

    窦燕山上,正义盈心,教诲五子,显扬名声。

    养育不教,父亲之责,施教不严,师者惰矣。

    子弟学疏,非其适然,年幼不学,老年何为?

    玉如未经雕琢,难以成器,人不通学理,不知人义。

    为人子女,在于青时,近君子友,行恭敬礼。

    三字之简,包含博大精深的文化: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学,地理解,人伦道德,尽在其中,核心为“仁、义、诚、敬、孝”。

    三字经一出,众人皆惊,何人堪与之争锋!?二苏也不例外,他们对三字经的深感兴趣胜于算学疑问。

    送走这些棘手的老友,武大如释重负,欢喜离去,返回武府陪伴妻子。岂料,出门不看黄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甫走出几步,吴刚即刻报告:“家主,府门处来一壮汉,肩扛斑斓猛虎,扬言有擒虎之力,坚持面见您。”

    武大无可奈何,还有无乐子可行?就想陪伴怀有身孕的妻子,竟如斯艰难?

    来到府门,果然,一名壮汉骑于虎背,挡住大门,周围人群围观。先不考虑他是否真的捕获猛虎,武大已在人群瞥见了真正的猎虎英雄——武松。

    若论孩子们之首,武松为超龄学童的领袖。自从入塾学习,每当武大稍不留意,他就上演“翘课”,更拽上一票家将一起,惹得孩子们羡慕不已,无心学业。

    武松显然瞧见暴怒的武大,颈背一缩,拔腿狂奔,瞬间消踪,行动流畅自如,显然是“老手”了。

    武大摇头一笑,对武松他已束手无策。走向壮汉,笑容可掬道:“壮士,在下武植,有何贵干?”

    这壮汉衣衫简朴,脸上纯朴憨厚,武大一贯热忱相待。他顿了顿,略带紧张地答道:“小的乃是猎户,上回您过家门,留下许多食物,猎获此虎,特意前来道谢。”

    武大怔了一下,疑惑问道:“您家居何处?”

    壮汉挠头,“俺住在山沟,您那天途经的小村子,有个儿叫虎牙,还记得否?”

    武大连忙惊喜回应:“原来是你,快请进!”

    虎牙,便是武大上次登梁山路上,碰到的小男孩。估摸着壮汉回家后见他遗下的肉干和钱币,才出山猎虎,打听询问,终抵达阳谷。

    百姓之质朴由此可见,些许关怀便会铭记于心。路途遥远,肩扛猛虎,定是辛酸无比。

    起初壮汉坚辞谢绝进府,但在武大的再三恳请下,只得踏入武府。那夜,武大亲待这位猎人,武松陪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