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不一样的大明帝国 > 第63章 朱棣的脸上

第63章 朱棣的脸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更令人惊心的是,这暗影正好落在焦躁并含带讽刺的朱棣的脸上,为这位长期以来不怎么受京都民众待见的王子,增添了几分深沉与冷厉。

    此时,站在对面的姚广笑坚信若无法尽快给予燕王令人满意的回应,下一秒等待他的将会是府里的卫士涌入并将他拖走的场景。

    至于此后可能发生的可怕情景,在姚广孝的心里不用详细揣摩——只需想起曾见过类似场景的情节就能让他的脊背不禁寒意。

    面对极度的焦虑与紧迫感,姚广孝最终放弃了借用李明的秘密途径进行获利的想法。

    他意识到了此刻的燕王早已看透了他的底限,继续对抗无疑会使这一场战斗走向完全失败。

    于是,内心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了快速而微妙的调改后,姚广孝这一次大胆地直抒己见。

    把找到并得知李明情况的所有详情,彻底向眼前的燕王殿下告知明白。

    在他努力讲述过程中,为了找到这位名叫胡轲的年轻人所付出的巨大人财物力以及心智力的艰辛。

    随着关于胡轲的消息在对话中的不断增多,原本表情冷硬的燕王燕王的表情开始展现出令人震惊的速度逐渐柔和。

    当终于揭露了,他潜藏在临安城附近的咸潮土地上一个渔村里这一信息时。

    此时,王子脸上的那份不满已然荡然无存,换上了年轻人应有的随心无束缚的激动。

    在这时,一直耗费巨大的心思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的朱棣,意外获得了确切信息。

    尚未有机会表达对发现这位“小胡”先生所在之地的惊讶:“寻找千辛万难却得不费吹灰之力”,他立刻命令门边等候的大臣准备好座骑车轿。

    自己决定立马前去会见胡轲。

    在得知了这一关键消息后,处于冲动状态的燕王,其身边一贯保持冷静的法师姚广孝敏锐察觉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时机到来的机会。

    因此,他的喉咙刚刚止住涌出鲜血之后,竟然大胆展开双手,挡在了朱棣面前。

    在王子眼中升起了的怒意中,姚广孝再次开了口。

    \"如果现在王爷您直接去找寻胡轲,这实际上确实对他有害无益。

    \"

    姚广孝的声音一落地,朱棣的步伐便立刻停滞在那里。

    聪明的朱棣,理解出老和尚话语中蕴含的意义。

    此事不仅仅是作为王子的地位令人尴尬,在更重要的意义上,关于胡轲身份的问题同样无法忽视。

    在没有想出妥善的方法为胡轲彻底清除犯罪证据之前,贸然派遣亲王之位,去找在一个偏僻的渔村里困顿的常人求证。

    无疑等于揭露了胡轲真正的逃犯身份。

    关于从诏狱逃跑将面临怎样的处罚,朱棣自然心中有底。

    何况二人的罪责不仅局限于此。

    单只是与魏文晋的冲突及伤害事件,就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人的罪过范围。

    加上,胡珂身为胡惟庸的亲属——那位叛逆逆贼的亲侄,当今皇帝下定决心拿胡氏开刀的意图全天下都了如指掌。

    当下案件处于最为关键的关头,大量涉及从前中书左丞的  受贿的实据如雪球般堆积在朱元璋的桌案前。

    对  最近动向略有所闻的众人知道,已经彻底冒犯了陛下的大臣,恐怕逃脱不了灭族的命运。

    在这个决定性的关卡,作为一个逃出来的家族成员—胡惟庸的侄子。

    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将所有负责这桩案件的官员的脸面无情地踩在脚下。

    多重因素作用下,使得朱棣清楚,此时若公开胡轲的真实身份,那位一心仰慕的大师除了面对死亡,别无他途。

    不仅皇帝不可能允许如胡惟庸这样的人物以及亲人留在世上,满堂朝臣也同样不会放任给国家带来无数困扰的人如胡轲活在世间。

    \"这事我做得未免轻率了些。

    \" 仔细思索一番后,朱棣将迈出的步伐收回。

    现在,看向姚广孝的眼中多了分严肃之意。

    起初以为大师大胆登门献策,只是为了凡夫俗子能在权势如王爷面前赌一把未来,没想到他的建议竟然有几分智谋。

    但仅从刚才的警示中便可见得,这位大和尚的确不是普通的存在。

    此刻心中那些困扰暂时被胡轲的出现所消减。

    然而,暗处聚集的乌云变得更加沉重。

    昔日洒满光明的角落,在东南海风的推动下彻底被乌云遮蔽,再也没有一丝光明照进这片地面。

    \"若王爷不嫌弃贫僧愚拙,贫僧有一提议愿为殿下呈上。

    \"

    在这间充斥着风吹打窗户声音的屋子里,姚广孝趁机发言。

    看到情绪完全平静后的朱棣,将目光重新放回了这个和尚身上,他已确信这个大和尚确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

    普通人面对转变的表情不是畏缩躲闪,就是寻找借口避开,唯有这个大和尚正面应对其情绪。

    虽然做好了倾听准备,但仍未即刻对姚广孝的发言作出反应。

    转头走向了自己的座位,端庄地坐下。

    坐好后依旧沉默,轻轻地举起了放着凉茶的手,细细回味口中气息,待站在他面前略感疲倦的大和尚下意识调整站姿时,这位燕王殿下终于开口问出问题:

    \"大师有什么良策,指教于我?\" 事务有了关键的进展,眼前的局势也在掌控之中。

    朱棣那时立刻收敛了原本急躁的神情,重拾了高位者的悠然自在。

    对他来说,表面上激昂的举止其实都是他在吓唬他人的招数。

    偶尔的  确实并非完全作假,比如在他听胡轲授课的场景。

    在内心困扰多年,经由胡轲数言拨开迷雾后,朱棣显露出来的那份震撼全出于本能的真实反应。

    “多谢王爷允许。”

    取得朱棣的许可后,姚广孝先是给对方施了个佛教的手礼,随即站直了身体,眼睛霎时间闪烁如灯。

    “根据贫僧的看法,眼下处理胡先生的方法,并非目前最重要的事。”

    姚广孝话罢稍稍一顿,眼神正色地望向朱棣。

    这一次,朱棣同样没开口说话,缓缓将手里的茶具归回了桌面,然后抬头与姚广孝目光接触。

    这样的行动分明是要让姚广孝接下去阐述意见。

    确认王储殿下并未因他的这番话说动而勃然大怒之后,察知局势并准备应变的姚广孝内心多了信心,说话间,他背挺得更为直了。

    “燕王府当前的能力若要想拯救胡先生,的确比较艰巨。

    对您来说,眼下关键的在于怎么重新赢得陛下的信赖。

    由于胡惟庸案件的波折,朝廷已经持续混乱了很长时间。

    此时,如果大王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帮君父解除忧虑,将来在朝廷之上您的基础将会更加稳固。

    当燕王权力成熟时,在计划如何保护好胡先生则将是更合理的方式。”姚广孝说到这,单手持节,脸色既非欣喜亦非怒气。

    “可是现在的朝野依旧动荡不安,看着天际密布的乌云,这股寒意可不是那么轻松能散的。”

    朱棣已大致理解了姚广孝的想法,只是从他对自己政治的认知看,现在要在官场上有所建树,并不是说几句豪言壮语那么简单。

    凛冽的寒风吹拂过空旷无生命的庭院,与屋外吹拂而过的狂风暴雨一起渲染出萧瑟的情境。

    朱棣知道姚广孝的意思。

    然而,才刚刚制造大乱的朱棣现在保住朝堂的地位就已经不易。

    说立什么功业更是奢侈的要求。

    此刻,能不让纷扰主动缠上他的处境就已经算是很好的情况了。

    离开诏狱一段时间,面对这种状况的朱棣并不只是凭一时性急才表现如此放肆,还有着其他深层次的原因。

    放任  交付的任务不理,反倒倾心全意地投入精力到寻找胡轲的事情上,朱棣做出如此决定,心中自是有其深思熟虑的原因。

    表面上,他对外宣称此行是为了追捕那个叛逃罪犯,以挽回往日过错。

    但实际上,参与此番行动的各位王宫侍从心里都很清楚。

    这位藩王摆开的大阵,压根儿就不是捕获通缉要犯的行动,而是全力以赴来救援一位身为自己亲近的好友的壮举。

    毕竟,世间又有哪一次追捕要犯时需要携医师一同前往呢?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殿下多次强调不仅要在所有衙署,包括锦衣卫之前,最先找到这个人;同时捕获后的第一时间将他送到自家的宅邸中,决不允许此人被任何衙司接手。

    此等明示的庇护,其中的意味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朱棣内心明白自己的细微之举,不可能瞒得过  的法眼。

    他之所以明知此事如同闯入险境,依然决心行事,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小动作,除为了救助胡轲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企图通过此法,来避免朝政局势日益加剧带来的巨大威胁。

    面对狂风过岗,只有一根草能够生存。

    胡轲教导他的一些宝贵言论,在诏狱里铭记。

    朱棣脸上流露的迟疑与不安,一一展现在师徒之间。

    此时,师傅姚广孝的目光早已恢复镇定,取出手中已熟悉的念珠,在手心轻轻地盘玩。

    一步向前,对坐在那里的燕王恭敬一拜。

    他道:“请师父坦陈心声,殿下此举似乎过于迷恋一时之情。”

    尽管先前的表情充满了惊讶,此刻他的面容展现出大师独有的平和之态。

    听到这话的朱棣手中拿着翻弄茶杯的手骤然停下,疑惑的目光转向对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