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异世宠夫郎,科举又种田 > 第149章 风雨欲来

第149章 风雨欲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何安菲回到丞相府自家院子后,冷漠的神情如寒霜笼罩。

    她静静地看着身边的嬷嬷,声音清冷地问道:“东西可收拾好了?”王嬷嬷恭敬道:“主子,已经全部收拾妥当,小公子和小小姐都已经迁往新的地方。”

    何安菲微微点头,“好。”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

    “风雪,随我去拜访丞相和丞相夫人。”

    何安菲挺直了脊背,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当她踏入正厅,丞相和丞相夫人正坐在那里,神色各异。

    丞相微微皱着眉,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重大的问题,那深邃的眼眸中藏着无数难以捉摸的思绪。

    而丞相夫人则满脸怒容,眼中的不满几乎要溢出来,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何安菲缓缓跪下,行了一礼,动作优雅却不带丝毫感情。

    然后抬起头:“父亲、母亲,安菲来此,是有一事相求。”

    丞相夫人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你还敢来?你这个狼心狗肺、冷血无情的女人!你可知你夫君如今被押往边疆,你不在府中好好守着,却来此作甚?”

    何安菲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她微微扬起下巴,语气平静地说道:

    “母亲,这些年来,我在府中尽心尽力,操持家务,照顾老小。可我得到了什么?夫君对我不闻不问,府中众人对我诸多刁难,我忍了这么多年,如今真的累了。”

    她的声音虽平静,却带着深深的无奈与疲惫。

    丞相夫人怒不可遏,继续骂道:“当初若不是丞相府求娶,你能有今日的地位?如今你夫君落难,你却要离他而去,简直天理难容!”

    何安菲嘴角微微勾起一个冷淡的弧度,眼神中透露出一抹讽刺。

    她没有理会丞相夫人的破口大骂,而是看向丞相大人。

    “父亲,这是儿媳最后叫您一次,当年你和母亲上门求娶,对我临终的父亲百般承诺,如今我在你家过的什么日子,相信父亲不会一点也不清楚。”

    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哀怨,回忆起这些年在丞相府的日子,心中满是苦涩。

    “如今我已身患绝症,此生余生只想守着我父母的墓碑过完余生,还望父亲成全。”

    何安菲的声音微微颤抖。

    听到何安菲身患绝症,丞相的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丞相夫人也愣住了,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何安菲从怀中拿出一张纸,上面是钟大夫的诊断书。

    她递给丞相,声音平静而坚定:“父亲请看,这是府中大夫的诊断,我自知时日无多,不想再在这府中蹉跎岁月。”

    丞相看着诊断书,沉默了许久。那一份诊断书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最后,他长叹一口气,“罢了,既然你已决定,我便成全你,是我们对不起你,日后只要你想回来,随时都可以。”

    何安菲低头的眼中闪过一丝嘲笑,她知道这不过是丞相的场面话罢了。

    “多谢父亲成全。”

    说完,何安飞再次行了一礼,然后起身离开。

    走出丞相府,何安菲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了这丞相府最后一眼。

    ……

    而在朝堂之上,早朝时分,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气氛凝重。

    太监站在一旁,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大臣面面相觑,随后便有人站出来说道。

    “圣上,那陆斯年仅因进献了土豆和红薯两大作物,便被封为瑞丰伯,臣等以为此封赏实在过重。

    土豆与红薯虽为新作物,然其功劳未必能及封伯之赏。”

    这位大臣言辞恳切,他认为皇帝的封赏过于草率,担心会引起其他臣子的不满。

    另一位大臣也紧接着出列,拱手道:“臣以为,陆斯年进献之物虽有价值,然直接封为伯爵,实乃过奖。

    自古以来,封赏当依功绩大小适度而行,如此方能服众。”他的观点与前一位大臣相似,都觉得陆斯年的功劳不足以封为伯爵。

    又有大臣说道:“圣上,臣等并非否定陆斯年之功劳,只是这封赏之重,怕日后他人进献功劳,难以再行合适封赏,还请圣上三思。”

    朝堂之上,众臣纷纷进言,皆认为皇帝对陆斯年的封赏过重,一时间议论声此起彼伏。

    此时,镇南侯与张大人对视一眼,挺身而出。镇南侯恭敬地行礼后说道:“圣上,臣认为瑞丰伯进献土豆和红薯,实乃大功一件。此二物可解百姓温饱之忧,于国于民皆是福祉。

    若不重赏,何以激励后人效仿,为陛下、为江山社稷谋更大之功绩?那些质疑之人,当自省己身,看看自己为国家做了何事,又有何资格在此无端指责。”

    镇南侯言辞激昂,陆斯年可是自己人,他也明白皇帝的考量。

    张大人也紧接着拱手道:“圣上,瑞丰伯此次进献新作物,一心只为国家百姓。如此大功,若不封侯,实难服众。

    诸位大人若觉封赏过重,那敢问尔等可曾有如此大功于国?可曾为百姓谋得如此福祉?”

    张大人的话语掷地有声,让那些质疑的大臣们一时无言以对。

    其他大臣也纷纷赞同镇南侯和张大人的观点。

    皇帝看着那些跟他唱反调的大臣,面色不豫,沉声道:“朕圣旨已下,你们是让朕反悔?朕既已封赏,自有朕的考量。陆斯年进献之物,意义重大,岂是尔等所能轻看。”

    “哼。”

    皇帝看着那些跟他唱反调的大臣,面色不豫,沉声道:“朕圣旨已下,你们是让朕反悔?朕既已封赏,自有朕的考量。陆斯年进献之物,意义重大,岂是尔等所能轻看。”

    “哼。”

    众大臣见皇帝态度坚决,一时也不敢再多言。但仍有一些大臣面露不服之色,却也只能无奈地低下头。

    皇帝扫视了一眼群臣,威严地说道:“此事已定,无需再议。若再有质疑者,以抗旨论处。”

    说完,皇帝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霸气。

    太监见状,连忙高声喊道:“退朝——”

    退朝之后,那些反对封赏陆斯年的大臣们并未就此罢休。

    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处,脸上满是愤懑之色。

    一位身着紫色官袍的大臣率先开口道:“陛下今日之举,实在是有失偏颇。

    那陆斯年不过进献了两种作物,便封为瑞丰伯,这让我们这些为朝廷兢兢业业多年之人置于何地?”

    旁边一位面容清瘦的大臣也点头附和道:“是啊,此等封赏过重,日后若再有进献之人,陛下又该如何赏赐?难不成要封王封侯?”

    这时,一位较为年轻的大臣却站出来反驳道:“各位大人此言差矣。

    陆斯年进献的土豆和红薯,意义重大。此二物可解百姓温饱之忧,于国于民皆是福祉。陛下封赏他,乃是英明之举。”

    先前那位紫色官袍的大臣怒目而视,斥责道:“你懂什么?你不过是个新入朝的小辈,不知朝廷之事的轻重。我们这些老臣历经风雨,自然明白什么才是合适的封赏。”

    年轻大臣毫不畏惧,挺起胸膛说道:“大人莫要以老臣自居,如今国家正需新的力量和思想。陆斯年的进献,正是为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若不重赏,何以激励后人效仿?”

    几位大臣争论不休,气氛愈发紧张。

    而支持封赏陆斯年的大臣们也开始聚集在一起,为皇帝的决策辩护。

    一位身材魁梧的大臣大声说道:“陛下的决定是正确的。陆斯年的功劳不可磨灭,那些质疑之人,当自省己身,看看自己为国家做了何事。”

    反对的大臣们听了,更是怒火中烧。他们纷纷指责支持封赏的大臣们是阿谀奉承之辈,只为讨好皇帝而不顾朝廷的规矩。

    双方你来我往,言辞激烈,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朝廷之外悄然打响。

    而这场关于陆斯年封赏的争论,也在京城中不断蔓延,但十日之后,一场轩然大波震惊了朝廷上下,陆斯年封伯这样的小事根本无人在意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