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巫蛊之乱启动 刘据危在旦夕
公孙敖的死只是一个预告片。更大规模的杀戮即将爆发,就像一头猛兽在撕咬绳索。
快出大事儿了。
大臣为国,小臣为君,微臣为己。江充只能算微臣,即便他整治皇亲国戚是为了刘彻,转一圈回来还是为自己。这里多少应该为江充叫一声好,无论出发点是什么,至少他有胆,当年苍鹰郅都也不过如此。
但是江充搞了太子一把,有点后怕,当时他确实有点冲动。哪天刘彻归天,刘据即位,第一个被摁上案板的恐怕就是他了。
不过他想什么也没用,他现在这点道行,一百个也扳不倒一个太子,以后再说,走一步算一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江充被刘彻公开表扬后,又升职了,水衡都尉,刘彻新设的,掌管上林苑和铸钱事宜,全中国第一肥缺。上林苑本是少府的职责范围,铸钱是财政部的事,刘彻把这两块弄一起,也是为了便于直接控制。
这个职位太耀眼,找江充办事的天天有,江充在赵国的故旧们都跑到长安来走他的后门,江充也想扶植一批自己人,帮了不少忙。时间长了免不了有人看不入眼,以权谋私嘛,告到刘彻那里去,刘彻没有刻意维护江充的意思,于是江充被撤职了。
江充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其实他不用愁下一步,长安城一直有人注意他,只要机会来临。
公孙贺一案后,巫蛊风波本来有偃旗息鼓的味道了,没想到这不过是刚开场。
刘彻做了一个梦,助推了一把剧情。
刘彻身体很弱,连白天也要睡觉。他做梦梦到数千个木头人,手持长棍,向他打将过来。刘彻猛一下惊醒,觉得身体不舒服,哪里不舒服又说不出来。
巫蛊,肯定是巫蛊!哪个角落里肯定有人在诅咒他。
给我查!!!!
长安城再次乌云笼罩,山雨欲来风满楼。
江充又在这个非常时刻出现了。他向刘彻上书,说陛下这个梦是因为巫蛊作乱。
这本来就是刘彻的想法。江充之前的行事作风让刘彻觉得这个人很好使。于是江充重新披挂上阵,头顶绣衣使者头衔,彻查长安城巫蛊邪风。
邪人查邪事,邪上加邪。
长安城又被翻了一个遍。凡是有一点嫌疑的,抓起来,杀。并且鼓励互相揭发,跟告缗令一样。又见黑暗的告密法。
不管是谁,只要卷进去,一概格杀勿论,绣衣使者有杀人执照。涉案人数几乎呈指数增长,死亡人数很快过万,并且没有减弱的势头。
打一场大仗也不用死这么多人。
其实也本不该死这么多人,长安城会有几万人搞巫蛊诅咒皇帝吗?几万人脑子一起不好使了,扯淡,怎么可能。
目前长安城是一座表面波涛汹涌,地下暗流涌动的地方。
刘彻从即位,确切讲从老太太死后,搞了无数的事,有事就要有人做,有人就有江湖。
霍去病射杀李敢,都没忘吧;汲黯离开长安之前让李息想办法做掉张汤,都没忘吧;三个长史诬陷张汤致死,都没忘吧。
这些都是摆上台面的,底下谁知道还有多少。
巫蛊风波起,正是借刀杀人好时节。于是张三揭发李四,李四揭发王五,从公务员到社会名流到到老百姓…由长安泛滥到关中,由关中波及千里之外的郡县诸侯。妖风乍起,吹落人头无数。乱士乱事乱世。
其实江充的目标并不是这些人,他是想酝酿一个气场,再集气发力打向最终的目标,太子刘据。
他很清楚因为扣车一案,把刘据得罪得很深。
可是江充怎么就真敢对刘据下手?就因为他是亡命徒而无所顾忌吗?他真担心的话,不能跑出长安城,再次改名换姓,找个地方躲起来吗?他是亡命徒啊,还怕逃跑吗?
江充的后面肯定有人,只凭他一个,不可能如此这般翻江倒海。至于后面的人是谁,史书没有记载。不过这一时期,李广利一直在长安城,没出去打仗。他是那种坐观风云变的人吗?就算是,他现在也不可能坐得住,眼看着刘彻真的快不行了。
真正有想法、有潜力做掉刘据的,只有李广利;刘据真正的敌人,只有李广利。
刘彻做了那场噩梦后,身体更加虚弱,去甘泉宫休养了。甘泉宫在今天的陕西淳化县,距离长安,就是西安,八十公里多,跑一趟要一天。
刘据留在长安监国摄政,这是太子的职责,皇后卫子夫也留下了。
李广利,刘屈氂,江充也在长安。
刘据和刘彻的距离,不止八十公里远。
十五年前,长安。
卫青拖着病重之体,用尽全身气力写了一封奏疏,报给刘彻。里面说,我卫青一生受陛下关照太多,所以从不敢要求什么。但是近来有传闻,说自李夫人生皇子刘髆后,陛下对太子日趋冷淡,皇后和太子很担心。
太子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啊陛下,我临死之前就这么一个请求,请陛下日后多关照太子。
刘彻暗想你这舅舅当得也真负责任。他亲自去了一趟卫青家,和这位年轻时一起战斗过的老朋友说说话。
很快从家常扯到正事上。刘彻对卫青说,我们汉家的天下,是高皇帝以庶民身份,用刀枪打出来的,从立国之日起,不但国内有诸侯随时可能作乱,北方的匈奴南方的越人一直也对我们虎视眈眈。
内忧外患交加,所以我要放弃先祖们的无为而治。如果我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可依;如果我不出兵打仗,天下难以久安。打仗免不了要劳民伤财,后世的史书上,恐怕要骂我,把我和秦始皇并提,不过身后事我也管不了那么多。
但是,仗我来打,人我来杀,骂名我来背,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世子孙。你说得对,太子是个善良的人,他不喜欢我这一套,他不喜欢就对了。将来他做了皇帝,必能安天下,我在地下也会安心。如果要找一个守成之君,太子是不二人选。皇后和太子如果真有不安之意,你把我的话转告给他们。
卫青拼着命跪下磕头,说我替太子替天下谢谢陛下。然后卫青把刘彻的意思转告给了卫子夫和刘据。卫子夫放心了,太子刘据似乎有些不以为然。
刘彻这番话是真心的。刘彻有一万个性格缺陷,但是有一个优点,坦诚。他不喜欢说假话,不屑于说。
因为刘彻这番如承诺一般的话,卫青死的时候很平静。
刘据是个和平主义者,对战争很厌恶。刘彻每次对外用兵,刘据一般都会上书反对。刘彻哈哈一笑说道,脏活累活我来做,你以后不就轻松了吗?
刘据觉得这是皇帝老爹在敷衍他。
刘彻经常出门,比如去甘泉宫避暑,去下边的郡县视察等等。刘据就留在长安城监国摄政。刘据处理工作的风格和刘彻不一样。比如一个案子的审理结果报上来,说按某某条款,要判谁谁死刑,刘据一般会找理由把死刑取消,从轻判决。涉案者家属很高兴,到处宣扬太子仁慈,这种事多了,舆论对太子的评价很不错。但是打报告的大臣们不习惯,反映到刘彻那里去,刘彻当没听见。卫子夫担心时间长了刘彻不高兴,提醒刘据,别和你老爹对着干。
刘彻听说后,把卫子夫和刘据召来,当着大臣们的面说,太子做得很对。
从这些事情看,刘彻确实很关照刘据,甚至他曾经主动杀掉一个对刘据不敬的小官。
刘彻也许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绝不是一个优秀的丈夫和父亲。除了工作上的事,刘彻和刘据几乎没有任何交流,父子之间几乎谈不上什么亲情,唯一的联系就是血缘。
刘据总觉得老爹不把他当回事,总是感觉自己是太子完全因为运气好,是嫡长子,缺少那么一种被认同的感觉。
刘据似乎一直笼罩在刘彻巨大的阴影里,他看刘彻需要仰望,努力抬头,仿佛尽在眼前,又遥不可及。爷儿俩之间隔着一道十里一堡、五里一台的长城。
刘据每次上书提意见,不让刘彻打仗、杀人,换来总是刘彻简单的一句答复,我这是为你好。没理由怀疑刘彻说这话的诚意,但在刘据那里,他是这么想的:你如果真为我好,就该接受我的意见。结果是刘彻打发走刘据,继续该打仗打仗,该杀人杀人。刘据很失落。
“事情我做完,将来你就轻松了”,刘彻这话很伤刘据的心。
各位看官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老爹大马金刀在那儿跟儿子说话:旺财,过来!你以后的道路我已经规划好了,你先读大学,再去美国读mba,回来跟我一起干,我老了后全就是你的…儿子说,我想学艺术…老爹劈头盖脸痛骂,艺术算个屁!
赶上个脾气火爆的儿子,肯定卷铺盖走人了。当然,刘据脾气不爆,他也不敢卷铺盖。
但是不能否认,这位老爹确实是为孩子好,只不过他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对孩子应该多一点真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