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汉匈决战 卫青应战
李广跪在刘彻面前。
这次出兵,名单里本没有他,李广难以接受,帝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怎么可以没有他。他去向刘彻请战,刘彻面露难色。李广知道刘彻心里不同意,跪下苦苦哀求,老泪纵横。
李将军,你年纪大了,战场属于年轻人。
陛下,我年老心不老,我还能骑马,还能拉弓,陛下你就让我去吧,让我去打前锋将军,我一定斩伊稚斜人头回来!
李将军,你这样让我很难做……
陛下……
李广已经六十岁,没几年活头了,可是他还没封侯,那是他如今唯一的追求了。
刘彻实在不忍心再驳这位哭泣的老人的面子,再拒绝恐怕李广要当场自杀。刘彻同意了,让他上,跟着卫青,打前锋将军。
李广像孩子一样,满心欢喜地走了。
刘彻低头沉思很长一段时间,随即命人拟一道诏书,发给卫青,内容:李广年老,而且一向运气差,不要让他打前锋。
运气不运气的,刘彻自己都不喜欢相信,但是,这么大规模的一场行动,务求一击必杀,所有能考虑到的消极因素必须全部避免。
或许李广真的是运气不好。
前线方面,刘彻根据早期的情报,伊稚斜出现在西方,是故命霍去病出定襄郡,卫青出东方的代郡,刘彻希望霍去病斩伊稚斜获头功。
但是后来又收到新的情报,伊稚斜出现在东方,霍去病和卫青调换出兵地点,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出定襄郡。
这个决定让卫青部所有人都不满。卫青下严令,按军令行事,不许提意见。
卫青单独把李广叫到中军大帐,让他放弃前锋将军,去和右路赵食其合并。
这对李广来讲是个晴天霹雳,他坚决不同意。
卫青没法给他解释说这是皇帝的命令,因为他收到的是密诏,不能说给任何人听。卫青也不喜欢这样,临阵换将,不是什么好事情,可是他没办法。
他只能以大将军令单纯地逼李广走。
李广头也不回,怒气冲冲走出大帐,领兵和赵食其会和去了。
李广的心理已经濒临崩溃,如果这一次再打了败仗,他也不知道会怎么面对自己。
公孙敖上次跟霍去病打河西,迷路,无功而返,本来的合骑侯爵位也丢了,卫青把他弄到身边,一起指挥中路主力大军。
他和公孙敖是多年老朋友,公孙敖当年还从馆陶公主手里救过他的命,卫青照顾他,想让他再立功,把爵位赎回来。前锋将军没了,卫青把中路主力当前锋,他也准备拼命了。
霍去病、卫青率领东西两路大军出边境,一路上没遇到一个匈奴人,来到大漠边缘。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来。
前方等待他们的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跨过去,便是不朽!
沙子的比热很小,当时又是夏天,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酷热,夜晚严寒,人有衣服御寒受得了,马不行,中原养大的马承受不了这么恶劣的天气,纷纷生病。
军令压在头顶,快速行军,没时间照顾马,生病的马只好扔下,任其自生自灭,越快走出沙漠越能解决这个问题。骑士们流泪,被丢弃的马也流泪。但是红色的汉军大旗始终高高飘扬。
有充足的后勤做保障,卫青和霍去病跨过了大漠。马少了很多,但是幸好基数大,十四万匹,所以战斗力受损并不严重。这是整个帝国在给他们做后勤。
远在长安的刘彻收到前线军报,卫青和霍去病的大军主力都过了沙漠。他松了一口气,过了沙漠,这场战争就胜利了一半。只要卫青和霍去病在,剩下的一半可以放心了。
李广和赵食其的军队没有过去,他们迷路了,因为他们的军中没有向导,为数不多的向导都调给霍去病和卫青了。
之前刘彻收到的情报有误,伊稚斜并没有出现在东方,最终还是出现在卫青所在的西方,大概这是一个疑兵之计。但是卫霍二人兵力一样,都是五万,所以这个疑兵之计并没起太大作用。
卫青的军队抓到一个俘虏,审问得知伊稚斜的位置,立即命令大军开过去。
伊稚斜期望他的疑兵之计能成功,汉帝国的主力都从东路进攻,他把主力也放在东部,兵力接近十万,由左贤王统领。
伊稚斜自己带的队伍大约有三万人。如果疑兵之计成功,从西路过来的汉军必定数量有限,他在大漠以北陈兵布阵,张好口袋等待西路汉军这支疲惫的兔子来钻。
只是他没想到等来的不是兔子,而是一头巨狮,爪牙完好的巨狮。
卫青看到了伊稚斜的军阵。
卫青冷静下令,军中所有武刚战车围成一圈作为临时基地,同时五千骑兵上前迎战。(武刚车:外覆盾甲,内置长矛的车辆,平时做后勤运输,战时可做移动堡垒,进攻防御皆可,就是装甲车。)
匈奴人方面,派出来大约一万骑兵。双方都不知道底细,先试探一下。
五千对一万,汉军得装备优势,不落下风。
伊稚斜在后方越看越心惊,他甚至不敢继续派兵增援了,因为汉军的战斗力丝毫看不出任何受损的迹象,而且汉军后方那个可怕的营地里,不知道还隐藏着多少人。他不是第一次和汉军打交道。
天色暗了。不是天黑,是风沙来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沙子迷眼,谁也看不清谁。老天给了一个公平的机会,共享满天黑尘。
也怪,当年刘邦彭城之战有风沙,周勃灭诸吕之战有风沙,汉帝国和匈奴大决战,又来风沙了。老天不甘寂寞总是喜欢凑热闹。
这是个不曾设想的挑战,要不要撤回来,等风沙退了再打?
卫青下令,全线压上。
反正谁也看不清谁,我们打一场乱战,乱拳打死伊稚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