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太后出手 改革受阻
与窦婴同时上位的还有田蚡,他的职位是帝国太尉,总领三军。这对田蚡来讲,就是一步登天。
王娡还是夫人的时候,田蚡不过跟着蹭了一个小小的郎官,不过这个人很聪明,好读书,脑袋非常灵活,景皇帝对这个小舅子还是很欣赏的。
等到王娡做了皇后,田蚡跟着升迁到了太中大夫。现在嗖一下又升到太尉,
文人领兵,怎么感觉这么别扭。不过太尉这个职位在和平时期其实是个空衔,跟丞相还是没法比的。
田蚡和窦婴的关系非常之好,田蚡见了窦婴跟见了自己长辈一样,再加上两人对儒家一套有共同的偏好,朝堂之上一唱一和,相得益彰,至少目前俩人还是这样。
前文提到过,窦婴和老太太的关系是比较亲的,但是他并不听老太太的话。老太太是反对刘彻改革的,窦婴觉得不错,田蚡也支持。
这两个人还向刘彻推荐了两个儒门弟子,赵绾和王臧,一个做御史大夫,一个做郎中令,都是三公九卿的要职。刘彻有求贤诏,推荐人才是窦田两人的职责。
其实刘彻和王臧是老熟人,王臧当年是景皇帝安排给刘彻的太子少傅,尽管做的时间很短,刘彻始终还是该喊一声老师的。而赵绾是王臧的同门学弟。
王臧和赵绾又联合向刘彻推荐了他们的老师,鲁国申培公。就是山东西南部一个叫申培的老头。申培是研究《诗经》和《春秋》的国内权威,而且资格非常老,八十多岁的一个老头,最让当时人,包括皇帝在内肃然起敬的是,六十年前,申培当年以学生的身份,跟着老师接受过高皇帝刘邦的接待。
对刘彻来讲,这是一位见过老祖宗的前辈高人,刘彻拿来当宝,任命为太中大夫,高级顾问。
刘彻、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申培,还有刘彻求贤求来的人才们,似乎可以大规模改革一番了。
刘彻先从表面工作开始改起。包括历法、服饰、天子的巡守规则等等,还有一个,王臧赵绾提议修一座明堂,用来接待诸侯和举行各种仪式,当然,都是儒家门人认可的各种仪式。
作为一个高级顾问,申培是应该主动向皇帝提出意见和见解的。可是申培什么也不说。刘彻向他咨询,申培摇摇脑袋,来回就一句话:为政之要,不在多言,而在多做事……刘彻不明白这老头儿什么意思,怎么天天神神叨叨的。
不过刘彻心里的改革又不是离了申培就不行,他还有很大的顾问团队。
刘彻开始正式制定改革的蓝图、方针、实施过程等等,这对刘彻来讲是个大项目。
赵绾提了一条意见:以后的政事不要再额外报到太皇太后那里去,皇帝自己决定就足够了。
我们不知道赵绾为什么提这么一条。也许是他主动的,他觉得这是对皇帝的忠诚,皇帝就该说了算数;也许他是受别人怂恿。
无论什么原因了,赵绾严重高估了刘彻,严重低估了老太太。他马上要面临一场塌天大祸。
赵绾的提议严重伤害了老太太的存在感,也把自己以及学长王臧搭了进去。老太太派人把王臧和赵绾俩人的老底查了个遍,再将其扭曲放大上纲上线,扔让刘彻看。
刘彻不得不看。赵绾王臧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扔进监狱,并被逼自杀。刘彻的所有改革措施,被全部叫停。推荐王臧赵绾的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引咎辞职。
一夜之间帝国高层出现如此大变动,风云激荡,一时举国震惊。
老太太搞这么大的动静,也并不完全是因为赵绾说了这么一句话。
首先,刘彻的改革措施里有这么两小条,一是所有的侯爵都回自己封地,别在长安城转悠;二是外戚,包括所有姓窦的人,行为不端者要革出宗门。
前者四十年前贾谊就干过,不过那时的皇帝是文皇帝,手段极其高明的一个人,两边各打五十大板,侯爵们都被赶出长安城,贾谊外放长沙国,没死人,没有闹出任何动静。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世界又回到从前,侯爵们,窦家的男女老少们,都跑去老太太那里哭诉,门庭若市。
老太太一看这事儿要闹大,必须要出手管一管。但是由于政见问题,老太太先入为主,已经袒护上这些人了,各打五十大板不大可能了。
其次,老太太是保守派,至少对刘彻来讲是绝对的保守派。她深受丈夫文皇帝影响,所奉行的也是文皇帝的施政方针。文皇帝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即位的时候还处于建国初期,一切还处于恢复期,所以他奉行的是稳定政策,对匈奴忍让,对内促进经济发展,没有进行任何大规模的运动之类,贾谊多少次说要改革都被他否了。
老太太坚守的便是文皇帝这一套。刘彻要改革,在她眼里不对,她眼睛早瞎了,在她的意识里简直就是对祖先的背叛。
但是决不能因为老太太保守,就说她是坏人,这是两码事,无论保守还是改革,都是从国家角度而言的,很难说清谁对谁错,这还是要看当时的历史环境的,比如王莽的改革,至少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说,是失败的。
但是她对王臧赵绾下手这么狠,倒是很有几分当年吕后的味道,吕后只是对刘家人狠了一些,对朝臣们其实很够意思。
其三,老太太权利欲很强。这个是她的性格和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不好说什么。赵绾说不要再向她请示了,这对老太太就是个挑衅。人受到威胁就会反击,加上政见问题,于是王臧赵绾死了,窦婴田蚡辞职了。
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刘彻一句话也插不上,老太太根本就没给他任何说话的机会,刘彻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遭到重击,他忽然感觉到自己这个皇帝根本就是个空头名号,老太太在一天,他就要做一天傀儡。
刘彻也明白了为什么申培老头子天天神神叨叨就是不说一句正题,因为他感觉到了老太太巨大的阴影。我们说年少冲动,这话绝对没错,刘彻便因为自己的冲动葬送了两条大好性命。
申培老头儿自己也辞职回家了。
丞相和御史大夫被免职;然后委任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郎中令;再然后新御史大夫和郎中令被逼自杀、丞相和太尉引咎辞职。
这便是刘彻即位第一年内发生的事。帝国高层的局势用混乱形容一点不过分。刘彻很郁闷,很迷茫,很失落。
老太太安排了新的高层班子,许昌任丞相,庄青翟任御史大夫,都是老家伙。不用说,这俩人都是老太太的传声筒。老太太还让石建做郎中令,石庆做内史,这两个职位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这俩姓石的都有来头。很久很久以前……刘邦打项羽的时候,在黄河边上认识了一个叫石奋的小孩,还把人家姐姐弄到了手,前文曾经提到过。这石奋一直活到现在,还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石建,石甲,石乙,石……庆,不知道为什么不跟着叫石丙。
爷儿五个都是年薪两千石(粮食)以上的高官,所以人送称号万石君。
这一家人能混这么好,靠的就一条:恭敬谨慎,变态那种级别。
这个石建,有一次写奏折,写完检查,发现有个马字,繁体的马(马),少写了一个点,就在那儿哭啊闹啊,完了完了,写错了字,皇上肯定要杀我了…诚惶诚恐重写了一份才安生了。
他那个弟弟石庆更有意思。石庆给刘彻驾马车,刘彻就问他,驾车的有几匹马。石庆用鞭子仔仔细细数了一遍,然后举手说:六匹马。……他们的性格完全得自石奋的言传身教,至于石奋,早就无聊到一定境界了,不说他也罢。
刘彻天天和无聊到这种地步的人在一块儿,他又那么年轻,精力旺盛,没被折磨疯了真是令人景仰。
每个剧本里都会有一个喜欢添乱的女人,这当然不是歧视女性朋友们,造物的编剧们就喜欢这么设定,没办法。
负责给年轻的、郁闷的刘彻添乱的,就是他的正室皇后,当然就是我们的阿娇啦。刘彻姑姑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陈娇,小时候就定了亲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