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关于我在古代从零开始建国这件事 > 第七十一章 威逼利诱

第七十一章 威逼利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为废弃章节,因为作者打字较慢,所以有时更新不及时,所以会把此章放上来暂时顶替一下,之后一小会就会替换,真的是一小会哦)

    有了王叔媳妇帮忙,家里的面包生意不用担心,就这么做了个把月,王翠梅的脚养好了。

    她娘原本养几天就想下地干活,被楚颐给拦住了。

    秋天一晃就到了尾巴,家里那几亩田里也没什么要侍弄的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扭了脚就得好好养着,怎么能着急下地呢。

    后来硬是养了个把月,王翠梅实在闲不住了,这才作罢。

    王叔媳妇真真是贤惠,有她帮忙这个把月,王翠梅半点心不用操。

    原本王翠梅打算脚好了就不雇人了,但是这段时日家里有个年纪差不多的人,一边干活一边唠嗑,还挺舒坦的。

    家里瑾娘和砚安年岁都还小,王翠梅和他们唠嗑不到一块去,村里人看她是个寡妇,平时也少与她说话。

    好不容易有个王叔媳妇和她说说话,这一要走,她还真有些舍不得。

    楚颐早就觉得她娘得有自己的社交,整天闷在家里容易闷坏了。

    她早看出她娘得心思来了,特意做主,长期雇王嫂来给他们家帮忙。

    本来她的下一步打算就需要人手帮忙,这段时日相处下来,王嫂是个可靠人,手脚干净,干活利索,锅边灶台每次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楚颐把她的打算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她盘算着在镇上盘间铺子,扩大他们家的面包生意。

    现在这个摊子太小了,每次来买面包的客人眼见摊子前人多,就不愿再等,她家的摊子因此流失了很多客人。

    王翠梅一听她要盘铺子,原先吓了一跳,连说不行不行,家里哪有那么多钱,要是做的不好,岂不是把钱全打水漂了。

    后来楚颐一通摆事实讲道理,把她娘说通了。

    其实王翠梅自打常常往镇上跑,做起这面包买卖以后,眼界也慢慢开阔了一些。

    楚颐这一分析,她翻来覆去想了一夜,睡不着又把埋在地下的钱罐子挖出来数了数家里存下的银钱。

    竟攒下二十多两银钱了,罐子抱起来沉甸甸的。

    点了银钱,王翠梅心里的底气就渐渐足了,想着,盘个铺子好像也不是不行,只是这铺子还得好好把关,千万不能看走了眼。

    见她娘同意了,楚颐就琢磨着开始选铺子,最好还是在平乐街,她家就在那块卖面包,熟客都认准了那。

    古代也是有房屋中介的,叫“牙人”,家里两个女人不方便出面,这事是赵砚安去办的。

    别看赵砚安在楚颐面前唯唯诺诺跟只小白兔一样,可听楚颐的话了。

    到了牙人面前,他就成了金刚小白兔,油盐不进,牙人说得天花乱坠,给他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套子,他就是不进。

    赵家书香世家,他打小就是见过世面的,以前出于兴趣还旁听过营销学的课,还不至于被牙人忽悠进去。

    那牙人也是看碟下菜,见这人油盐不进,也就歇了薅冤大头的心思,老老实实给他寻摸起铺子来。

    最后看中了两间铺子,赵砚安回家和家里人商量。

    一间是平乐街上的,很符合楚颐的要求,但是主家要的价高,得二十六两才能盘下来。

    平乐街人来人往,是做买卖的好地方,那里的铺子即使是小小一间要价都挺贵。

    另一间隔着平乐街一条街,去的人少些,主家要价二十一两,铺子也宽敞些,后面还带两间房。

    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平乐街那间太贵了,确实买不起,另外一间虽说离得远一点,但好处也多。

    那间铺子后面还带两间房,还能住人,也免得天天镇上村里的来回跑,听牙人说原本这铺子卖价还要贵些,全是因为主家老母亲重病,急着拿钱看病,这才卖得便宜些。

    看好了铺子,交了钱,地契到手,铺子就成了他们的了。

    这铺子原先是个茶水铺子,还留下些桌椅板凳,拾缀拾缀还能用。

    王翠梅看着眼前的铺子,心里一时五味杂陈,满当当的钱罐子一下子就见了底,银钱不剩几两,她心里又开始着急了。

    这……花了这么多钱盘下这间铺子,若是挣不到钱,那可怎么办。

    楚颐知道她的顾虑,安慰她,大不了再回平乐街摆摊,家里以前比这难多了,不是一样挺过来了。

    王翠梅一听也是,庄稼人最不怕的就是受累吃苦,要是卖不好,大不了她再回平乐街上继续摆摊,再慢慢攒钱。

    因着原先是间茶水铺,铺子里好多东西都能将就着用,只是还需要订一些货柜,用来摆卖的面包。

    货柜是拜托了隔壁村的一位老木匠打的,是老把式,慢工出细活,楚颐足足等了半月才等到货柜做好。

    从镇上雇了辆牛车去拉回来,楚颐看着货柜上那严丝合缝的接口,暗自感叹,不愧是她那多才多艺的老祖宗,这古代人做的木工就是精致,接口处全是榫卯结构,不费一胶一钉,接的牢牢实实的。

    前边铺子和后边房间之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楚颐又请王叔特意跑了一趟,砌了三个面包炉。

    一回生,二回熟,再砌面包炉,王叔已经熟手,做的比楚颐他们家里那个还好些。

    因为王嫂受他们家照顾,给的工钱又大方,王叔还特意少收了他们钱。

    楚颐转头就装了两个面包给他,仗着嘴甜,哄得推辞不要的王叔最后还是收了面包。

    礼尚往来,对她家好的人,她都会对人家好。

    王叔回村以后,轻轻打开油纸包,从软乎乎的面包上撕了一小块下来尝尝。

    真是又香又甜,怪不得他媳妇每次从楚家做工回来老是念叨,原来是这么好吃的东西。

    王家在上坪村是小姓,他们家祖上是别的地方搬来的,在村里没什么亲戚,他媳妇平时也没个说话人。

    这段时日去了楚家,人都是挂着笑回来的,王叔看她开心,自己也高兴。

    王嫂自然高兴,以前都是她男人靠一手泥瓦手艺挣钱,现在她也能往家里拿钱了,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日后她也学着点,说不得能像翠梅那样做买卖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