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被活埋,与国同休! > 第240章 书籍定价

第240章 书籍定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几位家主各自交待好随从管家,立即回府选拔合适人选。

    主要是识字能读会算之人,最后还不忘特意叮嘱。

    带六百贯铜钱来庄园,全当学费。

    六百贯可不少了,六十万枚铜钱。中等大小的钱箱可以装三箱。

    得用马车拉,甚是方便!

    这些家主最是看重‘礼节’,更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也明白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比如最开始,每家给苏尘二十万贯的‘薄礼’,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虽然食盐和修路,现在还没有给他们带来巨大利润。

    但前景非常可观,毕竟是长久生意。

    几位家主很贴心的给那些管家和随从,安排了一辆马车代步。

    “诸位,我等回客厅吧,莫使太子殿下与苏侯久等。”

    李善怀对其他几位世家之主说道。

    “是极,是极!”

    “李兄,请!”

    卢长丰等人客气回应道。

    ……

    “太子殿下、苏侯,久等了!”李善怀等人回到客厅,拱手一礼以示歉意。

    李承乾微笑着摆了摆手。

    “敢问太子殿下,此等纸张成本、售价几何?”

    李善怀拿着几张纸问道。

    这些家主很早就见识过这种纸,而且还用过一段时间,只是不清楚制作成本和售价。

    “首先向各位讲明,这种纸和我们以往售卖方式有所不同,它不按刀卖。

    这纸张做出来的成品,就是这般模样。

    每一百张为一捆,至于制作成本以百张为例,原料加上人工约合五文。

    我与苏尘商议过,成捆百张纸售价三十文,也可散卖一文三张。”

    诸位家主闻言,心中快速盘算着。他们想不到这纸,张苏尘会给他们这么大利润空间。

    虽然和以前的纸张价格没法比,以前论刀卖的纸张价格,要贵上二十倍不止。

    此前雪花盐可没这么大的利润。

    不过好在细盐价格便宜后,百姓对食盐的需求也增加了不少。

    大部分百姓都有腌制咸菜的习俗,以前盐贵自然腌不起咸菜,现在五文钱一斤的细盐,还是能消费得起。

    盘算过后,众家主心里有激动。

    “太子殿下,再请问如同此卷‘大学’,作何售价?”

    李善怀拿起一本印刷成册的‘大学’书籍问道,若是按照以往价格得两贯钱。

    以前不但纸贵,书籍更是贵得吓人。

    所以百姓大多不识字,读书人都是有家底的。

    这本书正好是204页,除去封面合计一百零二张纸。

    “百张纸或以上的书籍,每册定价五十文。另外到时会有一张书籍定价表给诸位,此举目的是将所有书籍价格统一。”李承乾一一作答。

    书籍价格比以往便宜了四十倍。

    主要是因为此前的雕版费工费时,书籍的每一页对应一个雕版。

    不像活字印刷,字模可重复利用,仅需根据书籍内容重新排版即可。

    纸张和书籍的成本利润,李善怀等人已了解透彻。

    接下来就是商讨利润分成了。

    几位家主小声的交流着,也没刻意回避李承乾和苏尘。

    “太子殿下,我等商议后。造纸和印刷所得收益,我等占四成,不知您意下如何?”

    李善怀为首的几位家主商议后,认为占四成最合理。

    他们没有另外提及税赋多少,也没单独说苏尘占几成。

    李承乾闻言一愣,这与他此前定下的十税一,和苏尘占两成有很大出入。

    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诸位家主,你们占六成比较合理。

    无论你们开办几间造纸印刷作坊,从当地招收百姓做工,工钱与庄园一样就行

    目前造纸工人每日五十文工钱。

    对了,届时关内道要排除长安城,我打算在长安开设两间书屋。

    叫做‘贞观书屋’,到时你们可以去参观一下,就在东西两市。”

    苏尘见李承乾看向自己,于是对众人说道。

    李善怀一听,心中甚是感动。

    “多谢太子殿下、苏侯,我等遵从苏侯所说,善待百姓工人每日管两餐饭食。”

    李善怀当即表态,随后问道:

    “敢问苏侯,不知我等可否以贞观书屋命名?”

    苏尘看向李承乾,让他去解答。

    “诸位家主应当知晓,贞观乃父皇年号。

    因此,若要以贞观二字为书屋命名,需缴纳授权费每三年一百贯。

    诸位家主可自行决定。

    若要使用须牢记,只可用于书屋,不可用于他处。”

    李承乾思索片刻后说道。

    “多谢太子殿下告知,年号非同儿戏,理应慎重对待绝不滥用。

    授权费合情合理,理当缴纳。”

    李善怀恭敬一礼。

    不久后,大唐各地相继出现许多贞观书屋。

    商谈继续了两刻钟左右,事情基本已经谈妥。

    “苏侯,老朽乃……”

    清河崔氏崔元宗,起身朝苏尘一礼。

    “崔家主不必多礼,请坐下说!”

    苏尘微笑着拱手说道。

    “多谢苏侯,听闻苏侯开办了一间学院,请问学院对学子入学有何条件?”

    在座的世家之主通过各种渠道,得知苏尘在庄园创办了一座书院。

    曾商议过,若是可以获得入学名额。

    他们必定从家族之中挑选适龄之人,来庄园入学。

    毕竟苏尘的名气摆在那,单论小写数字就让他们赞叹不已。

    若是能得到长期的学习机会,将来必定对家族有大用。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已感觉到,今后可能不会像从前那般,通过家族影响力以及裙带关系进入朝堂为官。

    因为苏尘的出现,科举制度必然迎来大变革。

    所以他们想跟着苏尘步伐,学习新的知识。

    将来变革来临,不至于落于人后。

    任何时代,有钱人的眼光向来独到。

    “没什么条件,年龄在六至十二岁便可,吃住全免。”

    苏尘不认为他们会将家族之人,安排到庄园的小学。

    因为苏尘了解过,像他们这般的世家望族,每家都有专门供家族子弟学习的地方。

    请的老师也是有名气的大儒。

    苏尘创办学校的初衷,主要是针对没有能力供子女上学的百姓。

    “敢问苏侯,不知我等可否从家族内,挑选适龄孩童入学?”

    崔元宗试探问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