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谈戏腔
“别玩了,收拾东西出发,别迟到了。”
崇楠把手机递回给方茴,问道:“她就是个临时邀请的嘉宾,也没什么名气,于你来讲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方茴一边打理头发一边说道:“我与她比,就是业余和专业的区别。”
崇楠蹙眉道:“没这么夸张吧,说句真心话,没你唱的好听。”
方茴无奈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谭老师能够灵活驾驭多种风格,这种跨界唱法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
“我之前看过她发表的一篇论文,其中的内容非常新颖,里面讲到,将传统戏曲和流行通俗唱法相结合,形成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能接受的独特唱腔。”
崇楠沉吟片刻,疑惑道:“这我不太明白啊,传统戏曲咿咿呀呀的那腔调和流行音乐完全不搭边,怎么自然的结合在一块儿?”
方茴倚靠在阳台边,沉思半晌,缓缓说道。
“具体要怎么样去实现,暂时还没什么头绪,现在只是努力尝试,我学过一段时间的京昆腔,如果有可能,我也想参与一下。”
崇楠往后一靠,慵懒说道:“我觉得吧,你现在当务之急呢,是要尽快的积累名气,那些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还轮不到你这半红不紫的咖位操心。”
方茴冷呵一声道:“不想跟你掰扯这些,你走不走?”
崇楠提起包,耷拉着肩膀站起身来。
“我根本没踏实休息几天,感觉还是好累。”
“走啦……”
………………
秦浩安排了司机,和谭晶一同去往餐厅。
“我见过的总策划年纪都不小,你这样年轻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秦浩笑道:“谭老师,其实年轻人想法多,接受度也相对较高,做出来的东西更能契合观众们的想法,虽然有很多方面确实比不上前辈们有经验。”
谭晶美眸上下打量,似笑非笑道:“聊了这么长时间,别喊老师了,听着怪累人的,你年纪小,叫我谭姐就行。”
秦浩笑着嗯了一声,缓缓道:“行!谭姐,您喊我小秦就行。”
谭晶捂嘴娇笑道:“没成想啊,来录个节目,还能捡个帅弟弟回去。”
“我还不是一样,有您这样有才华又好看的姐姐,回头我做梦都能笑醒呢。”秦浩咧嘴笑道。
谭晶笑得花枝乱颤,缓了声气,美眸嗔怪地瞥他一眼:“嘴咋这么甜呢。”
“实话实说而已。”
“回头有空来上京,姐姐我好好招待你。”
“好嘞,那我必须抽空去一趟。”
……
“秦总,我们到了。”前面司机提醒道。
“好的谢谢。”
秦浩从口袋里拿出一包未拆封的口罩跟谭晶说道:“谭姐,人多眼杂,带个口罩好一点。”
“哎呦,挺贴心嘞。”谭晶接过,又调侃了一句。
他这哪是贴心,无非就是赶趟做个人情而已,方茴出门不戴口罩不方便,所以他就提前买了许多预备在家中。
二人下车前往预定包间,推门进去,发现方茴已经迎候在门口。
“谭老师,仰慕已久,终于见到您了。”
谭晶眸底掠过一抹惊艳,赞叹道:“我还不是一样么,今天可算知道什么才叫秀色可餐了,这也太美了。”
方茴抿唇道:“您过奖了,请坐吧。”
众人纷纷落座,谭晶率先开口问道:“哪年出道的?”
方茴应了一声道:“五年了,其中一年的练习生。”
谭晶轻抿一口茶,心中暗暗疑惑,眼前这姑娘,不仅颜值出众,实力也相当不错,五年的时间不短,按理说早就该出圈了,为什么之前没听过她的消息呢。
“谭老师,之前我有看过华夏卫视的《传承》,我很喜欢您的腔调,学习过很长一段时间。”
秦浩在一旁听着,记忆的触角沉入脑海,这个栏目在他的记忆中若隐若现,虽有一些印象,却并不深刻。原身对这种戏曲茶话会并不感兴趣,以至于他的脑海中仅仅留存着一个模糊的轮廓。
这个节目以京昆两唱为基本形式,偶尔还会有杂戏高手前来串场演绎,当年曾被华夏卫视大力扶持。
那时舞台上的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一颦一笑、一唱一和间,尽显戏曲之魅力。
但好像播了一段时间就隐匿不见了,爷爷还让“秦浩”帮忙翻找,结果最后才知道结果,确实因为收视率的原因被切掉了。
现在喜欢听戏的年轻人实在找不出多少,说来让人难过,尽管每年国家拨款专项扶持,但仍是没有什么显着的效果。
谭静眸色蓦地有些低沉之色,那原本明亮的眼眸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她微微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
“当年阵仗真大,岳琳总策划一声号角,喊来了五湖四海的名角儿,可惜收视率实在太过惨淡,最终也没把这款节目坚持录制到第二季,临别宴,大家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举杯,那一幕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她说罢,转头微笑道:“得亏当年你没走这个路线,要不然能不能出道都两说呢。”
方茴微微坐直身子,认真说道:“传统戏曲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看过您去年发表的论文,也非常崇尚您的观点,用流行的方式演绎传统戏腔,我虽然是个流行歌手,但对这方面一直心有向往。”
谭晶微微叹气说道:“我在这方面尝试了不少方法,但总也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要么俗唱分量重,要么老戏腔变味,往往到最后都是不伦不类。”
秦浩在一旁静静聆听着,适时地插话说:“谭姐,你的想法就是想让戏腔和流行唱法融合是么?”
方茴嗯了一声道:“谭老师的论文观点是,将传统戏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流行歌曲中,腔调融合,古戏今唱,赋予它新的意义。”
谭晶比了个大拇指,心想这个小姑娘是真的仔细研读过,真真儿难得。
“难点也不小,既要注意保持两者的特色和独立性,也不能让传统戏曲失去了原本的韵味,尝试寻找平衡,既要让年轻人喜欢,又要保留传统戏曲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