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海禁风云再起,龙颜波动之间
浩渺大海,波涛汹涌,自文皇帝以来,大明海政如同沉睡的巨龙,似乎永远遵循着太祖高皇帝的遗策。然而,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关于开海与禁海、西洋航线之延续与否的暗流涌动,从未真正平息。
自明宣宗御驾亲征,至弘治年间,朝堂之上,围绕这一议题的争论犹如海浪拍岸,连绵不绝。每隔数十年,这段尘封的历史便会掀开一角,双林之辩再起风云,唇枪舌剑,硝烟弥漫。
上一次的争议热潮,回荡在成化年间。兵部尚书项忠,这位从土木堡之变中奇迹生还的英雄,曾亲眼目睹瓦剌铁骑的凶猛,也曾骑着自己养大的马匹逃脱魔爪,徒步七昼夜,徒步七昼夜,硬是踏回了北京城,成为了中华民族英勇越狱的传奇。
此后,他统帅湖广军务,历任广东副使、山西按察使,政绩斐然,最终调入京师。作为浙江沿海的子民,他深知海盗之猖獗,边境之危机,更从父辈口中听闻了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盛景。
那些岁月,珍宝满载,巨船林立,水手们扬帆出海,建功立业。项忠心怀壮志,力主重振西洋航海之雄风。然而,他的提议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双林之争愈演愈烈。
然而,这场激烈的争论,在项忠愤怒地要求分管兵部库房的刘大夏交出海图和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时,却突然戛然而止。刘大夏冷冷一句:“这些,都已付之一炬。”所有争议,瞬间化作泡影。
大海的敬畏,大明数十年的闭关锁国,使得海图与航海经验如同无价之宝。在失去这些宝贵遗产的情况下,自行摸索航海之路,无异于痴人说梦。除非朝廷再现文皇帝般的雄心壮志,不惜一切代价,否则,这样的壮举只能是镜花水月。
成化至弘治年间,皇帝一语定乾坤,如同文皇帝一声令下,征用数十万人,倾尽国力,打造前所未有的舰队。然而,在朝堂掣肘之下,这样的壮举只能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于是,海禁之争、西洋航线之议,终究成为往事。大明,与海洋的隔绝,如同巨龙长眠,再无昔日的波澜壮阔。
在怒火中烧的项忠愤然致仕,他正值盛年,已是兵部尚书之尊,若继续步步高升,入阁之望指日可待。然而,他毅然决然地放下官帽,依然乐享二十六年的闲云野鹤生活。
与此同时,刘大夏因之名声大噪,美誉如潮水般涌动在朝野之间。
众人纷纷赞叹他敢于对上施压,不畏权势,他为国家、为民情,坚决反对浪费国库,拒绝铺张浪费的虚荣工程。
今日,林蒙献上红薯,刘大夏这位忧国忧民的君子,立刻激动地站了出来,泪水如泉涌,声泪俱下,感动了天地。
弘治皇帝亦感慨万分,他内心深处同样渴望痛哭一场,有了红薯,他苦思冥想的粮食问题终于有了转机。
然而,身为九五之尊,他必须维护帝王的威仪,自然不能在臣子面前失态。
弘治皇帝深情地凝视着刘大夏,眼中似乎多了几分欣赏,对这个兵部职林司郎中,印象大加。
都说刘郎中忠直敦厚,爱民如子,果真是名不虚传。
感慨之余,弘治皇帝目光如炬,深情地望向林蒙,眼中透着疑惑,认真地质问道:“林卿家,这红薯,究竟从何而来?”
林蒙如实相告。
“臣该死,这红薯出自一位胡商之手。”
竟是胡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有些愣神,面色微变,嘴角竟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
“胡商……”
此刻,满朝文武也都露出尴尬之色,望着林蒙,既好笑又无奈,果然,你还是那个风趣的林蒙啊。
大明严禁私人贸易,林蒙却只字未提是哪国的贡使,只说是胡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小子……又和走私商人搭上了线,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
但在这大功面前,胡商的身份其实并不重要。
弘治皇帝回过神来,微微挑眉,并未深究胡商之事,而是深深地感叹道:“真没想到,世间竟有番薯这样救死扶伤的宝贝。”
林蒙见时机成熟,眼角瞥了一眼仍在激动的刘大夏,只见他泪眼朦胧,情绪激动,似乎内心的喜悦无法言表。
林蒙心中暗笑,随即开口说道:“陛下,臣从那胡商口中得知,番薯并非什么珍稀之物,在他们那里,不仅番薯,还有许多神奇物产。据说有一种作物,一年可熟三次,亩产百石,味道鲜美,口感甚至胜过番薯,且无需精心耕作,任其生长。在那儿,百姓无需劳心劳力,却能丰衣足食,永无饥荒之虞。”
话音刚落,满殿哗然。
亩产百石!
竟有这样的奇谈?
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朝堂之上众人瞠目结舌。
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一场关于粮食的奇迹正在悄然上演,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瞬间照亮了人们贫瘠的希望。曾经,二十亩薄田仅供一家老小勉强度日,辛勤耕作换来的不过是那区区几十石粗粮。然而,今时今日,这一变革,竟是数十倍的丰收奇迹!
这样的消息,若在往日,定会招致众人的讪笑与质疑。然而,随着那神奇番薯的出现,一切质疑都化作了敬畏。番薯的奇迹已经足够震撼,那么,这传说中的玉米,难道还会是虚言?
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异彩,激动地追问:“玉米,究竟在何方?”
“泰西之地,更西的边际。”林蒙的话语掷地有声,他指着远方,仿佛那里就是藏匿着神秘粮食的宝库,“我虽非亲眼所见,但那胡商言语诚恳,应是实情。他言,彼处还有一宝,那便是……”
话音未落,殿内众人早已如痴如醉,仿佛一颗颗心都被那未知的宝藏紧紧牵引。这颠覆常识的发现,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刘大夏放下忧虑,迫不及待地追问:“还有什么?”
林蒙微笑着,眼中闪烁着期待:“还有一种珍稀之米,名为珍珠米。一粒米大如珍珠,十几颗便饱腹,亩产之高,竟达两百石!”
这一刻,满殿的君臣都屏住了呼吸,眼中充满了震惊与向往。这米,竟与珠宝比肩,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林蒙说得那番薯,在遥远的泰西之地,简直成了凡夫俗子眼中不值一提的粗粮。而他,却如讲故事般,从容不迫,仿佛那般奇迹就在眼前。
“林蒙,你这是在开玩笑吧?”众人虽被震撼,却也难以置信。
林蒙却一脸认真:“番薯已现,你们信或不信,未来终将揭晓。若那胡商所言非虚,那玉米和珍珠米,定会让我们见证一个全新的时代。”
殿内一片寂静,但每个人的心,都已开始沸腾。若这一切成真,那么,何愁不迎盛世之春?
弘治皇帝眉头紧锁,目光如炬,扫过满殿的大臣,只见他们脸上都是狂热的憧憬。他明白,众人的心思与他无异。
“那胡商,现在何处?”弘治皇帝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已经扬帆远去,不知归期。”林蒙叹息一声。
“他还说,番薯虽无用,但那极西之国对大明仰慕已久,绝不愿将宝物拱手相让。玉米和珍珠米,严禁外传,违者,格杀勿论。”
弘治皇帝心中一沉,玉米和珍珠米,对于这朝堂之上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仙丹灵药。
哎,日子过得平淡无奇,直到那一天,世间竟藏着如此神奇之物,心头的饭怎么还能咽得下去,夜晚的觉又怎能安眠?
试想,你绞尽脑汁,日复一日地思考着如何让土地产出,如何说服农民,每当听闻某地遭遇自然灾害,脸色便瞬间变得惨白,最怕的是百姓饿着肚子,走上反抗的道路。要知道,即便是要镇压那些反抗者,也是需要大量的钱粮啊。
弘治皇帝心力交瘁,这江山社稷,也就这么个光景了。如今有了红薯,总算有了几分慰藉。然而,林蒙却告诉皇帝,有一种神奇的东西,仿佛游戏中的外挂,能让你瞬间升级,身披屠龙装备……
弘治皇帝脸色涨得通红,他瞥了刘健一眼。
刘健也被这神秘之物吸引,忍不住道:“臣也想见识一下红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
刘健上前,有人递给他一个红薯,他问林蒙:“林蒙,这珍珠米,与红薯相比,哪个更大?”
“是。”林蒙回答:“一粒种子撒下去,一年可以收三茬,不怕虫害,一株苗能产出数十颗像红薯一样的米粒。”
这……难道还是普通的米?
鉴于林蒙突然变得如此坦率,刘健心动不已,他说:“陛下,为了国家利益,禁止种子流出,也是理所当然。”
确实,换成是大明,也会采取这样的措施。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是找到这个神秘国度,一旦得到这种种子,我们离尧舜盛世也就不远了。”这是刘健的坚定信念。
珍珠米与玉米,对刘健来说,已产生了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