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回城
四九城的轧钢厂还是有些实力的,电话打过来的第四天,这轧钢厂的汇款单就被邮政小哥给送给到了招待所。
李怀德当天就跟粮站的人约了个时间,双方就在粮站最近的银行办理完了汇款的手续。自己这一行人此行的目的也算是圆满的解决了。
唯一让刘平安感到可惜的就是,这次谈下来的粮食有点少了。当然,这只是针对8000多人的轧钢厂来说的。自己扩张后的黑土地农场,全部种上玉米,收获36次,一年的收成也就是500多吨的产量,还不够自己总厂这8000多人一年一顿饭的定量。
当然,这前提是自己知道这次天灾整整的持续了三年。这会儿气象局的专家们就是能够预测未来三年的天气,估计打死也不会有谁敢说出来的。
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财富,除了空间跟已经退化成了金手指的系统外,还有一个就是未来几十年时代发展的信息查。
想要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使得自己的钱可以见光。还是得靠后者,不过就是太累了,刘平安这会儿还没有想好自己以后要不要办实业。
根据大漂亮国缉毒局的统计,全球每年在地下流动的黑金占到全世界gdp的2-5左右,这还是六七年前的统计数据。
普通人,想要有权有钱,就得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然后,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你就会发现,普通人还是普通人。
等财务跟会计忙完了汇款的事情,刘平安一行人就该踏上回四九城的火车了。
这趟虽然是公费旅行,但是说实话,真的是不怎么舒服的。刘平安还真不怎么愿意出来这一趟。他们一行人的介绍信上面有公章,这还好说。
刘平安这几天在外面转悠的时候,也没少被人盘问。一个外地人,口音还是很明显的,一开口就很让人怀疑。再加上他这一天天的就在外面闲逛,也没个正事做,这不就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情,直接给他举报到了帽子叔叔那里去了。
这会儿的东三省可是有着共和国之子的美誉,只是可惜,在90年代的时候没有转型成功。在国家层面政策转变之后,这里就成为大陆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一直到现在也是。
基本上要是无缘当地的公务员,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留下来的。
要是说广州是改开后的风口地区,那么现在的东三省就是改开前的风口。一直到现在,广东地区也是发展的最好的地方之一。
先富带动后富,经过时间跟实践的证明,这就是一个笑话。不过现在国家的政策现在也开始做出了调整,给内地得不少省份加持了很多政策上得biff,但是总体上还是以城市建设为核心的工作。
现在省会城市对本地省人口的虹吸效应实在是太明显了,发达的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新开通的航线,其实大都是为大城市服务的。
截至目前为止,自己的老家陕西也就3900w的人口,但是一个省会城市西安的常驻人口就达到了1300w还多。
西安市区的面积也就3582km2,加上管辖周边管辖区的面积也就才刚刚突破1wkm2。却直接承载了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他的省会城市估计也是大差不差,都一个样。
但是城市里面是不会产出一粒粮食的,这段时间的黄瓜刺客就是最好的证明。网上说什么的都有,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却是连问题的本质都没有看明白。
有说是高温的影响,有的说是降雨的影响;是,这是有影响,但是不多。这蔬菜可是每家做饭的刚需,就算是北方面食为主的地区,谁家下锅的时候不下一点绿菜的?这些个都是刚需,没办法,贵也要买。
其实就是想给你涨价了,原产地的蔬菜价格依旧便宜,但是跋山涉水的来到城里人的餐桌上之后,身价就直接翻倍、翻倍、再翻倍。
都是中间商赚差价,种蔬菜的人,是没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运送到千里迢迢的省会城市的。也运不过去,可能连当地农贸市场的门都进不去。
就像以前的大雁塔周围也都是绿油油的麦田,现在却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是西安市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也不是说种庄稼有什么不好的,而是这些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有性价比。
不过这几年的高楼起火事件,反正我是不敢在城市里面购买高层住宅的了,实在是现在的物业一言难尽,真就花钱请了一个大爷回来——啥也不是。其实也不是真的怕了,主要是这高层住宅,以后没有谁会给你出钱拆迁的,除非地下发现了金矿。
滨州铁路大桥的寿命也就六十多年,这会儿的房屋设计寿命也就是70年时间。但是这其中用的材料,能不能住这么久,还真不好说,可能将你送走了,30年的贷款还没有还完。
其实大陆人民是没有提前消费的习惯的,要是有的话,也就是这一生一次的房贷了,其实也没有 一个愿意的,都是生活所迫。
再一个就是马云的花呗了,以前也有的,但是口罩那几年没还上,之后就再没开过了,赚去另外一个马老板家了,但是也都一些零钱消费,大钱都存存折里面了。
实在是银行卡里面存不住钱,一天天的也不知道花在哪里了,反正不到月底就是没了。至于说吃利息,算了吧,就这点存款,能攒下了就是了。
这次来黒省收购粮食的事情算是圆满的成功了,自己一行人再过几天就准备打道回府。回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起点,已经生活有五年之久的帝都了。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这次来黒省确实是收购了不少的物资,但是早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更多的则是一种集邮般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