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候府心忧百姓事
刘隽来到后院,看望刘母,卢植妻子王夫人,甄家老妇人皆在,刘隽见众人商谈甚欢,似乎很是投缘。
刘俊匆匆拜见之后,就离开了。
刘隽回到书房,看着桌子上的地图,开始沉思。
杜茵此时端着茶水放在刘隽一旁,刘隽都未曾发觉,杜茵也不出声打扰,静静守在一旁。
刘隽手指轻抚地图,眼神深邃,
如今幽州各郡,辽东,以及鲜卑,乌桓草原都是刘隽的地盘,人口得到扩充,势力强大。
刘隽手指顺着地图划过,停留在辽东上面部分。
松辽平原!
刘隽眼神坚定。
松辽平原就是后世东北平原,那里有广袤的黑土地,现在那里,是扶余和高句丽的地盘。
扶余和高句丽是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
东北气候严寒,世代生活着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这些民族自小就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气候。
而且生活在大山丛林之中,时常与棕熊,大虫等猛兽交手,所以民风彪悍。
刘隽有意征服高句丽和高句丽北边的扶余。
但是,如今那里却并没有实用价值。
虽然有广袤的黑土地,但是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主要以打猎为生,对于这片土地并没有开发农耕。
不仅如此,刘隽若是率领大军攻占这里,一来需要投入大量兵力粮草,高句丽内是平原。
但是与幽州交界处却是连绵大山。
即,后世山海关。
跨越这里到达高句丽地界之后,就算刘隽打下了这里,也无法安稳坐拥。
高句丽民族乃是多个民族融合,并没有固定的城池居所。
山中,丛林中,都可以藏匿生存,贸然侵入他们的地盘,当地人必然会不到反抗侵扰。
最主要,如今那片土地,并不能为刘隽创造价值。
东北地区常年严寒,以汉代的农耕技术,很难开垦扩张,大量种植粮食。
而且汉代的食物主要是水稻,大麦,这些食物种子,很难在东北生存。
像是土豆玉米那些高产耐寒的食物,现在还没有传到汉代。
后世,东北能够成为全国粮食产地,贡献全国三分之一的粮食。
一是因为本身的黑土地优势
二是技术成熟
三则是那些高产食物的传入,以及技术改革,对大麦等食物研发出了抗旱的优质品种。
所以,尽管刘隽现在眼馋这一片地盘,却没有办法将这里收入麾下,只要也要等日后有善于农耕的人才。
再者是发现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食物。
不然,刘隽攻打高句丽,不过是浪费粮草兵力罢了,还会结怨当地民族。
想到这里,缓缓收起了地图。
“啪嗒!”
一不小心竟然碰倒了茶杯,跌落在地。
刘隽回过神来,才发现杜茵就在身侧,刘隽微微笑道,
“夫人,你何时到了这里?”
杜茵微微一笑,
“妾身见夫君在思索正事,不敢打扰。”
一边说着,杜茵一遍俯下身子,捡起破碎的茶杯。
刘隽轻轻拉起杜茵,唤来下人打扫。
“夫君可是心中有事?”
刘隽微微沉思。
杜茵轻声道,
“妾身虽然一介女流之辈,无才能协助夫君,但也愿聆听夫君心事,以求为夫君解忧。”
刘隽微微一笑,轻抚杜茵的脸庞,
“我所虑不过是求才罢了。”
“夫君麾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何苦在为此烦扰?”
刘隽微微摇头,
“我麾下谋士者,治理一方,善于内政之人,沮公与,田元皓,郭奉孝,简宪和等,皆是世之大才。”
“还有那徐庶,如今尚小,待其成长,乃是我军文武全才。”
“书院有卢公,蔡公,郑公,刘虞伯父,加上其下弟子来投,我自是不愁。”
“草原阎柔,田豫,鲜卑族拓跋部,乞伏部,自会为我妥善管理草原诸事宜。”
杜茵挽起刘隽手臂,
“那夫君可是想要猛将乎?”
刘隽嘴角轻笑,
“猛将?”
“我之义弟,关云长,张益德,赵子龙,皆是世之无双猛将。”
“张文远,黄汉升,恶来,高顺,此皆如今武将顶尖之列。”
“云长军中周仓,廖化,随时黄巾出身,但为人忠义,乃是陷阵冲锋之猛士也。”
“雁门郭淮,虽年幼被我委以重任,但如今已显名将之资。”
“汉升之子黄叙,弓马娴熟,天生神力,不出几年,又是我军一无双猛将也。”
杜茵看着刘隽自豪的模样,不由得也是开心起来,
“那夫君又有何忧虑呢?”
刘隽缓缓走到门前,抬眼望向门外,看着这青天白云,悠悠开口道,
“我欲平此乱世,收零碎山河,还百姓清正朗朗之乾坤,何以满足如今之状况。”
“如今幽州文武齐全,内外安定,但是百姓也不过是吃上了饭而已。”
“百姓纯朴,一餐一食即可归心,可我安能以此自满?”
“因此,我常思虑,何以将肥沃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用于我幽州百姓。”
杜茵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君,心神激荡,
“夫君,您的治下如今已经是大汉少有的和谐安宁之地,百姓何其有幸,夫君何以自扰。”
对于杜茵的劝解,刘隽并未回应,眼神随着天空的云朵,缓缓移动,悠悠开口道,
“我欲收天下英才于麾下,武平外夷,文安百姓,建医馆,以求百姓少遭病魔侵袭。”
“开学堂,志在百姓孩童可成才,造福一方。”
“然而如今,我之治下堪称如今大汉最和平之地,奈何百姓……”
刘隽说到这里不禁有些伤感,
“百姓,仍有饥寒交迫而死者,何其众矣。”
“仍有易子而食售卖土地者,何其悲矣。”
“仍有卖子女为世家奴婢者,何其可叹矣。”
“土地,粮食,布匹,这些财务我幽州统计何其多矣,何以致百姓流离失所,饥寒而死?”
杜茵和一众下人,被刘隽的胸怀所折服,刘隽时刻思念百姓安危,真乃是百姓之福啊。
今日刘隽之言,不久,这些下人就会传遍府内,传遍涿县,传遍幽州。
而此刻的刘隽却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忽然转身回到案钱,拿起笔。
杜茵见状,连忙在身边,为刘隽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