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帝国财政与军事的挑战"
“他们怎么就无法被彻底清除呢?”刘邦愤怒地抱怨,“过去几个月里,我们已经处理了许多腐败和贪婪的官员。但首都的这些腐败官员就像割不完的杂草,一批被割倒,另一批又冒出来!”
“陛下,我遵命!”刘祥鞠躬回答。
“祖父真是严厉!”刘启评论道,“任何落入他手中的贪官污吏,都难逃一死!”
“在我们辉煌的汉朝,官员应当区别于往昔的王朝。若你仅是出于贪图薪酬,那便不适合成为官员;否则,我们只得耗费心力对他们的不当行为进行惩处!”
“即便我如今身登皇位,我依旧坚信百姓的明智。官员绝不应堕入腐败的深渊;若他们不幸沉沦,那么惩处便是他们必须承受的后果!”
刘邦发泄了一番愤怒,但心中的怒火依旧燃烧。他伸手拿起御案下摆放的咖啡碗,一饮而尽,情绪波动不已。
刘盈轻声建议:“腐败的官员确实应受惩罚,但我们需要讨论他们家人的命运吗?”
“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刘邦愤怒地回答,“若官员挪用民脂民膏,而他们的子女、配偶、家眷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果实,他们无疑是犯罪的同谋!宣称他们无辜是荒谬的!”他继续激烈地说,“他们享受到的每一分好处,都是建立在贿赂和贪污之上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罪行!”他加重语气,“对他们施以严惩,以此警示他人!”
刘邦在言辞中补充道:“刘祥,我知晓你自幼与学究们研习经书,博学多才。但并非所有事务皆需听从那些书生的见解。”
“那些人往往缺乏刚毅之气;你必须学会峻法!以严刑惩治,方能令他们心生畏惧!若是过于宽松,只会招致他们得寸进尺。反之,若你坚守原则,他们又会指责你冷酷无情,称你为吝啬的王子!”
刘盈轻叹一声,语带忧郁地说:“陛下,我不轻率地采纳他们的建议。我 忧虑我们伟大的汉朝惩罚过于严厉。对整个家族判处死刑的想法在其他任何王朝都是前所未闻的!”
“你觉得过于严厉了吗?”刘邦瞪大了眼睛,语气坚定地回应,“那么等你坐上这个位置吧,因为我还在,你必须遵循我的决策!”
“祖先们又在争执中度过了吗?”
这时,吕后带着一群宫女步入大殿。
她走进来后,忍不住愤怒地责问道:“不能平心静气地讨论国事吗?你们的声音传得这么远!”
“家事与你无关,不要插手!”刘邦不悦地回应。
“哼!”吕后反驳,“你斥责我的孙子,难道我没有权利发表意见?”她转向一直安静地坐着,聆听这一切的刘盈,“你把我的英儿吓到了!”
吕后随即走到刘启面前,轻柔地拉起他,一同离开大殿,“来吧,孩子,我们去见祖母,尝尝她亲手做的面条!哥哥,也一起来吧!”
吕后带着刘启走出大殿,而刘盈则独自留在殿内。
刘邦目送他们离去,随后转向刘祥,“迅速处理这件事。我们也去吃面条!”他言罢,便跟随他们一同离开了大殿。
吕后脚步一顿,回头问道:“你在叫我吗?”
刘邦感到有些尴尬,回应道:“即便你没有叫我,我今天也想品尝一下面条!”他尴尬地笑了笑,“女儿,就不能行行好吗?你不想让我饿着吗?”
不知不觉间,冬日已悄然降临。
微凉的微风中,树梢上的一些树叶仍在轻轻摇曳,仿佛在抵抗着寒冷。
在皇家园林中,那些意识到霜冻即将到来的绚丽花朵们正在尽力展示它们最为鲜艳的色彩。
外界已经有些寒冷。
然而,在皇子皇孙们学习的宏伟学院里,却依然保持着秋日的温暖。
在武功殿内,大学讲师宝训、全胜城、楷张越均在场。而在舞英殿,大学讲师余干儿宗、元歌大学讲师褚讷、东歌大学讲师于晨站成两排。他们正聚精会神地在殿堂里聆听讲解,而王子们则专注地练习书法。
正在练习书法的王子是刘启,他的母亲吕后近日庆祝了生日。盛宴过后,各路诸侯相继离开首都,刘启则被太子刘盈亲自送回学院。鉴于皇室孙子的年轻和偶尔的浮躁,讲师们接到了严格纪律的命令。
“今日你有何感想,想在殿堂的天花板上挥毫泼墨?”舞英殿大学讲师余干儿宗,刘启的书法导师以及舞英殿的大学讲师,如此询问他。
刘启沉思片刻,语气平淡地回答:“为何不书写《论语》中的《易经》篇章呢?”他继续说道,“其中有两句格言我特别钟爱。”
说罢,他提起毛笔,开始在灰色的宣纸上挥洒墨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他的字体工整美观,标准的中正楷书,书写过程中严谨细致,毫不马虎。
实际上,刘启幼时曾接受书法培训,经过数月的练习,他在一次学校书法比赛中荣获铜奖,家中为此举行了小型的庆祝活动。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刘启在练习书法时,他的技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展现出了不凡的水平。
“你的书法透着一种优雅,”舞英殿大学讲师余干儿宗评价道,“然而,笔力似乎还略显不足。我认为你应当减少练习魏碑,以精细打磨你的书法风格!”
“魏碑过于刻板和僵硬!”刘盈灵机一动,他的笔迹随着笔势的转变,开始展现出他前世刻苦练习的书法风格。
“大地本性温和,君子应怀宽宏大量之心!”刘启的字迹跃然纸上,笔触锐利,线条细腻而有力,透露出一种独特的纯净气息。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几位大学讲师突然显得愤怒起来。
“殿下,你在书写哪种字体?”武功殿的大学讲师宝训高分贝地问道。
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堪称年轻王子中的严师。即便是胆小的蛇,若对他吠叫,他也绝不会犹豫地给予教训。
刘启搁下了笔,回答道:“我书写的是飞燕体。”
“楚国的陈后主是我们民族的叛徒!”宝训厉声斥责,“允许殿下练习书法,是为了培养殿下的心智和智慧,而非期望殿下在书法上取得卓越成就。殿下先是模仿陈后主的画作,如今又效仿飞燕体;这岂非本末倒置,走上了歧途!”
“书法乃是一门精致、自然、尊严和大气的艺术。”东阁大学的讲师于晨语气热切地阐述,“书法之中,人的性格得以体现。然殿下为何不青睐那些着名的书法大师,反而对陈后主之作情有独钟?”
一众学者激动不已,纷纷激昂地指责刘启,目光中透露出愤怒与不解。
刘启情绪激动地反驳:“我只是随心所欲地书写而已。书法课是我唯一能稍微放松的时刻,你们为何都要来责难我?”
在场的学者中,花丹大学的讲师楷张越语气相对和缓:“殿下,我们并非无端小题大做。书法毕竟是一门精致的艺术,陈后主的高超技艺确实无人能及。但鉴于殿下的身份,您自然可以收藏他的作品以供欣赏,只是不宜刻意模仿。”
“成就非凡之路,向来不易!殿下的银枪和铜马,见证了战斗与建国的历史!”另一位大学讲师全胜城也忍不住发言,“历经数月的不懈努力与勤政爱民,我们才得以奠定今日的稳定基石。殿下是我们伟大汉朝未来的统治者,未来的太子,您应当效仿皇帝的勤政与太子的纯善,切不可效仿陈后主那般忽视国事,沉溺于琐碎之事。”
“我……”刘启本想辩解些什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我明白了!”
束缚重重!难道作为蛇的后代,生活就注定无法自由吗?自封为汉王朝太子的刘启,他的日子被读书写字充斥,日复一日,单调而又乏味。
“哼!”突然,花丹大学的讲师楷张越目光落在刘启的书写上,语气中带着惊讶,“这是何故?”
“标点符号!”刘盈解释道,“我在阅读时喜欢进行断句。你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句号。”
他一直在深入研究孔子的三经四书,以及汉竹学院的大学讲师每月所讲授的历史课程。然而,那些古书中的文字都是连绵不断的,难以辨认出独立的句子。因此,刘启在阅读时添加了标点符号,以辅助区分和划分句子。
瞬间,众大学讲师齐聚一堂,均陷入了震惊与难以置信之中。
“这些标点符号确实极具价值!”楷张越赞许道,“若广泛应用,将大大减轻普通人阅读时的理解难度。读者将感受到阅读的流畅性,教师也能更高效地传授知识!”
“确实,我国王朝的科举考试由刘学派主导。若在经典文献中使用标点符号来划分句子,无疑将使经典的含义更为显豁,易于理解。”
“圣人的教诲岂能随意中断!”宝训皱着眉头强调,“此举看似便利,但一旦打断句子,恐将导致含义混淆,进而引发诸多解释。我们又该如何依赖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他们激烈争论之际,刘启心中既感困惑又忍不住发笑。
“各位先生,请不必再争执,”刘启解释道,“实际上,我创造这些符号只是为了使阅读变得更加容易!你们都了解,我们皇上的祖先以及我的父亲,每月都要处理大量文件,夜以继日地审阅奏章和诏令。”
“有了这些标点符号,奏章的理解将更加直接,无需逐字费神推敲!”
标点符号对于准确理解文件内容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司法部长浪淑水向皇帝提交了数份奏章,每一份都 以洋洋洒洒的五千字前言作为开头。皇帝在聆听这些奏章时感到困惑,对于划分句子感到厌倦,不久便忘记了先前所听的内容。
尽管老皇帝备受尊敬,他本人也勤勉于学业,不知疲倦。然而,毕竟他的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冗长的讲座并不喜好。
太子在愤怒之下,下令将浪淑水拖出去打了九十五板。此外,他还颁布了一道诏令给所有大臣和仆人,明确规定从此所有奏章和诏令都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撰写,以避免冗长复杂的解释可能导致的误解和混淆。
那时,刘启心想,若有了标点符号,老皇帝在聆听奏章时必将更加易于理解,得以跳过不感兴趣的部分,阅读起来也会更加流畅。如此一来,像浪淑水这样的大臣也能规避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在浪淑水遭受鞭刑之际,皇帝终于领悟到了他的奏章内涵,并下旨停止了刑罚。然而,悲剧已经发生,宦官浪淑水已是命悬一线。
“太子孝顺尊长!”老学者们虽已年迈,但并非迂腐之人,他们能看到这一创新带来的实用性。楷张越开口赞道,“此发明对阅读的帮助不言而喻。想象一下,若得以实施,阅读的难度必将大大减轻!”
人群中响起低低的赞同声,因为解读句子无疑是阅读经典文献时最为艰巨的任务。每个人都从年轻时便开始阅读,对此深有体会。
这时,老皇帝那洪亮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我的孙子,你还有其他有益的建议吗?”
刘邦和刘盈,脚上沾满了尘土,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老皇帝的声音中透露出愉悦,而刘盈则保持着恰当的严肃态度。
“陛下,太子殿下!”
“无需多礼!”老皇帝回应道,“我刚在外面听了一会儿。我的孙子又为学者们带来了哪些益处?”
“陛下,请过目!”于辰,身为大学讲师,递上了刘启亲手创作的手稿,“太子殿下亲自设计了这些符号以划分句子,旨在使文章更加易于理解,意义一目了然。”
“太子殿下还提到,若这些符号能应用于大臣们提交的奏章,将能极大地减轻您在文书工作以及您和太子殿下在阅读与决策过程中的疲劳!”
老皇帝聚精会神地听着,双眼因兴趣而睁得更大,“无需多言,这听起来确实大有裨益!”
随即,他转向刘盈,兴奋地说,“如果大臣们都在奏章中运用这些符号来划分句子,我们的祖先在处理政务时便不会耗费如此多的时间了!”
刘盈快速浏览了几眼手稿,他的眼中闪烁着震惊与喜悦。
刘盈心中震惊,因为他年仅稚嫩的刘启竟展现出了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同时,他也感到由衷的喜悦,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长子天资聪颖。
然而,当他目光移至手稿下方的肥银字时,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尚未学会走路,便想翱翔于天际?连正楷字都还未精通,便开始书写肥银字!”刘盈不禁惊呼,“而且,为何要向他人学习,却不像那些无能而暴虐的王子们学习?”
“你不能效仿那个赵皇帝!”
桌子下摆放着一锅热气腾腾的豆腐和一碗冷面,旁边是一碗白米饭。老皇帝将酱油、醋和蒜泥混合在一起,搅拌至均匀。他用法筷夹起一口混合了调料的米饭,未待吹凉便一口吞下,满意地咽下,下巴和下颌的线条因此显得更加紧致。“短暂的楚国大楚王朝,出现了那么多无能的皇帝,直接导致了百姓无法维持生计!”老皇帝边说边伸手给刘启也拿了一块米饭,“来,吃米饭,长得更健壮!”
老皇帝一饮而尽碗中汁液,继续说道:“罢了,就这样吧。那个小家伙的母亲,银氏家族,财富雄厚,国内市场强大,国外有勤劳的皇家军队守护。然而,他竟然带着他的孙子投敌,成为叛徒,被敌人俘虏后送往辽东,在那里品尝小米酒。”
“即便是一个皇帝,也应保有尊严。若无法战斗,至少也该保持荣誉逃跑。而他,最终还是为我们祖先留下了后代。但看看他,他的妾和儿媳们被银人强奸,他竟然还能在四姓之家苟活!”
老皇帝不悦地咂了咂嘴,评价道:“这个老家伙真是厚颜无耻!”
刘启不禁呛了一口,几乎要咳嗽出来。
这并非因为老皇帝的话语:“若你不能战斗,至少应该带着一些荣誉逃跑,那样至少还能保留一丝尊严!”
这正是崇祯皇帝所选择的道路。
当提及刘家,历史上确实存在几位声名不佳的皇帝,比如被俘的汉应宗。但总体而言,他们一家保持着相当的自豪感。
至少崇祯皇帝在成为难民时,设法保存了国家的残余部分。
“慢慢吃,别噎着!”吕后看到刘启噎住了,急忙拍着他的背,“慢慢吃你的面条,别像你的祖先那样,吃饭像在打仗!”
“饭后别说话,我们在教孙子呢!”老皇帝微微皱眉,然后对刘启说:“赵家的那个无能的家伙,他从不做正事,总是卷入旁门左道。他的书法不错,他的画也组织得很好,但这有什么用?成为书法家又或是歌女,哪一样更有价值?”
“如果你想教你的孙子,请去别处教,这是我的餐桌,我们在这里吃饭!”吕后开口说道,“这孩子已经学了好几天了,你连吃饭的时候都不让他休息,不停地唠叨,这是何苦呢?”见老皇帝面色不佳,她立刻补充道:“你是要吃饭还是要教训人?这是我定的规矩,如果你有异议,请另找他人!”
老皇帝被她的话惊得说不出话来,明白再争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
于是,他抓起一大把四花米饭,猛地塞入口中,剧烈地咀嚼着。
“唉,我的孙子,听我说!”然而,老皇帝坐立不安,又吃了几口后,他开口问道,“为何现在的米饭没有以前那么美味了?”
“过去我们吃什么,现在就吃什么,”吕后反驳道,但仍为老皇帝盛了一碗冷汤,并将麦面泡在汤中,递给他,“或许是因为你现在的酒量不如以前,所以这些新奇的食物对你来说都有些难以适应。”
见老皇帝不顾汤的温度,饥不择食地吃了起来,她忙提醒道:“慢慢吃,又不是在比赛。您这年纪,应该知道细嚼慢咽的重要性吧?”
老皇帝微微点头,目光转向刘盈,关切地问道:“我的长子,你在思考些什么?”
“这个月,我弟弟创制了那些符号,我一直在深思如何在我们整个家族中推广它们!”刘盈沉思片刻,然后缓缓道来,“自从我们家族创立以来,普及教育一直是我们的宗旨。在卞、文、周等国,我们设立了学校,允许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也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尽管这几个月来学校的数量有所减少,愿意读书的农民并未相应减少。在南方,这种情况依旧普遍,乡村中常有学校存在,延续着悠久的文化传统。然而,在北方,读书的人却日渐稀少。在最近的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的多数是南方考生,而北方考生寥寥可数!”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南方拥有更为完善的教育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则是北方缺乏有影响力的导师,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思想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我们大汉王朝,科举考试始终是皇帝关注的重点,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儒家经典及其原则之上。魏征提议,若我们能邀请学界的知名学者来对经典进行注释和标点,将使得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阅读。如此,有文化的民众数量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能有所增长。”
“即便并非所有的农民都渴望参加科举考试,但阅读、写作和理解儒家原则的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有益的!”
“作为家族的领袖,你应当承担起决策的责任。”老皇帝边享用着食物边指示道,“你和那些大学士可以深入讨论具体细节。如果你需要资金或人力支持,不妨与财政部长沟通。”
老皇帝不禁轻叹一声,接着抱怨道:“每次见到那些书呆子我就感到头昏脑胀!而且,几个月后首都卫戍部队即将进行冬季训练,所有士兵都在期待我的检阅。我真的没有时间闲置在这件事上。”
此时,大汉王朝的力量彰显在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身上。他们不仅武装到牙齿,更有着铁一般的纪律。每月两次,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操练,无论是秋季演习还是冬季训练,都是以成千上万的兵力来进行攻防演练。不同单位之间的竞争对于指挥官和贵族的声誉和地位至关重要,因此这种竞争被高度重视,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