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还是由来
“雨越来越大,夹杂了细小的冰雹,打在身上头上,微微发疼。敲开另一家村户的门,一位年纪偏大的奶奶探出头,皱纹挤满了巴掌大的脸,整个人像快枯萎一样。
太姥爷表示想打听一户人家,听完后那老太太懵懵怔怔的,思量了半天才说她在村子里住了八十几年,从没听过村里有那户人家,许是太姥爷记错了。
雨中的冰雹体积变大,老太太叫太姥爷和太姥爷的大儿子进屋避雨。老爷子看看天,雨没停的意思,云从青色变成黑灰色,便应声进了屋。
老人端着碗倒了热水给太姥爷喝,太姥爷忙叫老太太歇着,他们都是干粗活的,身体好,喝惯了凉水。
大儿子拿着葫芦瓢连喝了两大瓢,老太太直说羡慕年轻人的胃,吃的多,喝的多。又说起自己吃不下喝不下,最近生起病,家里的那只老羊也不产奶了……
太姥爷看老太太说话的欲望强烈,耐着性子听着,雨水冲刷着房顶,像是要冲开顶上那根老椽木。
过了不一会儿,老太太点起煤油灯,灯光一闪一闪的,老太太的影子也一闪一闪的,看久了眼晕。
太姥爷打断她的抱怨想再次确认姑娘家和几个兄弟的事。
没想到老太太脸色一变,勃然大怒,骂声连连,随手拿起炕沿的鸡毛掸子准备打人。太姥爷见势拉起儿子推开门跑出去,老太太没有追赶,站在门口骂了些脏话关上门没了声音。
太姥爷和大儿子不明所以然,只觉得冤枉。
再次冒雨赶往下户人家,期间脱了上身的汗衫,叫儿子贴在自己身边,将汗衫用双臂撑开遮盖在两人头上,这样冰雹就不会直接打在身上。
已入夜,村户人家不敢开门,只在屋里头回答着太姥爷提出的问题,答案皆是否定。太姥爷失望不已,谢过离开。
一家再接一家都无果后太姥爷终于决定返回,想着之后再到姑娘的婆家打听。
雨渐停,路面坑坑洼洼,天太黑,无法辨别方向,只得在离村头不远的地方找到个牛棚歇一晚上。
第二天天刚亮,太姥爷就叫醒草垛上的儿子出发。
两人一整天没吃东西,但回家心切,速度之快,大儿子也微微抱怨,可就在离家几百米远时发现有大片的人围着自家屋子,哭声传来,太姥爷顿觉不妙,飞奔过去。
那场景……太姥爷这辈子都不会忘掉……那场景是被钉在肉里,刺在骨头上,不管历经几世都不会消失的痛……
扒开人群,小儿子和小女儿直挺挺的躺在一块破旧褪色的薄褥上,没有表情,没有声音,闭着眼睛,额头上浓稠的血迹连在一起,深红。
残破的瓦片插在两个人的头顶,暴露生活的残忍…
小女儿的小手紧紧攥着,指头青紫,小小的身体躺在瘦弱的哥哥旁边。小儿子太瘦了……黄黑的皮肤包裹着骨头,腿上满是划痕,新的…旧的…盘绕着。
太姥爷冷笑起来…为什么从来没发现小儿子这样瘦弱…哭声围绕着小儿子和小女儿…那样的场景真的成了永恒…
太姥姥趴在两个孩子身边不允许任何人靠近,撕心裂肺的哭喊,嗓子磨出血,鲜红的血呛到鼻子里,剧烈的咳嗽。
血顺着张开的嘴角滴落在小女儿的胸前,越积越多,来不及凝固。阴冷的血光沉闷的像是永远不会超生的存在。
太姥爷和其他两个活着的孩子呆坐一旁,紧紧抓着地上孩子早就僵硬的小手,力道之大,旁人看了都觉得生疼。
大女儿和大儿子的眼泪没有停过,他们以为弟弟和妹妹会永远单纯的陪伴彼此,从来不会走远,从来不会离开。
可眼前父母的伤痛触到他们的心头,邻里怜悯不已,那目光也刺在他们干瘦的骨头里。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他们置于万丈深渊,此生无法再有真正的快乐。
那个时代以为女子无才即德,可无才的女子似乎更容易钻到牛角,哪怕头破血流也不要转身回头。
你太姥姥便是那样的女子,小儿子和小女儿下葬后,太姥的心也跟着葬了进去。
日日坐在坟头无语凝噎,到后来不再和人讲话。大女儿拉扯着太姥姥回家洗脸吃饭,太姥也不予理会,有时被拉扯急了便劈头盖脸的打在大女儿身上,眼里没了光彩没了生气,像是死了。
再后来入夜也不回家,太姥爷便扛回家,可半夜又偷偷跑出来躺在坟头,太姥爷唉声叹气任由她去。
家早就不像家,大儿子受不了家里长时间的憋闷和压抑,某个早晨离开,再无音讯。
而太姥姥对大儿子的离开漠然无语,直到某日大女儿惊叫着跑来,太姥爷心中已了然。
坟头血迹斑斑,地上尽是硕大的动物脚印,太姥姥的衣物破碎的散落在周边,带着少量血肉的白骨遍地都是。冷风吹过,花白的头发连带着残破的头皮随风滚远,带起灰土,任谁都不忍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