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发财了
沈如意一到家,就进了空间,打算看看她收进来了哪些物资。
把箱子和袋子打开后发现,好多都是盐。他弄这么多盐干什么?这得吃到什么时候?若说贩盐吧,也说不过去啊。
她听过二品大员私底下买卖盐引的,可没听过他本人还参与贩盐的,还是说他有其他的打算和准备?
沈如意大概数着预估了一下,有将近两百袋的粗盐,还有八十多箱子的细盐,囤这么多盐?这是要干嘛?
多少有点想不通,不过现在的盐,可是管制品,这么大的量,总觉得有点不太对。沈如意想不通,也就懒得想了,不论他打算总用它做什么,反正现在落她手里了,他的计划得落空了。
接着打开了从假山下铁房子里收进来的这些箱子,一看竟然是金子,10两一个的那种规格,发财了发财了。
接着沈如意把这些箱子,全部一一移开后,一箱一箱的全部打开,整整忙了两个小时,这些箱子里除了金锭子就是金砖,靠,确实发大财了。
沈如意数了一下,总共360箱。随便挑了一箱金钉子,数了下个数,总共5层,一层30个,也就是说一箱1500两金子。
金砖就不用特意数了,肯定比金锭子重啊,金砖几乎没有空隙,装的箱子又是同一个规格的,所以它的实际金额比金锭的箱子,只大不小。
全部按金锭子计算的话,整整54万两黄金,这是什么概念?沈如意发现,她还是小看了这个时代,这里的人,比她以为的要有钱的多。
之前还大言不惭的说,她最有钱呢,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她为自己的无知道个歉。
不过,现在这些都是属于自个的了。哈哈哈,太幸福了。沈如意忽然特别喜欢金锭子了,它带给人的震撼远远高于银票。
几张纸日常花着没什么感觉,但看到这么多箱子,太有感觉了,这才是真真切切的真金白银啊。
就是又得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把它花出去了,太难了。
沈如意把这些箱子又归置着放整齐。
又去看了看在前一个庄子里收进去的各种东西。
吃的东西可以弄出来,日常做着吃用了的。
那些各种玉器和首饰之类的,沈如意都翻着看了看,在款式方面跟这边差异蛮大的,人家的这些款式要更加的精致,精巧。
而京城的东西更大开大合一点,更粗犷更大气,完全不同没两种感觉。
而布料方面的差异就更大了,有很多的纱和丝织品,有些薄如蝉翼,透光不透景。有些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感觉很舒服。还有那种在光线下不停变色的,丝不像丝,布不像布。
留着吧,等确定好了这些是什么东西后,再考虑要不要拿出来用。
倒是这几种布,做窗纱,或者做个夏天穿的睡衣或者居家服应该不错。
那些孤本和字画之类的,等她闲了检查一遍后,确定里面没有各种注释或者备注了再拿出来用。
不得不说,都是好东西,比沈如意日常用的明显更有品质一些。
沈如意最后又溜达着看了看,她收进来的马和大鹅,还有狗子们。
发现它们早已经适应了里面的生活,在里面撒欢的找吃的呢。狗子们一看到沈如意,还离着老远呢,就开始摇尾巴了。
嘿,你的忠诚呢?
看一切都好好的,才出了空间。
而那两只猫儿也回来了,顺便带回了消息,那家的男主人差点被气死了,据说砸了好多茶盅。
还有人挨了板子。挨了板子很正常,只要没死人就成。
那几只鸟儿,还留在那块,继续监督呢。
沈如意给这两只做完任务还知道回来的猫,奖励了两条空间里养的鱼和一些樱桃吃。
又奖励了大圣一些水果,这事算完,沈如意还特意给大圣交待了一声,这事是秘密,不能跟别人提这事的。
大圣点了下头,拿着属于它的奖励不耐烦的跑远了:这铲屎官越来越婆婆妈妈了,烦死了,都说了多少遍了还说,本大圣的耳朵又没聋。
沈如意不知道大圣会在心里如此的吐槽她,只知道这毛孩子今天有点飘,对着她翻白眼了。
之前让特意着的那本有关草药和简单炮制之法的书,经过两位太医的校对和把关,已经抄了一些出来。
前几天沈如意给了下人和下面的佃户几本,让他们照着书上配的图和文字,去采集草药和炮制草药了。
就想看看,他们在不认识字的情况下,通过看图或者别人的讲解,能不能看懂,并认出采集回来。
今天恰好有结果了,下面的一个管事过来汇报了:“主子,这书可行,没一点问题,好多人即使不认识那些字,看图或者听别人讲讲,还是能搞明白的。能按照要求,炮制好。”
“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沈如意这边派人喊来了魏大人,说道:“你帮我把这两本书给官家。一本是有关野菜野或果子的,一本是有关草药的。告诉官家,我打算捐一批这些书出来,免费发给普通的老百姓,让他们学会如何采集野菜野果,如何烹饪它们,用它们来果腹。同时,让他们学会采集炮制一些草药,多条收入,多赚点银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所需的书,我这边都可以免费提供。官家那边需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些书顺利的送到老百姓手里,而不是落在极少数人手里。还得确定好,一个村里有几本合适,大概需要多少本的量,最好也能有个大致的数据出来。
当然,这里面的东西,不论是野菜野果,还是草药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不是什么地方都有这上面的东西的。不出产这些东西的地方,是不需要发了,发了也是白搭,浪费。目前野菜野果的书,已经有1000多本了,草药的这本,暂时没多少,还需要点时间,我这边正在大量的抄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