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梅核气治宜化痰降气,解郁宽胸。拟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之。
处方:姜半夏、川朴、茯苓、苏叶、生姜、旋复花、代赭石、公丁香、陈皮、木香
梅核气是一种气病,由于七情郁结、胸中闷气所致。
有的因为气机不畅,痰滞喉中,形如梅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导致胸中痞满,气不舒畅,呕逆恶心,时吐酸水。
高鸿斌的自觉症状,基本就是如此。
古方半夏厚朴汤主治此病,故采用之,并加旋复、代赭、丁香、木香、陈皮,降气宽胸之品。
拿到药方,高鸿斌道了谢后,便是径直走向了中药柜台。
梅核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却是极为难受,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快把药抓了回去煎药。
高鸿斌一走,后面的患者便是迫不及待的走上前来。
陆轩的本事,如果昨天还只是传言的话,那么今天真的就是让所有人大开眼界了。
这个时候,不管是有病的还是没病的,都恨不得上前让陆轩给看看。
有病治病,没病求个安心。
排在高鸿斌后面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名叫卫思云。
卫思云上前跟陆轩打过招呼后,便是笑着讲述起了自己最近以来哪里不舒服,都有哪些症状。
根据卫思云的描述,她最近有头痛,头晕,失眠,疲乏,多痰,恶心,喉咙堵塞,手麻,左半身麻木,不定时的出现精神失常情况。
发作时心里感觉难受,神志胡涂不会说话,约一个多小时方才缓解。
平时和发作时,都不能听响动,一有响动,一切症状都加重,病已两年余。诊查左脉伏匿,右脉来去不一。,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证。
神经官能症中医称之为癔病,也被认为是情绪失调,所以部分中医会将此症划为不寐,健忘,头疼。
癔病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范畴,包括西医的神经官能症,如失眠、多梦、身体麻木或者全身各种不适。
但在相关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患者有器质性的病变或者问题。同时中医的癔症也包含西医的癔症发作,即神经官能症的癔病发作,突然出现濒死感或全身不适感,类似于西医焦虑症所涉及的急性惊恐发作。
虽然中医对神经官能症的看法较笼统与宽泛,但在治疗的过程中,仍然要根据患者的辨证以及舌脉等综合表现,给予相应处方处理。
部分中医在治疗此症的时候,还会采用针灸、药物的泡洗、拔罐等方法进行神经官能症治疗。
但在陆轩开看,治疗神经官能症宜豁痰开窍,醒脑清神。
拟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施治。
“你这是神经官能症,中医也称之为癔症。”陆轩微笑着对卫思云道。
“对对对。”
卫思云连连点头:“我之前去看西医的时候,医院的医生就是这么说的,当时给我开了药,说吃了就会好,可没想到我吃了快两年了也没见好。
还是陆医生您厉害,一听我说症状就知道是啥病,不像西医那边,还得做各种检查,什么b超、ct、核磁共振,咱是一个都没落下,最后还能治好。
陆医生您一定可以的,对不对?”
陆轩有些苦笑不得的道:“这个没有什么绝对的,神经官能症虽然算不上什么严重的病症,不过我也不敢说就一定能够治愈。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想要辨证准确,做到对症之药,没有那么简单的。
我只能给你开副药,看看后续的情况,不行的话还是要对药方做增减的。”
中医为何每次开药都是一周,甚至短的只有两三天的,不就是因为得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更改吗?
当然,厉害的中医还是能够做到一次就对症下药的。
只是,这种层次的中医真的很少见。
如果没有心声的帮助,陆轩也不敢说能够每次都做到对症下药。
不过,陆轩这话卫思云显然没有在意。
她算是排队比较靠前的了,从一开始的第一名患者到刚刚的高鸿斌,陆轩诊治的每一个患者她都看在眼里、
特别是刚刚的老大爷,那等紧急的情况,别人都已经急的满头大汗了,陆轩却是不慌不忙的进行施救,仅仅靠着几片西洋参就把人给抢救回来了。
而且还专门给大家科普了一下,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能用人参,而是需要用西洋参。
这么厉害的中医,对付她这小毛病,那就是杀鸡用牛刀,铁板上钉钉子的事情,她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这一波,稳了。
卫思云甚至都有些庆幸自己今天跑了一趟,不然她这病还不知道要拖多久呢。
一些小毛病,拖久了,可能就变成了大毛病,这个卫思云也不是没碰到过。
也正是因为秉着谨小慎微的性格,她才特意跑过来排队的。
没想到,还真遇到了厉害的中医。
中医这种医学,虽然听起来挺玄乎的,可治病也是一绝。
一些西医解决不了的绝症,在一些厉害的中医手上,却是跟治疗感冒一样简单。
“陆医生,您能跟我说说我这病到底怎么回事吗?”
卫思云笑嘻嘻的说道:“我现在啊,就信您了。”
“当然可以。”
陆轩欣然答应下来,笑着说道:“你的情况,从症状上看,纯属痰的关系。
首先多痰,恶心,喉咙堵塞,是上焦痰阻气道。
其次手麻及左半身麻木,是痰阻经隧。
心里难受,发胡涂,以及不会说话一个多小时方解,是痰迷心窍。
总之,病机在于痰,而痰的形成和泛滥,与气机不畅及血液不足有直接关系。
所以平时才会特别疲乏,长期不愈。
针对这种情况,咱们的治疗自然以如何解决痰的问题为主。”
说到这里,陆轩笑了笑:“我虽然不知道之前医院都给你开了些啥药,但恐怕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以至于没办法做到对症下药,这病短时间自然好不了,甚至有可能导致病症更加严重。”
“您说的可太对了,我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