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海战前夕
次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海军部长冯子期便匆匆赶到了炎武宫。
进入宫殿后,冯子期直奔会议室而去。
在那里,他见到了秦瑞华,行了一礼。
“启禀陛下,臣带来了最新的情报。”
“三国联合舰队已经从地中海通过红海,预计将在一周内抵达我国海域附近。”
秦瑞华微微皱起眉头,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吸了一口后问道:“朕想知道你们对此有何应对之策?”
冯子期深吸一口气,答道:“回禀陛下,由于敌我双方的舰队实力差距较大,我们决定采取近海作战策略。”
“据我方掌握的情报,吉利国此次派出了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
“这些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超过四万吨,但航速仅为23节。”
“它们装备有三门三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战斗力相当强大。”
“如果与他们正面交锋,恐怕我们难以取胜。”
接着,冯子期继续介绍道:“目前,我们已服役了两艘新一代的巡洋舰(原型得梅因级重巡洋舰)。”
“五艘新一代驱逐舰(原型基林级驱逐舰)和十艘潜艇(原型21型潜艇)。”
“然而,在上次半马六甲海峡战争中,我们损失了一艘战舰,另一艘正在维修之中。”
“综合计算下来,我们现役的主力战舰共有四十五艘。”
郑思远空军部长在这个时候也站起身来:“回禀陛下,我与海军部长已经商量过了,决定将海军的全部舰载机交由空军统一指挥和作战。”
“目前,我们已经生产出了一百多架攻击机,此外还有其他各类战斗机、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等。”
“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出动的战机数量大约在五百多架左右。”
“我们计划让空军集结这些战机,先进行一轮空中袭击,然后返回基地进行补给。”
“最后再与海军舰队协同发起一次联合打击。”
冯子期海军部长紧接着回应道:“陛下,我们最新服役的潜艇,以目前三国联合舰队的反潜技术,要发现它们并非易事。”
“此外,我们还有许多其他大小不一的鱼雷艇,可以给敌人带来巨大威胁。”
“综合来看,我们在这场战斗中有很大的胜算。”
秦瑞华听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嗯,这场战争只能胜不能败。”
“一旦失败,我们就会失去对海洋的控制权,后果不堪设想。”
“让所有造船厂全力开工,同时加快超级战列舰的生产进度。”
“是,陛下,臣等告退。”
随着这一声回应,海军和空军的两位部长立刻行动起来,开始着手准备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
而陆军部长则在一旁默默准备着,以防敌军随时登陆岛屿展开攻击。
当会议结束时,秦瑞华迅速离开了会议室,前往皇后的寝宫。
此时,三国联合舰队中的五艘航空母舰已经蓄势待发。
每艘航母大约可搭载三四十架舰载机,但这些舰载机的性能相对落后,甚至与炎国的鱼雷轰炸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然而,三国联合舰队的十艘战列舰却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威胁。
与此同时,普鲁国的普鲁号超级战列舰紧密地跟随在三国联合舰队的后方,但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
再看国际上,除了之前所说的那些国家之外,其他国家也都派出了一些战舰。
这些战舰或大或小,但无一例外都是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来的。
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要借此机会观察一下炎国海军的实力和战斗风格。
但是他们并不敢轻易接近交战区,因为谁都知道,炮弹可是不长眼睛的,如果不小心被击中,那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在炎国国内,老百姓们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海战也是议论纷纷。
尽管政府已经尽可能地向民众解释情况,并呼吁大家保持冷静。
但人们的好奇心还是让这个话题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你们听说了吗?”
“这次三国联合舰队居然派出了两百多艘战舰!这规模简直太吓人了吧!”一个市民惊叹道。
另一个市民附和道:“听说三国联合军队还有十艘战列舰,我国才拥有两艘战列舰。”
“甚至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跟战列巡洋舰都没什么区别。”
“放心吧,政府都说了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政府。”
“是啊,我们要相信国家,该干嘛的就干嘛去,不要给政府添乱。”
“大家散了吧。”
此时秦瑞华已经来到了皇后的寝宫,箫紫萱看到秦瑞华来了后,立马迎了过去:“陛下,现在整个国家都在议论这场海战。”
“嗯,有所议论也是在所难免的。”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四弟的那件事情能不能就放过他?再这样下去的话,性命难保。”
“无所谓,死了就死了,碰什么不好碰毒品。”秦瑞华一脸冷漠地说道。
“可是……”
“没有可是!”秦瑞华打断了箫紫萱的话。“
箫紫萱叹了口气,她知道秦瑞华的脾气,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
“好吧,我明白了。”箫紫萱无奈地点点头。
秦瑞华看着箫紫萱,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柔:“你不用太担心,我会处理好这件事情的。”
箫紫萱轻轻点了点头,然后靠在了秦瑞华的怀里。
两人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
至于这次为什么不寻找普鲁国帮忙,毕竟上次帮忙只是站一下阵营而已。
这次可是真正的开战,而且炎国也有信心打赢这场海战。
同时也不想因为这场海战欠普鲁国一个人情。
到时候又来找自己贷款,自己是拒绝还是同意呢?
这让他感到十分纠结。
要知道普鲁国的贷款可不是小数目,上次过来贷款开口就是二十亿,如果答应他们,无疑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对于普鲁国这样的国家而言,贷款如此巨额的资金恐怕难以偿还。
如果贷款数额太少,对普鲁国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够诚意。
所以,与其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不如直接拒绝普鲁国的请求。